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人終其一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文章來源 / 懷左

前一陣讀完《白鹿原》,我又想重讀《百年孤獨》,於是直接拿出來,到今天,全部讀完。

感慨一句,《百年孤獨》寫得真太好瞭,處處是對於人生的感悟以及人的最細膩境遇的捕捉。

以前讀不太懂,因為那時候習慣瞭連貫性且細節豐富的故事,《百年孤獨》的內容有點跳,而且翻來覆去的人名讓人繞,對於當時著急把書讀完的我,根本沒有耐心去品,也沒有足夠閱歷去支撐理解力。

現在讀進去後我反而發現,其實根本沒必要去反復梳理書中人物的關系,人名繞就繞吧,亂點也不重要,即便理清楚瞭,又能怎麼樣呢,又沒人來考我們,而且可能過段時間就忘瞭。

最重要的,還是深入到人物的每一個境遇之中,去貼近人物的感悟,把握他們有可能產生的情感,與之共鳴,與其共舞,然後聯系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細碎,回憶,打通,再體驗一下那些悲歡離合。

第一代創始人老佈,他盡瞭最大努力去探索,但周圍的親人,沒人理解他,直到被綁樹下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時,他還在與自己對話;老佈的妻子烏爾蘇拉,為瞭傢庭操持瞭一輩子,多少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是馬孔多的開創者也是傢族中的頂梁柱,但最後離開時,被草草下葬,基本沒人還記得她……

那麼多人的一輩子,都被濃縮在瞭這本書中。看完書回想標題中提到的,人生到底什麼是最重要,也許會有一種深深的恍惚感,到底什麼重要呢?許多曾經苦苦追求的,到頭來都會如鏡花水月,成灰成空,然後離我們遠去。

接下來,跟著我,一起沉浸式地在書中轉一圈吧。

一、積極探索,但無人理解

傢族第一代人,老佈,他剛出場時,身上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巨大的熱情。

吉普賽人多次造訪他們的村莊,先後帶去瞭磁鐵、放大鏡、航海儀器、煉金實驗室等物件,每一次,老佈都會以百分之二百的熱情去通過交換得到新東西,然後自己萌生新的想法,去做研究、搞實驗。

比如,他覺得用磁鐵可以吸到黃金,和他老婆說,以後咱們就可以用黃金鋪地瞭;他覺得放大鏡可以用於戰爭,於是自創陽光戰,而且寫瞭說明手冊,還試圖與政府聯系,推廣新戰法;在自己傢裡研究航海儀器,並且發現瞭地球長得和橙子差不多……

從表面看,他是熱情的,是有創造力的,是精力無限的,同時也是富有天才的,單單足不出戶就可以研究出地球的形狀,這可真是不簡單。

跳出來再去看的話,可以看到新物件、新文化對馬孔多這個封閉小村莊的沖擊。

曾經他們無憂無慮,隻需要安心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想象一下村子生活,也許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單又樸實。但新東西來瞭以後,作為領袖的老佈,首先就按捺不住瞭,他扔下瞭傢庭,也拋開瞭責任,一心投入到瞭學習和研究之中,屢戰屢敗,越挫越勇。

動力因素,一個是熱情,另一個就是焦慮。

怎麼看他的焦慮的?

他和老婆說:就在那邊,在河的另一邊,各種魔法機器應有盡有,而我們卻還像驢子一樣生活。

他覺得外面是好的,是先進的,而他們自己過得生活不值一提。當然也有許多守舊的人,抗拒新東西,想保持傳統的特色。

這讓我想到瞭舊中國遭受沖擊時,迎新和守舊的一波人;想到瞭我們村子過去平和和安靜,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現在村中人口越來越少,失去瞭過去的風采;還讓我想到瞭我們這一大批人,在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覺得去哪裡哪裡就一定好,參加某種工作就一定高大上,然後再歷練一番後,才能更加平實而全面地去看問題。

總會有簡單的狂熱,也會有狹隘的保守,但最後,都會偏向於中和,包容而寬闊。

都需要一個過程。

二、在孤獨中燃燒自己

老佈在探索方面的實踐,基本都失敗瞭,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他把精力都投入到瞭煉金實驗室,也算一個相對安靜的階段。

分析他搞研究的那個時期,可以看到許多小起伏。

起初他老婆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支持他的,給他錢,給他東西,讓他去折騰。後面老佈完全不管傢裡人的死活,而且熱情越來越高漲,甚至村裡人都覺得老佈已經瘋瞭的時候,他老婆烏爾蘇拉也無法再去包容瞭。

老佈想遠走,烏爾蘇拉不同意,並且很堅定,說必須留下,沒的商量,不然自己就去死;同時也讓老佈看看他的兩個兒子——“管管你的兒子吧,瞧瞧他們,自生自滅沒人管,和驢子一樣。”

這裡我想到瞭兩個點:

1、現實拉扯。

2、能力有限。

第一點,無論你熱情有多高,理想有多遠大,你的所有努力和探索,必須要依托現實。在追夢的路上,有的人成功瞭,有的人失敗瞭,但無一例外,都會經受現實的拉扯。老佈想搞發明和研究,但做這些事情,需要錢、需要大塊時間,也需要後方的支持。

前期他老婆都支持瞭,但實在沒什麼成果,而且周圍的糟糕聲音越來越多,頂不住,是正常的。現實中的我們,不也一樣麼,年少十分,誰沒有理想,誰沒有熱情,但絕大多數人,都會在隱於現實之中,擔負起越來越多的責任,很少再提起當年的夢想。

也許偶爾會提,但口吻是自嘲的,自己笑笑,別人也笑笑,不過他自己心裡知道,還是看重的,隻是沒辦法再去全力以赴瞭。聯系我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其實我也會害怕某天再也無法讀書,所以在很早的時候起就努力養成習慣,隻要有時間就讀一讀。

第二點,努力不一定能帶來成功,成功的因素還需要時運和正確的方法。

當時老佈所處的環境,整體還處於農業社會中比較落後的階段,所以即便接觸到新東西,即便他有創造力和熱情,想探索出什麼真東西,基本不可能。資源有限,能力有限,同時周圍的環境也不允許。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是孤獨的,一個人純靠熱情推動,但熱情終究是有限的,看不到方向的前路,早晚會帶他走入迷失之境。我大概能感受到當時老佈的狀態和心境,也就他一個人心中有偉大而美好的圖景,但周圍的人,沒一個可以理解他。他的歡笑與悲傷,興奮與孤獨,隻能自己去承受。

寫到這裡,我也能明白他為什麼在乎那個吉普賽人——老梅。老梅算他的導師和知音,即便很多年才能見一面,他也想和老梅聊一聊,傾訴一番,分享一下喜悅與失敗。

能說說心裡話,總是好的,可知音難覓,更多東西,隻能靠自己去承載。

老佈是孤獨的,他一直在熱烈地燃燒自己。

三、情欲孤獨

老佈的大兒子(接下來就稱老大)為什麼會遠走他鄉呢?

主要還是因為恐懼和情欲帶來的深深孤獨感。

那時候的老大,也就十幾歲,身體發育很好,結果和村裡一個跟他媽媽年紀差不多的女性廝混在瞭一起。某天,兩人正在纏綿時,對方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你是真正的男人瞭,因為你就要有兒子瞭。

好傢夥,天塌瞭,老大的天算是徹底塌瞭!

嘗試代入一下就可以想到,這禍闖的簡直就太大瞭。連續好幾天,他都沒出傢門,隻要那個女人再去他們傢,他都會躲起來。再接著,他還是一直躲藏,被困在思緒中,晚上睡不著,脾氣變壞,不想見所有人。

最終,在一次出門時,他遇到瞭一群外地來的吉普賽人,然後跟著人傢走瞭。出走,也就是逃離,是他選擇的解脫方式。他被孤獨感與苦悶感折磨,用離開的方式,拯救他自己。至於能否拯救呢?

不好說,但在當時的他看來,那可能就是最優解。

起初被那個女人勾引時,老大也是矛盾的,他知道自己不應該上門,不能去找對方,但他就是控制不瞭自己。體驗到性的復雜感受後,他一方面難以自拔,另一方面也想逃離。在這種糾結的情節中,他也嘗試瞭一些出口,比如和兄弟傾訴,和伴侶吐露心聲,但這一切的努力,都在伴侶懷孕後崩塌。

他本就不擅長表達與溝通,父親不管他,常年沉迷於探索和實驗中,母親也很少與孩子深入溝通,一直忙著操持傢務。他可以和弟弟說心裡話,但弟弟年齡太小,可以在他的描述中略微共情,但無法在方向上引領他。

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活在瞭沉迷性欲但想逃離的孤獨中,活在瞭整天擔驚受怕、怕父母知道情況的恐懼中,活在瞭生活失去瞭平衡同時也實在找不到出口的苦悶中。

客觀來講,孤獨本身是一種狀態,無所謂好壞;情欲也是正常的,不至於太糟糕。

但他遇到的問題,是自己實在太年輕,對這些情況沒有半點駕馭能力。他無法疏導情欲,沒法去經營那段感情,自己還是個孩子也沒能力去照顧新生兒,另外那段縱欲式的關系更不敢讓他爸媽知道。

前期隻是悄悄縱欲,苦悶歸苦悶,但還可以隱瞞;後期對方懷孕,瞞不住瞭,於是老大被徹底嚇壞。

之前還能找弟弟說說話,現在像個縮頭烏龜,最後,選擇瞭離傢出走。

四、暗戀的折磨

沒有回應的熱烈暗戀,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佈恩迪亞一傢,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小奧喜歡上瞭裡正傢的小女兒蕾梅黛絲,麗貝卡和阿瑪蘭妲同時喜歡上瞭那個意大利來的鋼琴師,三個孩子都陷入瞭痛苦之中。

說一下麗貝卡和小奧,書中的細節寫得非常好。

麗貝卡一個人經常在房間裡痛哭,給對方寫信,但不會寄出去,她用幼年養成的吃土的方式來排遣苦悶,趁人不註意就將撿來的土一點點吃掉,然後在暫時的解脫中尋求安慰。

小奧同樣深受折磨,他心裡一直想著蕾梅黛絲,卻沒有見面的機會。他會去對方姐姐的裁縫店裡求偶遇,會去她傢窗前找她,去她父親的辦公室找她,但她的身影隻出現在他的心中,填滿他的孤獨。

麗貝卡持續吃土,小奧借酒消愁,兩個人也隻能找其他渠道去排遣心中苦悶,最後小奧選擇瞭和父母攤牌,而麗貝卡給鋼琴師寫的情書,也被傢人發現,戀情被長輩知曉。到這裡,算一個難受階段的結束,情欲孤獨,暫時有瞭一個答案。

大人們一商量,決定為兒子去提親,同時答應讓麗貝卡嫁給鋼琴師。

讓我們來看這個事情,當熱烈的暗戀發生時,我們可以把這思緒當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強大、充滿激情,但同時也沖滿瞭破壞性。它會影響當事人的生活,破壞其內在的心理平衡,像一把大火,要麼被甘霖澆滅,要麼把一切都焚燒掉。

那時候的他們,年齡都太小,自己承載不瞭激情,隻能去不斷折磨自己,同時尋找排遣渠道。麗貝卡的哭泣與吃土,小奧的滿世界尋找、借酒消愁等,都是在自我安慰。這把欲望之火是那麼強大,遇到的人們,都得經歷被灼燒的痛苦。

激情的發生,還是源於人心中的空缺。

空缺需要被填滿,所以剛好出現那麼一個人,點起我們內心渴望被填滿的希望時,星星之火苗,就會形成燎原之態勢。其實被喜歡的鋼琴師和蕾梅黛絲,一開始根本不知道喜歡他們的麗貝卡與小奧的所思所想,他們沒有深入交流過,也沒有那麼瞭解對方。

所謂的暗戀,就是在一方什麼都知情的情況下,而另一方,卻鎖定瞭他/她,並把他/她當成瞭填滿自己內心空缺的最好人選。

沖天大火,瞬間而起。

渴望得到,渴望在一起,渴望被填滿,渴望從此之後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這種渴望轉移在一個人身上時,那個人就會成為這股渴望的承載對象,同時也因為那個人的鮮活,這種渴望會像火一樣,越燒越旺。

燒的誰呢,燒的就是暗戀者本人。

因為暗戀,更多時候隻是一個人的兵荒馬安。你這邊自己難受死瞭,而對方,毫不知情。找再多排遣渠道也沒用,隻能暫時緩解,要麼去攤牌,要麼一直壓制,像戒癮一樣,過瞭那個勁。什麼時候能過,遙遙無期,誰知道呢?

但很多人也不敢攤牌,害怕被拒絕,於是隻能自己折磨自己。

五、迷失幻境

傢族的第一代創始人,老佈,最後瘋瞭,被綁在瞭樹下。我個人挺喜歡這個人物,他是那種典型的領袖式人物,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像山一樣的形象,後期一直熱衷於研究和創新,迷失在瞭孤獨中。

看下時間節點,老佈是什麼時候瘋掉的?

恰恰就是在吉普賽人老梅死掉之後。老梅死的時候,老佈和他媳婦烏爾蘇拉都很難受,並且幫老梅辦瞭隆重的葬禮儀式。我們嘗試分析一下老梅和老佈的關系,老梅是老佈在知識探索領域的導師,同時也是他的知音。

當初,是老梅給老佈帶來瞭外面的新發明,並且給他送瞭航海儀器和煉金實驗室。在老佈沉迷發明的期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周圍的人包括他媳婦都開始覺得他腦子有問題瞭,所以唯一能夠理解他的人,隻有老梅。

人生最重要事情上的,唯一的知音,可以想到老梅對老佈有多重要。我想,這也是老佈希望老梅住在他傢的原因,他得找個人說話吧,得找個懂他的人,進行深入的溝通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書中老梅死後,老佈其實一直在心中默默悼念,他後來又回到瞭那個鉆研煉金術的時期。這也是他排遣孤獨的方式,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真正理解他的人死瞭,他隻能用埋頭苦幹的方式,嘗試減少自己的悲痛與孤獨。

他是真的瘋瞭嗎?

我覺得不是,隻是他累瞭,倦瞭,對生命沒有熱情,被痛苦壓垮瞭。

所謂的瘋,可能也是他能找到的最後的對抗孤獨的方式。

故人,一個個在風中凋零。他會想起他殺死的那個人,會想起老梅,會想起自己父母,然後會為那些在死亡中孤獨的人哭泣。曾經像雄獅一樣的人,晚年孤獨無依,說的話也沒人聽,孩子們也懶得理他,像極瞭許多老人的樣子。

孩子們對老人的好,看起來挺好,但老人的真正孤獨,沒一個孩子能懂。下對上,與上對下的恩情,永遠不一樣,更不可能對等。晚年老佈的失意,隻能他自己去慢慢品味,然後在一個個睡不著的夜晚,折磨自己。

我感覺他有點像堂吉訶德,在很長一段時間,守著一個在外人看來甚至有點可笑的夢想。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直堅持到最後。

被認為瘋掉,然後被傢人綁在樹下後,神甫還來找他聊過幾次天,嘗試給他洗腦、傳教。結果神甫根本說不過老佈,他剛講上帝,老佈就說我不信,除非你拿上帝的照片給我看看。再後來,神甫也不去瞭,因為他說不過老佈,怕被老佈影響的,被動搖瞭信念。

蕾梅黛絲照顧過他一段時間,後來他就那樣孤獨地待在那裡,沒什麼存在感,偶爾胡言亂語,像極瞭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

直到生命終結。

六、沒有希望的愛情,會將人壓垮

沒有希望的愛情,會將人壓垮——聊聊為什麼麗貝卡會嫁給野獸一般的何塞。起初麗貝卡是愛鋼琴師的,但他們的婚禮一再推遲,甚至變得遙遙無期,兩人的關系也停滯不前。

分析一下麗貝卡和鋼琴師的性格。麗貝卡父母早亡,她被人帶到老佈傢後,雖然被當女兒看,但本質上還是客居。她孤獨、不安、惶恐、經常絕望,幼年有吃土的習慣,後來被老佈一傢強制矯正,但一遇到情緒激蕩,還會選擇吃土。

愛上鋼琴師時,她內心平衡被打破,再次陷入到過去的惶恐和焦慮中,直到兩人的戀愛關系確立,並且傢人同意他們的婚禮後,麗貝卡才恢復正常。但更糟糕的事情發生瞭,傢裡的小妹阿瑪蘭妲也愛鋼琴師,並且極力阻撓他們的婚禮。

於是,婚禮一推再推,麗貝卡逐漸失去瞭耐心。

和麗貝卡不同,鋼琴師像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寶寶,關於婚禮的推遲,他好像沒有太多意見。同時他膽子也小,當麗貝卡和他提出私奔時,他表示震驚,拒不接受。鋼琴師並不是一個沖動的人,面子也薄,比較實在,很守規矩。

兩個人,一個相對穩定(鋼琴師),一個內在不穩,隨時如火山噴發。如果說最初鋼琴師的容貌、氣質與平和打動瞭麗貝卡,那後面他的不作為、膽小懦弱與循規蹈矩,讓麗貝卡一點點失去瞭耐心。

她本就不安,所以肯定渴望從伴侶身上汲取能量,獲得安全感;而伴侶呢?不敢,害怕,不冒險,被動聽安排,面對婚禮的拖延也沒意見。這樣的鋼琴師,無法給麗貝卡安寧。

後面嫂子突然死亡,傢中沒人再提麗貝卡和鋼琴師的婚禮,甚至連重提婚期的念頭也被看成大不敬。於是他們的關系陷入停滯,淪為瞭無人理會的倦怠愛情,方向迷失,希望破滅。

麗貝卡陷入到瞭更大的焦慮和絕望中,重新開始吃土。

恰恰就在這個時候,在外遊蕩多年的大兒子何塞回傢瞭。他像巨人一樣高大,力大無窮,呼吸如火山一般,鼾聲猶如打雷。這樣濃烈的男子氣概,瞬間征服瞭焦慮不安的麗貝卡,她感覺這才是真正的男人,而鋼琴師像個娘炮。

對比何塞與鋼琴師,前者的特點是陽剛、狂野、不猶豫、視規矩為無物,不會因為外界的幹擾而影響他的行為。他與麗貝卡發生關系,三天後,他們結為夫婦。兩個人自己就去瞭,也沒通知傢人,也不管別人的規矩。

那個時候,他們兩人反而是三觀一致,想法契合的,都大膽,都狂野,都是性情中人。

何塞還去把這個消息通知瞭鋼琴師,鋼琴師難受得臉色煞白,說:她是您的妹妹。

何塞:我無所謂。

鋼琴師:這違背天理。

何塞:去他的天理!

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此時,被沒結果的愛情拖垮的麗貝卡,重新尋找到瞭新的寄托,那就是何塞。

七、阿瑪蘭妲的“絕情”

說一個書中很難理解的情節,阿瑪蘭妲明明喜歡鋼琴師,但為什麼對方後來求婚時,她選擇瞭拒絕?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人物內心深處最真實、最隱秘的東西,作者沒有明示寫出來。

那麼,我們在讀書時,可以先掃清外圍確定性的東西,然後對不確定的東西,做一個相對客觀當然也夾雜主觀的判定。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理解方式。

先看確定的信息。

1、鋼琴師求婚失敗,選擇自殺後,阿瑪蘭妲難受不?

答案是肯定的,她非常難受。原文中寫到她把手伸到瞭炭火中,這是治療悔恨的一劑猛藥。好傢夥,像我這麼怕疼的人,針紮一下都受不瞭,她能把手放在火裡烤焦,真是狠人,說明也是真的悔恨。而且書中有幾個詞,明示瞭她的難受,分別是:治療悔恨與心中創傷。

2、阿瑪蘭妲喜不喜歡鋼琴師?

毫無疑問,是喜歡的。之前麗貝卡喜歡鋼琴師時,阿瑪蘭妲就喜歡,隻不過她是默默喜歡,同時想阻止麗貝卡和鋼琴師的婚禮。鋼琴師後來和她接近,她本能上也喜歡,兩人相處融洽,經常歡聲笑語,周圍的人也覺得他們結婚是肯定的事情。

問題來瞭,她明明喜歡且又在乎鋼琴師,但為什麼對方求婚時,她會拒絕呢?

而且求婚被拒,直接導致瞭鋼琴師的自殺。

當然這裡我們還可以明確一點,即拒絕鋼琴師後,阿瑪蘭妲也沒想到對方會自殺。所以我們先不著急拿鋼琴師的死去譴責阿瑪蘭妲,畢竟那個結果,也不是她想看到的。她拒絕人傢的心理動因是什麼?

在我看來,喜歡但拒絕,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太慫,自我價值感低,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別看她出場的時候好像挺狠的,經常給麗貝卡放狠話,說我死也不會讓你們結婚,但結合生活來看,真正的狠人,是不需要放狠話的,要做什麼就直接做瞭,反而是內心虛弱,外剛內慫的話,才需要狠話來支撐自己的虛弱。

嫂子蕾梅黛絲的死,她覺得是她的原因,所以一直內疚著。但其實她沒下藥,隻是她祈禱過發生什麼事情,阻止麗貝卡的結婚,但沒想到嫂子突然死瞭。原文中寫瞭她隻是祈禱,同時寫到嫂子死後,她受到瞭良心的譴責,對嫂子的死,有負罪感。

這就是我判定的,她沒有那麼狠,也沒那麼壞,更精準的,應該是慫與虛弱。她之前就喜歡人傢鋼琴師,但不敢表達,隻敢在窩裡狠;她相貌比不上麗貝卡,所以一直自卑,不敢表達的原因也是害怕被拒絕。

慫、虛弱、自卑,到一個極致時,表現出來反而是驕傲、有脾氣。但其實那隻是一種保護色,用驕傲來掩蓋虛弱,什麼都拒絕的另一面,就是不敢去嘗試,害怕被傷害。

鋼琴師對她的愛,從形式上來看,是退而求其次的。麗貝卡與別人結婚後,鋼琴師難受,然後在阿瑪蘭妲這裡尋找安慰,然後也喜歡上瞭阿瑪蘭妲。這就類似於我喜歡你姐,沒成,我覺得丟臉,然後再喜歡你,行不行。阿瑪蘭妲這麼沒安全感,同時一直表現得很驕傲的人,大概率是受不瞭這個的。

也喜歡,所以會和人去相處,但真到瞭見真章的那一天,她有不敢接受。

我的猜測哈:1、她會覺得這個愛是退而求其次的,不純,覺得缺乏安全感;2、嫂子死後她一直有負罪感,覺得自己沒能力給人帶去幸福,不敢輕易接受愛。

所以鋼琴師和她求婚時,她表示瞭拒絕。

表面上是拒絕瞭對方,實際是自己不敢邁出那一步,自我價值感不高,沒把握能擁有愛,可能也覺得自己配不上鋼琴師的熱情,不敢去接受,或者不想去接受。

拒絕時她還說瞭一句:如果你真那麼愛我,就請不要再進這個傢。

不要再來,不要再找我,另一面,是不是我其實也喜歡你,但我心裡慫,不敢接受呢?

真不喜歡的話,根本不會動心;也懶得多說一句話。

想愛但不敢,會動心但有多重束縛,用拒絕來維護可憐的驕傲。

這是我理解的阿瑪蘭妲。

八、再聊一下阿瑪蘭妲

這個人物很豐富。

書中借著晚年烏爾蘇拉的感悟,說瞭這麼一句:……實際上,這兩樣行為都屬於無窮的愛意與無法戰勝的膽怯之間的殊死較量,最終勝出的是阿瑪蘭妲毫無理由的恐懼,恐懼的對象是她自己飽受折磨的心靈。

愛意與膽怯較量,最後勝出的是膽怯和恐懼。如果我們去看細節的話,阿瑪蘭妲一直都是一個有愛的人,她喜歡鋼琴師,也喜歡馬爾克斯上校,很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但就是不敢大膽地接受人傢的愛。

當然,中間也有一些原因。喜歡鋼琴師時,鋼琴師喜歡她姐麗貝卡,然後她祈禱發生一些事情,阻止他們的婚禮。這個時候,嫂子中毒身亡,阿瑪蘭妲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如果不祈禱,說不定就沒這個事情。

為此,她有瞭終身的負罪感。

本來就是一個細膩敏感又自卑的人,現在甚至覺得身上背上瞭人命,她隻會更像縮頭烏龜一樣,把自己縮在一個殼裡,不敢表達,不敢爭取,也可能覺得自己是不祥之人,不配得到愛情。

膽怯、恐懼、自卑、孤獨、不配得感,日漸加重。等鋼琴師和她求愛時,她拒絕瞭,這裡我們也要註意,不是不喜歡,而是不敢。這個「不敢」可能不太好理解,就那種很擰巴的狀態,想要但不敢說,到眼前瞭還是不敢坦然接受。

結果讓她沒想到的是,鋼琴師自殺瞭。

兩條人命,更不敢瞭。

再後來,哥哥的好友馬爾克斯上校和她表白,書中原文寫著:她教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想著他,希望為他尋回年輕時的激情。說明她是喜歡的,在努力調動自己的感情,並且也在積極地和馬爾克斯相處。

媽媽說“嫁給他吧”的時候,她還假裝生氣說瞭一句:“我是可憐他,遲早會被槍斃。”這句,隻是掩飾內心的隨口之言,結果呢?馬爾克斯上校真被政府軍抓瞭起來,差點槍斃。

阿瑪蘭妲關起門來痛哭,罪疚感折磨著她,仿佛她的無心之言又一次引來死亡。(書上原文)

我們來看圍繞她身上的元素:熱愛、內疚、死亡、不配得、自卑、糾結、恐懼……最終勝出的是恐懼。於是拒絕與孤獨成瞭她的保護色,哪怕她心裡還有渴望,還有愛,但也不再表露,用冷漠和孤獨,包裹住瞭自己。尤其後期隨著年齡的增大,她日漸孤獨,更加不敢去表達感情,無情與冷漠,成瞭她真正的外殼。

這才是阿瑪蘭妲,一生被自己困住,想愛而不敢愛,一個被恐懼折磨終生的人。

九、上校、小金魚、冰塊

聊聊上校,他在參加革命的過程中,曾經的屠龍少年,後來變成瞭惡龍。本書第一句,就說上校面對行刑隊時,想起瞭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什麼意思呢?

人在將死的時候,會想到曾經的美好,而父親帶著幼年的他走街串巷,還有他在實驗室打小金魚的經歷,是他童年最美好的經歷。

他從小就不愛表達,但他敏感且有一定的預言能力,這都說明他的感受力是超常的。當年他沖冠一怒,帶著村子裡的兄弟們參加瞭革命,半生戎馬,大小幾十戰,成瞭拉丁美洲地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一路過來,他從一個小人物,變成瞭高高在上的將軍。

聽起來很威嚴,成瞭功業瞭,很美好的樣子。但給當事人,以及他身邊的兄弟呢?一直在打仗,當初為的是自由黨,後面呢,很多人失去瞭信仰,到底什麼是自由黨?也許他們打瞭十幾年後,也不太清楚。

打著打著就不知道為什麼而出發瞭,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方面失去瞭當年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失去瞭堅定的信仰。

他的好兄弟覺得他變瞭,變得陌生,變得冷血,變成瞭另外一個人。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變瞭,但他沒有辦法去改變,更回不到過去那個自己瞭。

因為地位高,他一生遭受瞭許多次暗殺和下毒。後來他走到哪裡都帶著護衛兵,而且讓人像孫悟空給唐僧畫圈圈一樣,走到哪裡畫到哪裡,別人和他說話,必須站在幾米開外,甚至他自己的媽媽,也得隔著距離和他說話。

他再沒有瞭朋友,其實也沒有瞭傢人。確實,傢人都在,但是呢,沒有瞭以前的交流方式,也無法自由而放松地去享受親情。

因為成瞭統帥,他必須要和之前的兄弟保持距離,以顯示將軍的威嚴。高處不勝寒,他沒瞭朋友,沒有瞭傾訴渠道,隻能把自己包裹在孤獨的厚繭中,把縱欲當成放松的渠道。

後來他有瞭十七個孩子,基本都是縱欲的產物,但是呢,也沒什麼感情。上校已經不是過去在馬孔多的那個上校,他看似威嚴,其實虛弱,而且這種虛弱與孤獨,他自己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晚年的他,一個特點就是倦怠,累瞭,乏瞭,什麼都不想說,也不想做瞭。為什麼會窩在傢裡一直打小金魚呢?

因為那是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之一,沉浸於其中,能讓他消解孤獨感、救贖自己。

說一個細節,也是最觸動我的。上校的好兄弟馬爾克斯,有一次給上校發電報,多說瞭一句:“奧雷裡亞諾,馬孔多在下雨。”

什麼意思呢?就是很好的關系,但一直以來,都是以上下級的口吻聯系,而且直說公事。所以那天,馬爾克斯沒忍住,多說瞭一句看似傢常的話,但得到的回應是:“別犯傻瞭,八月下雨很正常。”

這就像多年夫妻,你本來說句話想和他調情,結果他來一句“你真無聊”,瞬間就讓你覺得心涼一大半,寡然無味。馬爾克斯上校後來也沒什麼心氣瞭,奮鬥多年到底是為瞭什麼,誰也不知道。

被異化,失去自我,永遠裹在瞭孤獨中。

十、失敗的教育與對抗衰老

一、失敗的教育

奧雷裡亞諾第二(後簡稱奧二)看上一個特別漂亮的女子,千辛萬苦去找人傢,娶回傢當老婆。起初就是單純的見色起意,結果娶回傢後,發現自己老婆雖然漂亮,但腹中空空,像個活死人一樣,和世界格格不入。

後悔也來不及,但他的夫妻生活很不痛快,於是後來的大部分時光,都和情人生活在一起。而他老婆費爾南達呢?死守規矩、要面子,不大鬧,索性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費爾南達,是我在這本書中最討厭,也是覺得最可悲的人。可以說,她把佈恩迪亞整個傢弄得烏煙瘴氣的,扼殺瞭親生女兒的愛情。她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愛裝,同時裝而不自知,覺得自己高貴,自己的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不過,她也是失敗教育的產物。

小的時候,父母就給她灌輸一個觀念,說她以後要當女王,說以前傢裡特別有錢,權勢無邊,她以後要復興傢族榮光。本來就一般的傢庭條件,非要裝這個逼,平時吃個蛋黃派也得擺上銀餐具,拉個屎都得用金便盆,出門走幾百米也必須坐馬車,然後學習各種屠龍之術,隻為瞭讓費爾南達看起來像個女王。

看的時候,我就想起瞭慕容復,一樣的外表光鮮亮麗,會很多東西,但那個腦子,就不知道怎麼長的,和現實完全不相容。結婚後,到瞭佈恩迪亞傢族,給自己老公說算過日子瞭,一年隻有四十多天可以同房,並且同房的時候要穿得很嚴實,並且嚴格執行……

嫁過去,完全看不上傢裡人,覺得傢裡生意不體面,嫌棄烏爾蘇拉的衰老,覺得阿瑪蘭妲沒禮貌,討厭上校的我行我素,然後每天吹噓她自己傢有多牛,強行讓所有人都要聽她的規矩。她不喜歡別人,別人也不喜歡她。

這個人,像極瞭一個活死人。

二、對抗衰老

晚年的烏爾蘇拉,衰老但不服老。過去她一直操持著這個大傢庭,但晚年的她,逐漸失去瞭對生活的掌控,體力精力跟不上,耳聾眼花,最後甚至失明。可她一生要強,不願意讓人照顧,更忍受不瞭讓人覺得她是個廢物。

她強行記住瞭傢中事物的位置,避免讓人發現她已經失明,這樣就免去瞭認輸瞭羞恥。她四處礙事但事事插手,什麼都想問,什麼都想瞭解,什麼都要評論一下,讓人討厭,但站在她這裡,為的也是增加一些參與感,證明自己還活著,還有價值。

她努力跟上傢裡的一切變化,想盡所有辦法去體驗自己的能力,找各種理由安慰自己,但衰老,還是無法抗衡的。

就這樣,她失去瞭傢中掌門人的位置,讓給瞭費爾南達,而自己,不可避免地成為瞭一個邊緣人物。她會懷舊,想自己老公,想到兒子和女兒,想到傢中所有人,可依然在的人,已經逐漸看不到她的價值瞭。

想來,這就是人老之後的境況吧。

甭管你年輕的時候有多大能耐,為這個傢庭作瞭多大貢獻,老瞭就是老瞭,同輩人已經陸續凋零,後輩也無法理解你的境況和孤獨,陪你嘮嘮嗑是情分,但更多時候,孩子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年老帶來的衰弱、孤獨,讓人煩躁。許多時候,烏爾蘇拉是陷入瞭屬於她自己的戰爭中,她在努力對抗衰老,但結果是徒勞的,人無法戰勝時間,隻會越來越老,越來越孤獨,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最後,零落成泥。

十一、悲劇感

通過三個人的死亡,聊聊興衰起落後的悲劇感。

第一個人物是奧雷裡亞諾的好朋友,馬爾克斯上校。他跟著奧雷裡亞諾鬧瞭一輩子的革命,曾經也是風光無限,老來卻癱瘓在床,孤苦伶仃,沒人照料。

作者專門寫到瞭他的葬禮。棺材由一輛牛車拉著,車上用香蕉葉搭瞭個遮篷,簡單潦草,送葬那天大雨瓢潑,遮篷搖搖欲墜。一些還活著的老兵來送葬,他們在泥濘中撲騰,花圈全部被雨水打濕,牛車的輪子,走著走著就會被陷住……

風流都被雨打風吹去,年輕時的風光,到瞭晚年好像都不值一提。我也見過許多曾經很風光的人,到瞭晚年,沒權沒勢,連個上門的都沒有。更悲涼的,是之前天天趕都趕不走的,後來都繞道走。

人世冷暖,不值一提。

第二個,是全書的靈魂人物之一烏爾蘇拉,她一輩子都在操持著這個大傢庭,如果沒有她的話,我估計那個傢早就散瞭。她活過瞭百歲,先後送走瞭丈夫和孩子,見證瞭傢族的起落,作為馬孔多的創始人之一,也見證瞭所有興衰。

晚年的她,身邊連一個同齡人也沒有,身體垮瞭,眼瞎瞭,但還裝著自己沒事,強撐著繼續做些力所能及的。很長一段時間,傢裡人都不知道她眼瞎瞭,她也不說、不抱怨,因為她要強,不願意被照顧,更不願意被憐憫。

最後,在作者帶著魔幻的筆下,她的身體縮小到和籃子一樣。死前,她還在為傢人用心祈禱。祈禱不要讓螞蟻毀掉房子,不要讓傢族的孩子近親結婚。死的時候,很少有人出席葬禮,因為基本沒人還記得她。

忙碌一生,最後無人記得。

第三個,是傢族中、也是馬孔多的大富豪,奧雷裡亞諾第二。他曾經富裕到什麼地步呢?拿著大把大把的紙幣,糊窗戶,貼地板,隨手亂扔,根本花不完。那時候的他,豪氣縱橫,大吃大喝,天天舉辦各種派對,和情人醉生夢死。

可富貴生活沒能一直持續下去,後來一場連續四年多的大雨,把他的生意搞沒瞭。隨之帶走的,還有他的豪情與灑脫。他想重新振作,想讓孩子去歐洲留學,盡全力再次創業,但時過境遷,再也回不去瞭,很努力很努力,也隻能維持基本生活。

那段的描寫,我反而挺喜歡,他過上瞭普通人的日子,開始關心傢裡人,早出晚歸,為瞭彩票生意而努力,送孩子去留學時也是像所有父親一樣千叮嚀萬囑咐,最後舉辦派對時衰老得連歌也唱不出來。

說實話,讀的時候我也很難過,想到不僅是他們,就我們自己老瞭,也會面臨身體的病痛、沒人懂的孤獨、努力做點事證明價值,積極尋找解悶的方式以支撐自己……人這一輩子,就是一趟旅程,會經歷繁華,也會經歷衰敗,繁華時想著能永恒,衰敗時也知道確實再也回不去瞭。

有史詩感的作品就是這樣,比如三國、比如紅樓,比如我前段時間讀完的《白鹿原》,隨著時間流轉,主角一個個老去,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隻是屬於這批人的青春,再也回不去瞭。

「最後」

書中還有很多人物,比如特裡內拉、蕾梅黛絲、阿爾卡蒂奧、何塞二等等,但篇幅有限,無法再一一展開。寫這篇文章,一方面分享我自己的讀書感悟,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傢可以去讀讀《百年孤獨》,跟著故事,去感受人物的內心。

百年傢族,還有經歷興衰起落的馬孔多,最後都被一股大風帶走,隻留下原地恍惚、合上書頁的我們。

好書,讓人思緒萬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