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舒義、望鄉
親吻的進化起源
吻是一種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語言。在世界的不同地方,盡管其細節存在差異,但吻都限定在特別的情境,特別的關系,特別的人——特別的親密感。這或許意味著,親吻背後蘊含著跨越文化的演化基礎。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吻起源於親子間的嗅探、哺乳或喂食行為。而近日發表於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一項研究提出瞭另一種觀點:吻起源於人類祖先梳理毛發的“收尾階段”,這種行為在現代的黑猩猩等類人猿中仍然存在。
公元前18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泥塑,展現瞭一對戀人接吻的場景。|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梳理行為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普遍存在:從其他個體的毛發中挑出寄生蟲、死皮和碎屑,這種行為能促進內啡肽分泌,緩解壓力,鞏固社交紐帶。因此,梳理行為具有衛生和社交方面的雙重意義,常發生在有密切社交、親緣關系的個體之間,不限性別和年齡。在梳理毛發的最後一步,梳理者會撅著嘴,吮吸被梳理者的毛發、皮膚,來清除其中的寄生蟲或碎屑。研究者表示,比起此前的親吻起源假說,這一動作與人類親吻在形式、情境和功能上更為接近——包含撅嘴和吸吮動作,不局限於親子等關系,並且具有社交上的親密意味。
作者指出,在演化過程中,人類祖先逐漸褪去體毛,梳理的衛生功能隨之減弱。梳理頻率越來越低,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的梳理行為減少瞭89%。但梳理的最後一步——用嘴唇吮吸、觸碰,作為一種社交儀式的核心得以保留,演化為今天的親吻。研究認為,嘴對嘴接吻是在嘴對皮膚親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源自人類祖先相互梳理毛發的行為。由於嘴唇附近部位非常敏感,接吻因其帶來的愉悅效果而維持下來。
研究人員表示,現代類人猿的毛發長短不一,毛發較少或較薄的群體梳理持續時間相對更短。如果無論梳理時間長短,最終都以“親吻”收尾,那麼這將有力支持上述假說。
相關論文:https://doi.org/10.1002/evan.22050
百餘名天文學傢聯名呼籲叫停星鏈發射
據ABC NEWS報道,當地時間10月24日,100餘名天文學傢聯名致信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敦促美國政府機構暫停發射新的近地軌道衛星,展開全面審查,評估其環境影響。
公開信指出,在SpaceX帶動下,大型近地軌道衛星的數量在五年內增加瞭12倍。“發射、燒毀這麼多衛星對環境的危害尚不清楚。這是因為,聯邦政府沒有進行環境審查來瞭解其影響。但我們知道的是,更多的衛星發射會將更多有害氣體、金屬排放到大氣中。”研究人員在信中寫道,“我們不應該急於以這種規模發射衛星,而應該權衡這些巨型衛星星座從發射到報廢整個過程的利弊。這是一個新的前沿領域,我們應該確保我們前進的方式不會招致大禍,這樣能省去很多麻煩。”
研究人員表示,在短短五年時間裡,SpaceX的衛星互聯網服務項目“星鏈”(StarLink)已經發射瞭超過6000顆衛星,占目前所有衛星的60%以上。一些專傢估計,到2030年,“星鏈”計劃將再發射58000顆衛星。甚至還有其他計劃提出發射50萬顆衛星。新一輪太空競賽已經打響,但政府監管相對滯後。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在2022年11月發佈報告,發現FCC回避相關法規,將大型衛星星座排除在環境審查之外。公開信指出,截至2024年5月,上述做法仍然沒有修正。FCC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大型衛星星座發放許可證。“發射3萬甚至50萬顆衛星到近地軌道,卻無須環境審查,這違背瞭常識。”
此外,他們還批評FCC以“先到先得”的方式發放許可證,並指出軌道空間和廣播頻譜不是無限的,美國需要與國際監管機構建立“前所未有的合作體系”,共享這一領域的公共資源。“在廣泛的協調到位之前,我們不應讓走在前頭的商業利益制定規則。”
公開信呼籲,FCC應立即與學術界、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其他機構協調合作,暫停發射近地軌道衛星網絡,全面審查大型衛星星座的環境影響。審查應在國際總體發射計劃的背景下全盤考慮,而非逐一單獨進行。此外,FCC應停止將衛星排除在環境審查之外的做法。
公開信:https://pirg.org/edfund/wp-content/uploads/2024/10/PIRG-Satellite-Letter-to-FCC-from-100-researchers.pdf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宣佈限制中國申請者
10月24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官網更新安全審查政策,涉及對中國學生申請碩士、博士、學術訪問及職位招聘的嚴格限制。根據新的安全審查措施,ETH從四個方面對申請人進行篩查:學校背景、所屬國傢、項目資金來源及受管制的專業或項目。如果申請者的情況符合兩條及以上限制條件,ETH會建議相關部門拒絕該申請。已通過申請的人員不受影響。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wikipedia
根據公告,ETH將限制申請人的教育背景。公告列出重點關註的學校名單包括(但不限於)17所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除“國防七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洛陽理工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也在制裁名單上。名單還包括部分伊朗、朝鮮、俄羅斯高校。
同時,如果申請人的原籍國、個人居住地或履歷涉及“受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歐盟制裁”的國傢名單,申請也會受到影響。ETH編制的清單包括中國、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伊拉克等23個國傢。此外,ETH會審查申請人的資金來源,通過“受制裁國傢的獎學金、交換項目或其他可疑來源”獲取資助的申請人可能會被拒絕。
最後,ETH明確瞭限制的研究領域和學位課程,主要集中在應用科學和關鍵技術方面。被限制的專業涵蓋應用物理、區塊鏈、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技術、核技術、量子技術等“可用於軍事目的或涉及關鍵技術”的學科領域。技術成熟度(TRL)達到4級的應用研究需要進行安全審查,基礎研究一般不受影響。
公告稱,ETH涉及軍事用途的技術、知識受瑞士出口管制和制裁條款的約束,實行安全審查是為瞭避免違反現行法律和合規要求,“將風險降到最低”。如果國外學生、員工或訪問人員能夠接觸到“軍民兩用”物品或關鍵技術,就必須對他們的申請進行安全審查。
ETH公告:https://ethz.ch/staffnet/en/news-and-events/internal-news/archive/2024/10/dual-use-and-sanctions-these-applications-require-security-screening.html
“天關”衛星首例科學成果發佈,探測到新型X射線暫現源
北京時間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牽頭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完成在軌交付,並正式命名為“天關”衛星。在交付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還發佈瞭“天關”衛星在軌取得的首個重要科學成果:探測到一例具有獨特X射線特性的暫現源——EP240408a。該暫現源因其在X射線波段獨特的時間和光譜特性而受到關註,此類事件在天文學領域尚屬首次觀測到。相關論文由《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於10月30日在線發表。EP240408a的發現標志著“天關”衛星在揭示宇宙中未知現象方面邁出瞭重要的第一步。
在發現EP240408a的觀測中獲得的X射線圖像 | 國傢空間科學中心
EP240408a於2024年4月8日首次被“天關”的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WXT)探測到,記錄瞭其X射線的一次劇烈爆發。此次爆發的亮度增強瞭300倍,僅持續瞭12秒。隨後,通過EP的後隨X射線望遠鏡FXT、Swift雨燕衛星和NICER等空間望遠鏡進行的後續觀測,科學傢們進一步確認瞭這一發現,該X射線天體在大約10天後消失。文章作者、國傢天文臺副研究員張文達表示:“EP240408a的時變和光譜特性與我們已知的X射線暫現源都不完全匹配,包括噴流潮汐瓦解恒星事例(TDE)、伽馬射線暴(GRB)、X射線雙星(XRB)、或快速藍色光學暫現源(FBOT),EP240408a可能不屬於目前已知的任何X射線暫現源類型,可能代表瞭一種新的或罕見的天文現象。”
“天關”衛星首席科學傢袁為民表示:“EP240408a的發現可能預示著一類全新的暫現源類型,此類短期X射線耀發具有大約10天的時間尺度,在以前的時域X射線調查中有可能被遺漏瞭,目前其他正在運行的X射線望遠鏡或其它波段的望遠鏡很難探測到類似對象,EP的這一發現對於我們理解宇宙中的極端物理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天關”衛星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主導,歐洲航天局(ESA)、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國國傢空間研究中心(CNES)參與研制。EP於2024年1月9日發射升空,並於同年7月開始開展常規的科學運行。
相關論文: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4-2524-4
生命最初1000天內少吃糖,成年後更健康
幼年經歷有時會影響一生,生命最初幾年吃下的食物,可能會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塑造我們的身體。10月31日發表於Science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英國1953年取消“限糖令”前後的人口健康數據,發現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內(從懷孕到2歲)限制糖分攝入,可以大幅降低成年後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政府迫於經濟困難,曾實行糖定量配給,期間英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約40克的糖,與現代飲食指南規定的水平(<50 g)相當。配給制度在1953年9月結束,糖的平均攝入量很快翻瞭一番,增長到每天80克。與此同時,其他食物的攝入情況卻幾乎不變。研究人員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獲取數據,比較瞭在糖配給制度期間出生的3.8萬人,以及糖配給制度結束後不久出生的2.2萬人的健康情況。結果發現,前者成年後罹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分別降低瞭約35%和20%,發病時間分別推遲瞭4年和2年。值得註意的是,僅在孕期內限制糖分攝入就能降低約1/3的疾病風險,出生後糖分限制的保護作用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在出生六個月後,這也通常是嬰兒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期。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強調瞭在生命最初1000天裡限制糖分攝入的長期健康益處。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父母或孩子需要完全禁糖,不過考慮到食品行業添加糖泛濫,減少糖分攝入仍有益處,“關鍵在於適度。”
相關論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5421
OpenAI為ChatGPT添加搜索功能
當地時間10月31日,OpenAI宣佈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增加搜索功能,為用戶提供快速、及時的最新資訊和答案,無需再借助另外的搜索引擎。該功能被集成到聊天機器人中,而不是一款單獨搜索產品。
OpenAI表示,該搜索模型是GPT-4o的微調版本,目前搜索功能已向付費的Plus和Team用戶全面開放。使用企業版和教育版的付費用戶將在未來幾周內獲得訪問權限,免費用戶則需要再等待幾個月的時間。ChatGPT的搜索功能將根據用戶提問挖掘網絡信息,提供快速、及時的答案。用戶和ChatGPT的聊天內容將包含新聞文章和博客文章等來源的鏈接,用戶有機會瞭解更多信息。
“ChatGPT搜索利用第三方搜索提供商以及我們的合作夥伴直接提供的內容,為用戶提供正在尋找的信息。”新聞稿寫道,OpenAI與新聞和數據提供商合作,為天氣、股票、體育、新聞和地圖等類別添加最新信息和新的視覺設計。OpenAI今年已與多傢出版商簽署瞭內容協議,其中包括《時代》雜志、《金融時報》、《商業內幕》的所有者德國媒體巨頭阿克塞爾·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法國《世界報》等。
4102萬位!GPU助力發現迄今最大素數
英偉達公司前工程師盧克·杜蘭特利用眾多圖形處理器(GPU),成功發現瞭迄今已知最大素數:2¹³⁶ ²⁷⁹ ⁸⁴¹-1,其展開為41024320位十進制數,比2018年的紀錄長1600萬位。
素數是大於1的自然數中,隻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數,比如2、3、5都是素數。隨著數字越來越大,證明哪些數是素數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盧克參與“梅森素數互聯網大搜索”(GIMPS)項目,發現瞭這一最新素數。他將獲得3000美元獎金,這是該項目自2018年以來頒出的第一筆獎金。
GIMPS項目此前發現的所有素數,都由個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找到。而此次最新發現的素數,是借助GPU發現的。GPU最初是為電腦遊戲開發的芯片,如今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崛起的關鍵。盧克曾在英偉達公司擔任GPU開發工程師,他讓部署在全球17個國傢24個數據中心的數千個GPU聯網,合作發現瞭這一素數。
這個新素數也是第52個梅森素數。梅森素數是形如2n-1(n是正整數)的素數,是為紀念法國數學傢馬蘭·梅森在該領域所做的開創性工作而命名。這類素數相對容易被找到,因此成為GIMPS項目的首要目標。
盧克表示,他之所以不遺餘力尋找梅森素數,是希望通過這一成果證明:GPU不僅能用於AI領域,也有望在基礎數學和科學研究領域“大顯身手”。(科技日報)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註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系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