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性是不是更容易得乳腺癌?約四成乳腺癌發病與體脂超標相關 -

你可能不會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身體埋下隱患。根據研究,約四成的乳腺癌病例與體脂超標密切相關,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健康信號。到底為什麼“脂肪”成瞭乳腺癌的推手?

體脂超標的風險:遠非僅是體重增加的煩惱,它關乎整體健康。

提及脂質之時,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是身形胖瘦與體態輪廓。實際上,人體中的脂質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遠超這些淺顯的認知。脂肪細胞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和炎癥因子,其中的雌激素和瘦素尤其值得註意。雌激素水平的增加被認為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而體脂超標往往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過度升高。

當代醫學研究成果揭示,體內脂肪含量上升,會促使雌激素水平相應提升,進而致使乳腺癌的發病幾率有所增加。與之類似的,古代中醫理論認為,“肥胖為痰濕所致,而痰濕易凝結成瘀”,這與現代醫學中“肥胖者易患癌癥”有一定的契合之處。這一古今理論的結合,讓我們更加深入理解體脂在疾病發展中的角色。

炎癥響應:體重超標所潛藏的“隱形燃點”,是健康的一大隱患。

體脂過高不僅會導致激素水平的紊亂,還會引發一系列慢性炎癥反應。體重超出正常范圍時,體內脂肪會釋放更多導致炎癥的因子,諸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此類化學物質。長期存在的這些炎性介質,會使乳腺組織維持一種“受激發”的狀況,導致細胞分裂速度加快,進而使得基因變異的可能性增大。

古代醫學中,強調“肝氣不疏,瘀血內停”,其實和現代科學發現的慢性炎癥對乳腺健康的影響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內停”的觀念形象地揭示瞭現代醫學對“炎癥因子堆積”的解釋,兩者在某種程度上達到瞭相似的結論。

體脂和飲食:控制體脂從“入口”抓起

飲食習慣直接影響體脂含量,預防乳腺癌的第一步是管理飲食。研究表明,高糖、高脂的飲食結構會導致脂肪堆積,尤其是內臟脂肪的增加。現代營養學建議,應註重低升糖指數(GI)和高纖維的食物,以控制血糖水平和脂肪的積累。

古代中醫強調“肥人多濕”,提出“少食辛甘厚味”,意即少吃油膩、甜膩的食物,這和現代的膳食控制理念有很大的一致性。這種通過飲食習慣管理體脂的觀點,無論古今,都是被證實有效的。

運動與乳腺健康:動起來,燃燒多餘脂肪

除瞭飲食,運動對體脂的調控也至關重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適度的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減少體脂,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降低乳腺癌的風險。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等,是控制體脂的理想選擇。

而在古代,中醫講究“動以養氣”,鼓勵人們多做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等,通過“動”促進“氣血運行”。這種方式從調和身體氣機的角度出發,與現代醫學倡導的“動起來”有異曲同工之處。

情緒管理與體脂:心境對乳腺健康的影響

體脂的增加往往與情緒管理不當有關。長期的焦慮、壓力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皮質醇,這不僅會導致食欲增加,還會誘發脂肪的積累,尤其是腹部脂肪。而腹部脂肪堆積,已被證實與乳腺癌有較高的關聯。

古代醫學中強調“心主神明”,認為心神失調,臟腑皆受其影響,情志調養不足會致使“痰濕內生”。這種“心神”與“痰濕”的關系,與現代醫學對壓力和脂肪囤積的理解十分相近。調整心境,管理壓力,不僅有助於維持體脂,還能減少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早篩查早預防:關註乳腺變化的“信號燈”

即使體脂超標已經對乳腺健康構成威脅,早期發現和幹預依然是關鍵。時常進行乳房檢查,例如超聲波、X光攝影等手段,能幫助在初期階段察覺乳腺可能存在的異常狀況。現代醫學的早篩查理念與古代中醫所說的“治未病”有著相似之處,即提前預防,防患於未然。

乳腺自檢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會準確的自我檢查技巧,能及早發現乳房中的不尋常變化,並迅速尋求醫療幫助,這樣可以顯著提升乳腺癌的治愈率。

“肥人多濕”、“動以養氣”、“少食厚味”——這些看似古老的中醫觀點,與現代醫學理念一脈相承。無論是古人智慧還是現代科學,它們都在提醒我們:保持體脂的平衡,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