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蔭:靖江曾隸屬泰興,習性相同,靖泰一傢人,相煎何太急? -

文/柳成蔭

這幾天,瀏覽今日頭條,平臺推瞭兩篇文章給我,一篇是寫的泰興的土菜,一篇是寫的靖江人“高傲”。一篇是泰興人寫的,一篇是靖江人寫的。

在土菜一文中,評論激烈,靖江人赤膊上陣,把泰興土菜這篇文章裡的老汁肝、大肉圓、蟹黃湯包等統統評論成靖江菜,說泰興人剽竊,甚至責問“泰興還有什麼菜”,言下之意,唯靖江獨尊。

靖江人的部分評論

另一篇靖江人“高傲”的文章則傲氣十足,翻出老底子來,說靖江不屬於江北,屬於江南,說吳語的,血統尊貴,泰興則是“河北”,窮地方,靖江人一直看不起泰興人,姑娘是不肯嫁泰興人的。

我想說一句,靖江歷史上屬於泰興管轄。

翻開歷史,不難發現。早在宋朝,靖江易名陰沙,整個靖江隸泰興縣。靖江的前身馬馱沙,在南宋中期以前一直屬於泰興縣管轄。

到瞭南宋中後期,由於江陰縣在馬馱沙南端設立馬馱沙巡檢司,其管理權限逐漸過渡為兩縣共管,即靖江有兩個傢長,一是泰興,二是江陰。

到瞭元朝,大半隸泰興、小半隸江陰。也就是說有一大半的人是泰興人,即靖江人所說的“河北人”;隻有少部分人才有資格屬於江陰人,即所謂的“江南人”。

至於靖江人沾沾自喜的說自己屬於“常州府”,那已經是明洪武二年的事瞭,即1369年。那隻能說,靖江是泰興嫁出去的女兒,她們娘傢在泰興。

我還想說一句,靖江菜出季市,季市曾是泰興的一個鄉鎮。

靖江菜確實不錯,這必須承認,那麼靖江菜的元祖在哪裡?靖江人應該不會否認,自然在季傢市,“季市小吃”是靖江的一張名片,靖江菜是在季市小吃的基礎上傳承並發揚光大的。如:老汁雞、老汁肝、肉圓、大爐餅,甚至漲燒餅、蘿卜絲饅頭、馓子等。

上述所有菜在泰興地區均傢喻戶曉,難不成一個泰興縣去剽竊一個鄉鎮的菜,泰興的老百姓都去靖江偷菜瞭?事實上,季傢市歷史上是屬於泰興縣的,曾是泰興一個鄉鎮。因緊鄰靖江,且當時靖江的占地面積少,於1949年把季市割讓給瞭靖江。季市人一口濃濃的泰興話,那是鄉音;季市人生活習慣與泰興人一致,那是鄉情;季市人與泰興人的飲食習慣相同,那是鄉味。

你還有什麼理由說泰興人剽竊靖江的菜嗎?難道不應該說靖江菜的母本是泰興菜?包括曲霞的蟹黃湯包,不也是從季傢市走進靖江的?

我再說一句,靖江的姑娘嫁到泰興不是少數,九十年代靖江女人私奔泰興男人歷歷在目。

至於說靖江女人不嫁“河北人”的“高傲”言論,老朽本不想過多評價,恐傷靖江人的自尊,既然那位寫手如此侮辱泰興人,不得不說幾句,但絕對不是針對靖江女同胞,因為我的女人也是靖江人。

歷史上,一些靖江人確實認為自己血統高貴,爭相把女兒跨江下嫁,嫁到蘇州、無錫。但也確實有泰興人不願娶靖江女人的現象存在。其一、泰興人稱靖江人為“蠻子”,講話聽不懂;其二、大多數靖江女人嬌小玲瓏,塊頭不大,用泰興的話來說叫做“個子沒糞桶環高”,娶回來幹不瞭活。

事實上,那個年代靖江女人嫁到黃橋街上的不是少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嫁到街上,脫離窮苦的種田生涯。至於說九十年代靖江姑娘沖破傢庭阻力,和泰興男人私奔,那是後話。靖江女人確實不錯,膚白甜美,柔情溫順,老朽曾在《翠苑》文學期刊發瞭篇題為《靖江女人》的散文,對靖江女人贊不絕口。

都是上輩積下的怨,又何必代代傳承,現在靖江女人不僅嫁泰興,甚至遠嫁蘇北,遠嫁雲貴川,難道靖江女人掉價瞭?我看不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還想說一句,泰興的經濟與靖江不相上下,何來泰興“窮山惡水”?

悄悄的問一下某個靖江人,六七十年代你們那裡富裕嗎?我看和全國各地差不多,也是住的低矮的房子。那時,我老丈人在靖江算是有錢人瞭,不知道魚販子老謝的人幾乎不多,漁老大哇,生活條件又怎麼樣?照樣住的矮房子,舍不得買點肉吃吃,我老婆出嫁之前還穿補丁衣服。

如果那時靖江富裕,為什麼要攀高枝,絞盡腦汁將女兒下嫁蘇州、無錫,留在本地不好嗎?因為那個年代靖江也窮,總希望女兒嫁個富裕地方,過上好日子。

現在靖江人比泰興人富裕?我看也不一定。泰興的經濟並不落後靖江多少,在全國100強縣市排名中,靖江甚至略遜於泰興。別說“河北”窮山惡水,如是,靖江又如何呢?

靖江、泰興一河之隔,追㵐到宋朝時期都是泰興人,同飲長江水。如果說江南是靖江人的娘傢,那泰興豈不是靖江人的外婆傢?估計沒哪個小外孫說外婆不好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