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年關,又到瞭設計公司年會活動的季節,
如何讓員工玩的好,但最終得利的必須要是“指定人選”,
就成瞭那些設計者們絞盡腦汁也要想明白的事,
遺憾的是,絞盡腦汁之後的產物,
仍舊是“保大棄小”的慣用伎倆,
對於為公司夜以繼日勤勞工作,收入微薄的員工來說,
他們並不會因活動本身的收獲而感到高興,
而對於那些“指定人選”在活動之中的體驗,
則往往牽扯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條件,或者說是唯一重要的條件,
於是乎,年會活動的規則,
就朝著這樣一個瞞不住的目標,
開始前進瞭。
作為手段的欺騙行為,並非是什麼世所罕見,人人唾棄的“罵名現象”,
反而這種眾所周知,人們從厭惡到“懶得費口舌”的過程,
證明瞭人們對這種問題呈現出一種既無奈又不想浪費時間在乎的心態,
更不用說,這些欺騙手段本身,多少還會捆綁那些被欺騙者的需求,
比如有個人的上級,欺騙這個人去為他取快遞,取來快遞就獎勵他升職,
那麼但凡這個人有點腦子,都不會相信做這麼簡單的事情就可以升職,
但他一定會取快遞,因為被騙對自己來說幾乎沒有損失,
而如果“拒絕被騙”,讓上級覺得自己在頂撞他的話,
結合如今這個世道環境而言,反而是得不償失的選擇。
所以在這種環境的“猛烈”影響下,人們對於欺騙這種手段的態度,
是一種不傷身,不傷腦的“配合”,
所以回到上文,那些遊戲的設計者們,怕是也多少知道這個事實,
所以他們並不在乎欺騙是否過分,
而在於那些“被欺負”的效果,是否太過直白,
更在乎那些“被哄著”的效果,能否引來認可。
前者他們無需在乎,
後者他們必須在乎。
無需在乎之事,極盡敷衍也沒有大礙,
而必須在乎的問題,若是“在乎的不到位”,
那麼就會成為十分嚴重的,僅針對自己的大麻煩。
所以,當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以“撥開烏雲見青天”的方式加以透析之後,
就會發現為什麼年會遊戲的設計者,
要將所謂的遊戲,變成奉承的通行證,
變成欺上瞞下的擋箭牌,
變成割裂關系的雙刃劍,
因為這一切,在主觀需求的驅動下,
孰輕孰重之分,
便是“輕的必須更輕”,
“重的必須更重”這個問題的解讀,
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去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因為隻需解讀問題本身,
便可以藐視這個答案所帶來的用意。
遊戲新鮮出爐,結局老生常談。
對於這樣周而復始的因與果,我們以遊戲稱之,
以規則視之,更以笑料處之,
這或許也是對遊戲設計者,以及遊戲真正的得利者,
最為現實的理解。
理解這兩個字,若是括上瞭現實的加持,
那理解之中,就不再包含尊重,
取而代之的,是漠視和不屑,
也不會再包含認可,
取而代之的,是否定的忽視,
如果說這場遊戲之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欺騙是手段,
那麼不被欺騙,拒絕被欺騙,
也是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