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用偏、難、怪題為難學生
王營
近年來,一些學校打著開發學生智力的旗號,在學生作業和考試中,頻頻設置難題、偏題、怪題。據報道,一套小學生三年級語文作業題,曾難住瞭長春某大學副教授。面對外甥女的語文作業題,這位副教授坦言:“如果不查資料,我百分之三四十的題都答不上來。”
無獨有偶,筆者曾看到過一篇題為《小孫子語文試卷難倒王蒙》的報道,作傢王蒙評價他上初一的孫子的語文試題時說:“我做過幾次他的語文測驗卷子,都不一定能得60分。”此後,王蒙還對高考作文發表過意見:“現在高考的作文題越來越復雜化瞭,有的題反正我是死活答不上來的。比如《假如記憶能夠移植》,這個題直到現在我都還是一頭霧水。反正我要是參加考試,都能交白卷。”
相傳,南洋中學的一位理科教師平時出卷難度高,把學生考得灰頭灰腦。後來,校長王培孫寫信勸告該老師:“南洋中學不是交通大學的預備學校,不宜對數理考試偏難,應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皆可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在很多老師看來,作業題或者考試題如果沒有難度,就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能力,也難以考查學生的智力水平。於是,他們在設計作業或考題時絞盡腦汁,有的甚至找一些難度系數較高的競賽題來湊數,小學生作業題難倒大學教授也就不足為奇瞭。
用題目考查學生的智力水平沒有錯,但是,考查智力水平並不一定要出偏題、難題、怪題。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屬於基礎教育階段,旨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一意義來說,能夠難倒大學教授的題目遠遠超出瞭小學教育大綱的范圍,也超出瞭小學生的能力范圍。讓學生做這樣的題目,不僅浪費時間,還會使他們喪失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從另一角度來說,作業和考試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和手段,其基本功能在於診斷學生學習情況,不在於難倒學生。因此,作業題和考題設計要把握好“度”,既要能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能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獨立解決問題,形成基本能力,以便教師查缺補漏、培優轉差。
當然,作業和考題設計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教師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的基礎上認真設計,切不可東拼西湊、炫博耀奇,故意用偏題、怪題難倒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