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9所985!新一輪名單,擴容! -

香港“搶人”政策,再升級!

11月1日起,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三項措施優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相關措施包括擴大“高才通計劃”合資格大學名單、延長“高才通計劃”A類申請首個簽證年期至三年、優化“優才計劃”的“綜合計分制”評審準則及安排。

其中,名單新增的9所內地高校,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和四川大學,以及4所海外院校,名單擴充至198所大學,進一步表明瞭“搶人”誠意。

“搶人”計劃,再加碼!

香港的“搶人”計劃,源於對“人才缺口”的擔憂。

過去幾年,香港青年勞動人口占比逐漸下降,職位空缺數卻持續走高,施政報告中估計,未來5年香港各行業人力短缺18萬人。另一方面,香港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新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

2022年10月,李傢超在任期內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申請者隻需滿足一定收入水平,或學業水平及工作年限,便可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在香港逗留兩年,後續可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根據規定,申請資格分為3類,其中B和C兩類僅針對本科畢業院校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四個指定全球大學排行榜中,位列百強的大學發放。

首批被納入計劃的9所內地高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李傢超表示,特區政府2022年底推出新的輸入人才機制,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傢人抵港,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內地高學歷群體對香港的關註熱情。

隨後2023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網公佈“高才通”面向群體新增瞭過去5年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位列前10名,而現時未在合資格大學名單中的3所內地大學,分別是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後再次增加中南大學。

今年10月,“高才通計劃”申請條件再度放寬,至此,香港“高才通計劃”已向22所內地高校畢業生開放“落戶”,內地高校在全部入圍大學中占超過10%的比例。

實力高校,人才拔尖

這次新增的9所大學,過去五年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位列第11名至第20名且未在原有名單內。能被新納入合資格名單,無疑是官方對高校實力及人才培養成果的認可。

作為人才交流合作最為活躍的高校之一,東南大學的學生備受青睞。過去,一批東大人毅然投身於港城的建設之中,創造出不少頂尖成果。其中,港珠澳大橋是我國首條、世界最長的跨海公路沉管隧道,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大1978級傑出校友林鳴正是其總工程師。他帶領團隊自主攻克核心技術難題,耗時7年,讓我國在沉管隧道領域一躍成為世界領軍國傢之一。如今,香港特區政府發展曾牽頭帶領十餘傢涵蓋建築、工程、設計、工程造價等不同工程領域的企業走進東大,進行現場交流及招募。東大學子持續走向更大舞臺,成長為服務國傢和社會的出色人才。

走出一批科技領域領軍人才的北京理工大學,其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全國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的舞臺上摘金奪銀,是學校近年來拔尖創新一流領軍人才培養成果的一個縮影。學校率先在機械、信息等方向開展“實驗班改革”,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和“明精計劃”,設立“徐特立英才班”,推進大類招生培養、書院制培養、成立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在頂層設計上形成接續合力,為源源不斷培養人才供能。

在新工科人才培養方面成效顯著的天津大學,其畢業生活躍在各領域的創新前沿,展現出強勁的實力。從萬米深海自在遨遊的“海燕”水下滑翔機,到千裡診療的“妙手”機器人;從不斷探測基因奧秘的合成生物學,到能源領域改變生活的“微電網”“燃料發電機”……天津大學正在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科技發展和培養技術創新領軍人才的教學科研新高地。

四川大學則鼓勵不同專業學生參與創新研究。近五年,川大本科生發表SCI、EI等高水平論文1000餘篇;近三年,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4000餘項,其中,在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7金3銀1銅,金獎總數排名全國高校第二。研究生教育方面,川大近五年來累計支持1000餘人次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為學生成才搭建瞭更多元的路徑。

搶灘登陸,雙向奔赴

人才輸入策略實施以來,成效明顯。

香港有關方面表示,“高才通”人才的收入明顯高於本地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的2萬港元水平。人才來港後,估計每年可為香港帶來340億港元直接經濟貢獻。這意味著,內地頂尖高校畢業生在香港展現瞭較強的競爭力,獲得瞭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對於香港經濟也帶來更多的活力。

香港與內地的人才、教育資源流動,並非單向,近年來,內地與香港高校頻頻互動,持續加強高等教育協作。

今年2月,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透露,深圳大學已率先設立瞭香港校區。此外,深圳大學陳湘生院士還在香港設立瞭中國工程院首個香港院士工作站,對於促進香港和內地在工程、科技等領域的高端人才交流融合具有開創性意義。

今年5月,山東大學香港研究院在香港揭牌成立,這也成為內地高校首傢在港設立的,以匯聚資源、合作交流、延攬全球人才為主的綜合性研究院。9月,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研究院和西北大學—香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聯合中心在香港揭牌。

10月,內地高校在港首個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正式揭牌成立,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中山大學原副校長徐安龍教授受聘擔任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院長。他表示,研究院集教學、科研、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將打造具有國際示范效應的學術重鎮,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支點,借助香港區位優勢,吸引和培養國際頂級人才。

從此前香港高校紛紛到內地城市合作辦學,到今年以來內地高校赴港“搶灘登陸”,香港與內地的高等教育合作正呈現出“雙向奔赴”新趨勢。相信隨著合作的深入,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教育資源將在香港和內地之間流動,創出新成果、創出新合作,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