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故事復雜嗎?從表面來看,似乎其主線劇情就是各路好漢因為種種不平之事落草為寇,繼而接受招安,為朝廷賣命的故事,但你若是細品,就會發現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比如各路好漢集結為的就是與奸惡勢力對抗,可宋江卻要讓他們接受招安,其實梁山上有不少好漢原本就屬於官軍,對於呼延灼、關勝等人而言,他們該作何感想,哥們原本就是朝廷的人,你卻將我拉下水,到頭來又帶著我一起回朝廷,鬧呢?
(宋江劇照)
其實當梁山征遼之後,宋江就已經有瞭稱帝的資本,他為何沒這麼做?多數人可能都沒讀懂這段劇情。
一、梁山崛起
當原著劇情發展到第七十一回時,梁山的勢力已經龐大到足以讓朝廷忌憚瞭。
書中隻道:“光耀飛離土窟間,天罡地煞降塵寰。說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風透膽寒。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下梁山。堂堂一卷天文字,付與諸公仔細看。話說宋公明一打東平,兩打東昌,回歸山寨忠義堂上,計點大小頭領共有一百八員。”
而這一百零八人可都不是等閑之輩,縱然他們不是個個都如同武松、魯智深一般神通廣大,卻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童貫劇照)
原著第七十七回中,他們就給瞭童貫率領的官軍沉痛的打擊,童貫率領的十萬人,幾乎死瞭大半。
說是:“話說當日宋江陣中,前部先鋒三隊軍馬趕過對陣。大刀闊斧,殺得童貫三軍人馬,大敗虧輸,星落雲散,七損八傷。軍士拋金棄鼓,撇戟丟槍,覓子尋爺,呼兄喚弟,折瞭萬餘人馬,退三十裡外紮住。吳用在陣中鳴金收軍,傳令道:‘且未可盡情追殺,略報個信與他。’梁山泊人馬都收回山寨,各自獻功請賞。”
也難怪宋江提出要招安的時候,武松和李逵會跳出來反對,從朝廷軍隊的表現來看,他們壓根就拿不下梁山泊,宋江何須看他們的嘴臉?帶著兄弟們繼續占山為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好麼?
無論如何,到瞭征遼之時,梁山勢力當真已經是到瞭勢不可擋的地步瞭。
二、稱帝的實力
其實後來的“征四寇”情節,除瞭“征方臘”之外,幾乎都可以當成“爽文”來看,因為梁山好漢幾乎是所向披靡一般。
征遼時,對方三十萬大軍居然被他們殲滅瞭二十萬。
說是:“且說盧俊義引兵殺到中軍,解珍、解寶先把帥字旗砍翻,亂殺番兵番將。當有護駕大臣與眾多牙將,緊護遼國郎主鑾駕,往北而走。陣內‘羅’、‘月孛’二皇侄,俱被刺死於馬下;‘計都’皇侄,就馬上活拿瞭;‘紫’皇侄,不知去向。大兵重重圍住,直殺到四更方息,殺的遼兵二十馀萬,七損八傷。”
也正是在此時,吳用開始獻計瞭。
(宋江、吳用劇照)
盡管吳用這人的人品向來都值得商榷,但他在此時勸宋江稱帝,卻也是為瞭大多數兄弟的利益。
接著他與宋江有這麼一段對話:“‘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成功,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隻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隻是負瞭兄長忠義之心。’宋江聽罷,便道:‘軍師差矣!若從遼國,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但凡宋江動搖瞭,他要稱帝,成為另一個方臘,也完全可行,朝廷可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殲滅他們,可他為何不這麼做?
答案或許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你把他和扈三娘的那些事看透,也就明白他到底怕什麼瞭。
三、宋江與扈三娘
話說扈三娘上梁山的過程其實是十分蹊蹺的。
當初梁山三打祝傢莊時,扈三娘的一傢老小可都是被那“黑旋風”李逵給殺瞭的,照理說,她對梁山這幫賊人自然是恨之入骨的態度,可後來的她卻稀裡糊塗地成瞭梁山的一員,她是如何被說服的?
(宋江、扈三娘劇照)
作者沒把細節說出來,隻知道扈三娘是被宋江截下,被送去宋太公那裡關瞭一段時間,再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成瞭宋江的義妹,沒有半點復仇之心瞭。
宋江到底用瞭什麼“法術”?
你還別說,雖然他用的不是法術,卻也十分玄乎,他有一本《天書》。
若你隻看電視劇,或許不知道還有九天玄女賜宋江《天書》的橋段,那是原著第四十二回,那一回的標題就叫“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而九天玄女賜宋江《天書》的時候有個細節,她安排宋江隻能把這《天書》交給“天機星”看,可此時梁山還沒大聚義,沒排座次,宋江卻轉身就把《天書》給瞭吳用,這說明什麼?
說明《天書》中早就寫好瞭,哪位好漢能排三十六天罡,哪位是七十二地煞,都已是定數。
所以宋江隻要將那《天書》交給扈三娘看一眼,扈三娘也不得不信宋江瞭。
而這即是問題所在,宋江怕的,正是九天玄女。
(替天行道劇照)
就因為,那玄女賜他《天書》的時候說過一句:“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果滿,作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於心,勿泄於世。”
忠於朝廷,這是玄女的要求,他宋江不過一介凡夫俗子,如何敢違抗九天玄女的安排?
所以他哪裡是不想稱帝,完全是因為不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