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冷靜且有力量的老師,做尊重且有理解力的傢長 -

做冷靜且有力量的老師,做尊重且有理解力的傢長

校長會

2024年10月27日 07:04 北京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教師報 ,作者劉俐宏

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報》是教育部主管的、專為全國教師量身定制的一份周報,是集專業性、新聞性、服務性為一體的國傢主流教育媒體,關註教師生存狀態,與中國教師共成長,努力“為教師說話,讓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

傢長給予老師尊重理解就是給老師賦能,讓他(她)心無旁騖在三尺講臺盡情盡責育人;老師給予自己冷靜的力量,從容且篤定地享受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新時代背景下,新型傢校關系的構建極為重要。

傢庭和學校各自身份不同,站位不一樣,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我們的孩子。

傢長最直接接觸的就是老師,為瞭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傢長要和老師共同給力,形成教育合力。那麼,傢長可以怎樣做呢?

我期待大傢做尊重且有理解力的傢長。

1. 尊重老師的專業性

其實,現在許多傢長有極高的素養,會尊重老師,這樣的傢校關系一般較為溫暖和諧。得到傢長的支持,老師工作就會更有動力,更想多為班級付出一些,多為孩子考慮一些,即使再辛苦也覺得幸福滿滿。

但是在傢校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時還是有個別傢長不夠尊重老師。

有些傢長面對老師時總是“不自信”,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還找出各種他們認為不喜歡的原因,殊不知絕大多數“原因”是傢長自己的想象。

有些傢長認為每個教師都有諸多缺點,甚至在教育孩子方面還不如自己,認為自己的教育理念更貼近孩子,所以在溝通時拋棄尊重,隻是質疑。

還有傢長會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認為老師不公平、不專業,同時把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其實,這是最傷害師生關系的錯誤行為。因為你的態度往往會影響孩子的態度,你的言行舉止在引導他如何面對老師、面對老師任教的學科。當孩子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去學習時,效果可想而知。一個人隻有愛他的老師,才會更加熱愛學習、追求知識。我認為,無論是對孩子成長規律的把握,以及學科知識的傳授,絕大多數教師是專業型人才,加上長期以來的實踐,他們沉淀瞭許多一線科學經驗。

更有甚者在班級群對老師直接“開懟”,隨意在班級群裡發表自己對學校、對老師的意見,甚至把班級的信息私自公開放到互聯網上,這樣更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班級的行為。在這個信息透明的時代,並非誰的聲音大、誰更強勢,就意味著誰有理,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平等溝通,各種極端的方式都會讓傢校關系走入“死胡同”。

2. 理解老師的不容易

雖然今天的教師地位得到瞭全民的關註,但我們也要承認,老師也處在一個“高壓”的時代,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要上好每一堂課,改好每一本作業,關註好每一個學生。

除瞭教學任務,我們還要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比如校會、年級德育活動、班級活動、各種教研會議,還要完成各項表格和調查,比如防近視、防溺水、防止校園欺凌、心理健康……還有一些突擊性的檢查任務。

就拿我來說,每天早上一到辦公室我就開始批改作業,接著陪同孩子參與早鍛煉。早讀,上課,第二節課後大課間,師生一起鍛煉,回到辦公室繼續批改作業,進行作業批改情況匯總登記。在課間,還會不定時去學生玩耍區觀察,防止出現安全問題。學生午餐、午休需要老師不定時巡視檢查。如果學生因病到校,還要負責喂藥、觀察。下午往往會有區級或校級學科教研活動、班主任會、各項活動籌備會。然後就是托管時間,輔導學生在校完成所有作業。放學時排隊集合送到學校門口,保證每一個傢長來接。再回到教室做好教室整理,最後回到辦公室進行第二天的教學備課、作業設計,以及在班級群發佈班級每日總結、次日提示,同時梳理傢校溝通名單,給傢長發信息進行個別交流……完成這些工作基本上是晚上7點左右。

我還隻是一個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會有晚自習,可想而知,這個工作的量並不輕。

所以,教師因工作壓力而患心理疾病的案例並不罕見,如果傢長能夠理解老師的辛苦,或許就不會那麼挑剔瞭。更重要的是,老師也是平常人,也有平常人的生活和情緒,也會有脆弱的時候,更會有崩潰的時候,這時如果傢長送上一句溫暖的問候,那一定會撥開老師心中的陰霾,如果傢長在安靜中理解,無聲的行動一定會撫平老師心中的創傷。如果我們換位思考:我是老師,我會不會做得比他(她)還要好?如果她是我的兒女,我會不會心疼他(她)?

帶著尊重,你就少一些傲慢和偏見,因為尊重是源於內心深處的理解與認同;帶著理解,你就少一些挑剔和指責,因為理解是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教育的外延更寬瞭,傢校關系也發生瞭重大變化,教師的責任、壓力更大瞭。作為教師,我們又該如何緩解、疏導自己呢?

我期待大傢做冷靜且有力量的老師。

1. 在冷靜中“慢慢來”

教書育人工作需要我們熱情滿滿、精神百倍,許多時候我們都不允許自己有狀態低迷的情況,但這是不太可能的。每個人總會在一段時間裡有那麼幾天狀態低迷、情緒低落,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你不可能永遠像個“小戰士”熱血沸騰,你是一個真實的人。

同時,快節奏的工作不知不覺重塑瞭我們的時間觀念,我們必須足夠快,必須很快達到預想的效果,必須很快完成上級的任務,必須很快取得成功。然而這種“必須很快”的潛意識,讓我們在工作上完全喪失瞭“慢慢來”的能力,如果沒有得償所願,焦慮不安、糾結煩惱就會伴隨我們。班級學生作業糟糕,常規評比被扣分瞭,傢長群裡無數條信息需要回復,教研活動後需要補充備課反思,各種表格需要填寫……此時的你是不是很抓狂,當一天N件事向你“襲來”,你是不是特別煩躁?

當我們覺察情緒不對時,就需要按下暫停鍵,偶爾的“躺平”並不意味著不認真負責、不盡心盡責,有時反而是對自己、對學生負責。接納瞭真實的自己,才能有更多力量進行自我療愈和成長。所以,停一停,緩一緩,適當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恢復精力重新出發。一周、一個月甚至更久,時間不是解藥,但解藥往往在時間裡,要給時間時間。

在冷靜中慢慢來,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豁達。

2. 用意念的力量轉移註意力

在學校工作中,賽課成績不理想,班級突發事件被列為“典型”,傢長不理解……我們會遇到困難、挫折,隨之而來的挫敗感讓自己焦慮不安。一焦慮就容易情緒暴躁或低落,一暴躁就容易和同事、傢長發生爭執,一低落就容易胡思亂想、自怨自艾,否定自己的所有付出。

人的長期焦慮會讓我們更容易發現威脅,我們越在意有威脅的事情,我們的焦慮程度可能就越高,這就是心理學上提到的“白熊效應”。但是我們要知道,註意力是可控的,通過意念的力量做想做的事,讓自己忙碌起來、充實起來,就會忘掉當下的痛苦和煩惱,比如運動健身、旅遊拍照、閱讀寫作,或者和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個會……

美好的事情有那麼多,總能讓自己開心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將註意力從讓我們焦慮的事情上轉移走,從而調整自己。

3. 用相信的力量走出執念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過於專註於某一目標,反復刻苦努力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往往就容易陷入迷惘的漩渦裡。堅持瞭很久的特殊學生輔導,因為傢長的單方面放棄,隻剩你一個人孤軍作戰;努力瞭很久的職稱評定被淘汰瞭;期待瞭很久的課題申報落選瞭;盡心盡力管理班級,卻被傢長投訴……你會在這些漩渦裡一直糾結: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

你會發現,在工作中有時行動瞭卻達不到期望,有時努力後始終看不到效果,還有價值觀沖突等,這些都會讓我們心中充滿執念,走不出來。但是退一步想,如果自己不去排斥,接受一些事實時,反而會讓自己真正放下。其實世界一直都是復雜多面的,許多事情不是從一個面就可以解決的。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用自我的力量生成自我,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傢長給予老師尊重理解就是給老師賦能,讓他(她)心無旁騖在三尺講臺盡情盡責育人;老師給予自己冷靜的力量,從容且篤定地享受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溫柔對待每一個生命,是生命的意義之一。山長水遠間,諸事難周全。生命不完美,但每一步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