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常說,在人口過億的國傢中,南亞孟加拉國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是。但是如果從人口的集中程度看,非洲國傢埃及才是最擁擠的那一個。埃及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境內真正適宜人口生存的區域隻有5萬平方公裡,其餘的地方都是沙漠。其中,絕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的尼羅河三角洲一帶。
現在埃及總人口1.13億,基本上都窩在5萬平方公裡的區域生活著,人口密度高達2000多人/平方公裡,土地承載達到極限。埃及是如何養活這1.1億多人口的呢?
埃及的農業生產情況
在地域上,埃及地跨亞非兩洲,主要國土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的95%為沙漠,剩餘5%為綠洲。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700米之間,氣候以熱帶沙漠性氣候為主,全年幹旱少雨,主要依靠尼羅河水來灌溉生產。靠近地中海沿岸一帶的降雨量稍微多一些,每年有200多毫米。其首都開羅的降雨量更是少得可憐,年平均降雨量隻有30毫米左右。
由於大部分區域為荒漠景觀,埃及的農業種植主要分佈在尼羅河兩岸與河口三角洲,耕地面積保持在5000萬畝左右,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半畝,農業吸納瞭全國四分之一的就業人口。
埃及處於尼羅河的下遊,上遊是蘇丹、埃塞俄比亞,與兩國在水資源的利用上紛爭不斷。上世紀70年代,阿斯旺大壩建成,專用於攔截從上遊流下來的河水。大壩的存在形成瞭一個近6700多平方公裡的人工水庫,總庫容最高接近170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有900億立方米,充足的水源,有效地保障瞭埃及的農業生產。
為瞭最大程度上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埃及在農業生產中廣泛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在西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滴灌占當地田間灌溉使用率的95%,灌水效率可達85%。
埃及的糧食種植以小麥、水稻、玉米三大類為主。特別是尼羅河三角洲水稻的種植,由於引種瞭新開發的雜交水稻品種,埃及的水稻產量曾達到每公頃9.5噸,折合每畝的單產超630公斤,高居全球前列,常年的水稻產量保持在430萬-500萬噸之間。大米不但自給有餘,還能對外出口。實際上,埃及也是世界主要的大米出口國之一,近幾年大米年均出口在百萬噸左右。
小麥是埃及的主糧,每年的種植面積在2200萬畝左右,小麥平均單產達到每公頃7噸,有的地方高達8噸。2023年,埃及的小麥產量接近890萬噸。為瞭提高小麥的產量,埃及政府高價收購來鼓勵農民種植更多小麥。玉米種植方面,播種面積在1500萬畝左右,年產量700多萬噸。
累計下來,埃及三大主糧的年產量大約在2000萬噸左右。不過對於1.1億多的人口而言,這點糧食顯然不夠吃,自給率不到六成。埃及每年還要花巨額外匯從國外進口1800萬-2000萬噸的糧食,其中小麥進口量常年在1000-1200萬噸。
埃及的小麥進口有八成來自俄羅斯與烏克蘭,但是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埃及面臨小麥短缺問題,不得不增加進口渠道。靠近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口是埃及最重要的港口,每年要接卸進口小麥超800萬噸。另外,埃及還是全球第四大玉米進口國,進口量一直在七八百萬噸的水平,主要從阿根廷、巴西、烏克蘭等國傢進口。
國傢對食物給予巨額補貼
雖然每年要盡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但是埃及食物的價格並不貴,這主要得益於埃及政府實行的財政補貼。這種補貼主要補在糧食收購與食物加工環節,政府通過對接受委托的加工企業給予補貼,確保加工的面粉和生產的面餅用於對低收入者的供應。
用面粉做成的大餅是埃及人最愛吃的主食,這種大餅分兩類,商品大餅的售價約會三毛錢一塊;而政府補貼價格的福利大餅則不到四分錢,購買時需要使用政府發放的補貼卡,一個人每天可購買5張享受補貼的福利大餅,基本上能滿足一天的食物需求。埃及有近7000萬人能夠享受到這一福利。
數據顯示,埃及每年投入到食物補貼上的開支超過百億美元,讓窮人買得起大餅一直是公民和政府之間非正式的社會契約。維持低價福利大餅,已經成為幾代埃及人的共識。一旦大餅漲價,極有可能帶來社會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