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小巷人傢》,不虧 -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在近幾年不少口碑兩極分化的正午劇影響下已經成瞭過去式,但若將這句話限定在“年代題材”,仍舊適用。

從曾經的《父母愛情》到聚集時代變遷的《大江大河》,再到脫貧題材《山海情》等等,在年代劇方面,正午保持瞭多年如一日的精品“王炸”水準。

如今由閆妮、蔣欣、李光潔、郭曉東等人主演的《小巷人傢》,仍舊延續瞭這份精品口碑,它把上世紀70年代的傢庭鄰裡、小巷生活拍得太動人瞭。

熟悉的煙火氣

年代劇的基底是煙火,有真實煙火氣,才有打動觀眾的人情味,在這方面,正午陽光是老手,《小巷人傢》對上世紀70年代職工傢庭的刻畫很接地氣。

上世紀70年代,其實並不是當下很多年輕觀眾經歷的時代,更多是我們父母輩及爺奶輩的生活,但你會發現不同的時代,有些煙火味,卻是一樣的。

那時候父母輩的交往,大傢各有各的小心思,樸實真誠。

棉紡廠職工黃玲(閆妮飾)與丈夫莊超英(郭曉東飾)剛剛從大傢庭搬到新分的職工房,她的鄰居,是工廠出瞭名的“刺頭”宋瑩。

黃玲對宋瑩的初印象與其他人一樣,見到“刺頭”恨不得繞著道走,宋瑩卻對有兩個孩子且丈夫是教師的鄰居黃玲期待值很高。

一“冷”一熱倆鄰居,要怎麼磨合?答案是有誠意就可。

眾不不喜宋瑩的“潑辣”,卻不知道和這樣的宋瑩當鄰居,其實正中瞭“軟柿子”黃玲的心,性格溫和經常隱忍的她,太需要一個強勢的鄰居維護地盤。

當發現對方身上有一點“有利於自己傢”的可取之處時,那些缺點就不算什麼瞭。

宋瑩希望孩子能擁有靠譜的玩伴與教師鄰居的熏陶,黃玲希望宋瑩夫妻幫自己傢出頭,兩對中年夫妻都還著努力為自己小傢謀點小便宜的生活智慧。

但有所圖可以,卻不能隻有有所圖。

互利是人與人結緣的基石,而能夠結下永恒情誼的,卻永遠都是真誠。這份真誠,不需要彼此掏心窩訴苦,也不需要多麼煽情。

隻需要宋瑩夫妻攢下糖果讓孩子帶給鄰居傢,以貼補鄰居一傢對自己孩子的幫助,隻需要黃玲心疼宋瑩兒子褲子破洞,熱心幫他把衣服縫補好。

兩邊的母親相處有個小細節。

那時候每傢每戶的食票都有定量,大傢條件都很緊巴,宋瑩兒子每次去黃玲傢玩都會自帶飯,而宋瑩每次帶黃玲女兒去少年宮,黃玲都會提前預備好女兒的糧票。

兩傢人各有小心機,卻從來沒想過占對方的小便宜,那種小事情上面可能有想法不同,大方向卻永遠為對方著想的情感,純粹又溫馨。

老一輩鄰裡之間各懷心機卻努力互幫互助的真誠,是屬於他們那一代獨有的“煙火氣”,而小朋友的世界,無論70年代還是當下,都帶著天真快樂。

小孩子的友誼來得很快,一起讀個故事,一起上公共廁所,一起在街頭巷尾玩耍,大傢就是一輩子的好玩伴,三個小傢夥相互依偎的場景,特別暖心。

而小孩子友誼的小船,有時候也說翻就翻,可能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是:“我不跟你玩瞭”,等情緒緩過來,失去小夥伴的世界,天就塌瞭。

宋瑩兒子林棟哲和小夥伴吵架後在公廁裡邊拉邊哭的鏡頭,相信笑翻瞭很多人,他身上有我們童年的痕跡,如今再看,小時候覺得天大的事其實很逗趣。

成年人翻瞭的友誼小船,大部分都會直接沉漠在大海,而小朋友翻瞭的小船,卻可以因為一個等待,一句“你來瞭”瞬間回正,再牽手,亦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能夠打動人心的煙火味,不僅有服化道佈置出來的真實煙火,還有那些讓觀眾能夠瞬間共情的情感、氛圍,以及能量,是屬於時代的生命力。

不同的傢庭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傢庭風格,與生活難題。在屬於《小巷人傢》的那個年代,他們共同面臨的難題,是緊缺與逼仄。

生活上,缺物質,傢庭中,缺空間。

怎麼辦?

沒有空間,就創造空間,沒有物質,就努力擠出物質。

黃玲帶回瞭蛇瓜種子,讓院子裡支起瞭小菜園,產量驚人的蛇瓜不僅讓兩傢人吃膩,還惠及瞭整條巷子,這一段心酸又搞笑。

生活隻給瞭人們小小的空間,人們卻能從中開拓出無限空間,屬於那個年代的逼仄是暗色調的,但人們從中點亮的煤油燈,卻永遠帶著星星之光。

老一輩們的生命力,無論哪個年代,似乎都那麼有感染力。這份從不同年代角色身上散發出的韌勁,總能通過影視作品,撩動年輕人的心弦。

而不同環境下的小傢庭,也有著不同的傢庭味。

分到職工房之前,黃玲夫妻與公婆、小叔子一傢擠的老房裡,一傢子吃飯時,客廳小到容不下所有人,不受重視的黃玲與女兒,經常被安排在廚房吃飯。

而宋瑩夫妻,因為房子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傢,每次丈夫出差,小男孩就要擠到母親的宿舍住,宋瑩尷尬,她的舍友也尷尬。

為瞭給孩子創造合適的生活空間,兩傢人一個選擇等,一個選擇鬧。

宋瑩化身“刺頭”大鬧科長傢,如果不給分房,便將孩子扔給科長,這件事讓她受到整個廠的議論,但面對眾人指責,她始終堅持硬剛。

是她不在乎輿論嗎?不是的。

離開人群的難堪與落寞隻有宋瑩知道,但若沒有這份豁出去的“刺頭”之爭,她的孩子永遠沒辦法跟父母一起生活,永遠要被鎖在傢自己玩耍。

幸運的是宋瑩擁有與自己一條心使勁的丈夫和孩子,在捍衛傢庭權益這方面,他們相互打配合,絕對不妥協,一傢子“刺頭”,相當默契。

另一邊的黃玲,是老一輩典型的勤奮吃苦賢妻良母,大事上基本聽從“一傢之主”的拍板,她也渴望早點分房,文人出身的丈夫卻不懈用市井手法爭取。

最終隻能通過等待名額,類似的隱忍還有很多,比如黃玲丈夫不顧妻兒休息讓高中生來自己傢補課,比如他對大傢庭的一味補貼。

隱忍,讓他們保留住瞭“體面”。

但身上局外的觀眾,一看便知道看起來暫時似乎很平靜黃玲一傢,其實遠遠沒有宋瑩一傢穩固,他們是平靜中藏著雷,宋瑩著是吵鬧著帶著愛。

從兩個傢庭中,觀眾能看到很多小傢庭的縮影,也能看到很多直到當下不少人也在面對的問題,傢長裡短,最見人心多樣,也最具生活溫度。

在保持時代主基調感染力的同時去呈現傢庭鄰裡、煙火人生的不同味道,是屬於《小巷人傢》的魅力,也是屬於年代劇的魅力。

希望接下來的劇情,黃玲、宋瑩兩傢的故事,時代變遷下的小人物縮影,兩代人的生活與成長,能夠感染更多觀眾,溫暖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