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蔭
近幾年,媒體上有一種聲音,說是生產隊時期限制農民的自由,農民沒有介紹信出不瞭門?純粹子虛烏有,道聽途說!
本文以筆者親身經歷,說說生產隊時期的農民外出情況。
那時,農民外出很自由的,根本就不要向生產隊隊長請假,腳長在你身上,你想往哪裡跑就往哪裡跑,沒人攔著你,隻是下工之前記工員到田頭記工分時,登記不到你的名字,這一天你就沒工分瞭。
那個年代,農村還沒有通公交,社員外出全靠兩腿。那時我傢三個孩子,孩子外婆傢在靖江的生祠公社,距我傢有二十多公裡的路程,一大早吃過早飯,推著山車,孩子坐車上,快馬加鞭走到那裡,正好趕得上吃午飯。
這一路上,沒有卡口查你的介紹信,到瞭生祠後也沒有誰登門向你要介紹信。
那個年代,介紹信確實是有的,直至2000年還是存在的。介紹信是介紹派出人員的身份和任務的專用信件,具有介紹和證明的雙重作用,有助於對方瞭解來人的身份和目的。在商業、學術、社交以及黨組織管理等場合都有廣泛應用,是建立聯系、促進合作的重要工具。
你說農民外出走個親戚,串個門,誰給你開介紹信,你把介紹信交給誰。小崗村人到你傢門口要飯,你問他要“討飯介紹信”嗎?總不至於我去生祠老丈人傢也要開介紹信,向老丈人證明我是他的女婿,事由:走親戚,去吃飯。
果真如此,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瞭。
六十年代末期,我們這裡大量開始養豬,養母豬的人傢多,而隔壁的如皋縣也是養豬大縣,專養肥豬。在1965年時,全國不少地區“肉滿為患”,國傢號召吃“愛國肉”時,我們這裡也吃瞭幾個月的0.52元一斤的凍肉,養豬多啊。那時我們這裡的農戶把仔豬拉到如皋去賣,或者如皋人過來購買。
我們這裡人去如皋賣仔豬時沒有要介紹信,更沒有要檢疫證;如皋人過來買豬時,也沒有帶介紹信過來。更沒有像九十年代查暫住證一樣查你的介紹信。
那時,我們這裡養的母豬叫“二花臉”,是種黑豬,地方品種,而江南武進縣的二花臉豬最有名氣,禿嘴大耳朵,稀毛紅皮,乳頭大,奶水足,產仔多,性格溫順,還會吃肯長。社員購買小母豬常常過江去江南,自己劃著船過去。
年輕時,社員喊我“二流子”,人活躍,能說幾句普通話,算是“見多識廣”的人。那時,常去江南購買這種小母豬,因為我能識豬,把豬從江南買回來,再賣給養豬戶,一隻豬賺個塊把錢,叫做“二道販子”。
早上從傢門口的河裡劃著杉木船出發,經裡河入長江,江對岸就是武進縣,當地有個領人買豬的叫“三駝子”,駝背,矮個子。到瞭武進,吃住都在三駝子傢,我挑著籮筐,三駝子帶路,到瞭養豬戶傢中,我選豬,他幫我砍價。豬買成瞭,每頭豬給幾毛錢辛苦費,叫做“行傭”。
那時,沿途沒有人查介紹信,到瞭江南上岸時,也沒有人驗證我的“身份”和“任務”。
那麼,那個年代農民為什麼很少出門?那時沒有什麼社辦廠,想上廠也不容易,沒事你出門幹嘛?再說瞭,不上工沒工分,沒工分年終分配時你就得不到錢,也分不到口糧,誰肯外出?
而外出的隻有篾匠、瓦匠、雕匠、木匠、漆匠等“五匠”,他們吃住都在東傢,回來後向生產隊繳上“工分錢”。他們外出,也是不要介紹信的。
並不是介紹信限制瞭農民外出的自由,而是農民沒有外出的理由。還原歷史真相,應該實事求是,不歪曲事實,也不應該隱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