職稱評定,你為何拿不到高分? -

職稱評定,你為何拿不到高分?

校長會

2024年10月22日 06:31 北京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教師報 ,作者張傢海

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報》是教育部主管的、專為全國教師量身定制的一份周報,是集專業性、新聞性、服務性為一體的國傢主流教育媒體,關註教師生存狀態,與中國教師共成長,努力“為教師說話,讓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

職稱評定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職稱評定如同一場莊重而神秘的儀式,關乎每位教師的未來走向。

近年來,我數次擔任評委,作為這場儀式的見證者,每當看到那些或喜笑顏開、或釋然灑脫、或無奈嘆息的面龐,心中總會湧起一股復雜的情愫。尤其是那些熟悉的對話,一遍遍在耳邊回響。

“老師,您的優質課怎麼缺項目?”

“教研員沒有安排我上課!”

“老師,您沒發表論文,參評也沒有文章嗎?”

“是的,我就是不會寫!”

“老師,教學質量這部分,您得分有些低。”

“學校一直沒有安排我帶畢業班,低年級抽考又沒有發證書!”

……

這些話語透露出教師的辛酸和無奈。職稱評定這張“試卷”,為何總有人無法獲得高分?究竟是技不如人,還是背後另有不可言說的隱情?

優質課缺席,是錯失機遇還是主動放棄?

“教研員沒有安排我上課。”每當聽到這樣的“辯解”我就忍不住想:優質課的產生,真的隻是教研員一句話的事嗎?誠然,教研員有所安排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教師隻能坐等機會降臨?

我認識的一位教師從未被安排上優質課,但她主動爭取教研部門組織的現場課、一師一優課、精品課,申報裝備部門組織的實驗優質課、課例錄像課等。

與此同時,她利用課餘時間一遍遍打磨教案,一次次試講,最終在一次教學比賽中脫穎而出。

可見,優質課的誕生除瞭外部機遇,更需要自身做有心人,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在這場職稱評定的競技場上,我們不能隻依賴外部機遇,更應該發揮內在主動性,因為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論文發表空白,是文字表達能力欠缺還是行動力不足?

“我就是不會寫。”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自嘲,實則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其實,論文寫作並非高不可攀,隻需要教師多學習、多嘗試、多實踐。

我的工作室有一位教師對論文寫作一竅不通,她便利用業餘時間閱讀大量教學論文,學習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然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嘗試撰寫論文。

初稿粗糙不堪,她就反復修改、精心打磨,最終發表瞭3篇高質量的論文。她的經歷表明,論文的空白並不是能力欠缺,而是勇氣不足和努力缺失。

在學術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而退縮,勇氣和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教學質量打低分,是實力不足還是缺少機會?

“學校一直沒有安排我帶畢業班,低年級抽考又沒有發證書。”這樣的抱怨聽起來似乎有些無奈,然而我想說,教學質量的高低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帶過畢業班,或者是否獲得過抽考的證書。

教學質量是一個綜合評價,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多個方面。

即使教師沒有機會帶畢業班,沒有機會參加抽考,依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教學質量。

比如:借助校內教研活動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藝;主動申請上公開課,聽取優秀同行的專業意見後改進教學;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吸引更多的關註和認可。

教學質量高低並不是一場考試能決定的,這是一場對教師全面素質的考驗。

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教學質量的挑戰,用努力和智慧填補空白,用行動贏得尊重和認可。

職稱評定,一份知曉答案的試卷你為何拿不到高分?

最後讓我們直面這個核心問題:在職稱評定這場考試中,為何有人未能斬獲高分?我認為,這既不是水平、能力遜色於他人,也不是態度或策略出瞭問題,癥結在於一些教師面對職稱評定缺少必要的準備和努力。

職稱評定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考試,它的標準和要求早已公之於眾。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去努力、去提升自己,遺憾的是不少教師並未把握住機會。他們或者因為忙碌的教學工作而忽視瞭職稱評定的準備,或者因為缺乏自信而放棄瞭嘗試,又或者因為缺乏勇氣而選擇瞭逃避。

職稱評定並不是一場無法通過的考試,但“守株待兔”必然不會得償所願。有耕耘才會有收獲,隻要教師相信自己,明確目標並制訂詳細計劃,肯努力、肯付出、肯堅持,才能在這張試卷上獲得高分。

職稱評定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重要的考驗,這不僅關乎職業晉升和薪資待遇,更關乎職業尊嚴和自我價值。

與此同時教師要明白,職稱評定隻是一個階段性的評價,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裡程碑。我們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追求更高境界。

職稱評定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教師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努力的姿態面對每一次職稱評定,用自己的實力和努力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來源丨中國教師報

作者丨張傢海(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