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時期,劉文輝為何不炸毀瀘定橋?是時候告訴大傢真相瞭! -

1935年5月29日,紅一軍團在強渡大渡河成功後,為擊潰前來合圍的國民黨軍,紅一軍團分兩路沿河行軍,準備火速搶占瀘定橋。

當時,劉文輝為瞭阻止紅軍過境,便命令士兵提前將瀘定橋上的橋板撤走,隻留下數道鐵索,並在瀘定橋一側佈置瞭明暗重火力點,本以為會阻止紅軍進攻鋒芒。

但是,紅4團所部22名戰士,抱著不怕犧牲的決心,沿著鐵索攀爬,一路前進一路射擊,最終殲滅瞭瀘定橋守敵,成功搶占瀘定橋,使得後續部隊順利奪取瀘定城。

那麼,有人又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當時劉文輝隻撤走瞭瀘定橋的橋板,卻沒有直接毀掉瀘定橋呢?

後來,很多人說是劉文輝故意放水,直接放走瞭中央紅軍。但是,對於劉文輝來說,瀘定橋是舍不得炸,也不敢炸,更不能炸。

說舍不得,就是劉文輝想著,萬一紅軍沒有經過此地,燒毀瞭房屋,炸瞭橋,這不白忙活一場,直接當瞭一次周瑜,賠瞭夫人又折兵嘛!

在瀘定橋戰事前,南京國府那邊給劉文輝發來幾次電報,意思就是讓劉文輝顧全大局,炸掉瀘定橋,讓中央紅軍被徹底困在大渡河一線,國民黨軍在大舉進兵,就可以消滅中央紅軍。

但是,劉文輝深刻知道,這橋要是炸瞭,憑當時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修不好這座橋,這座大橋可是承載著當時四川軍事行動和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

瀘定橋,修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05年,並於次年投入軍民兩用,是自清朝康熙年間到民國時期,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唯一連接的河上通道。

當時,康熙皇帝考慮到西南地區的物資交流,隻能靠溜索和渡船,運力有限,很容易出現貨物堆積如山的現象,而且軍隊調動也很受影響。

所以說,清朝廷便下令,在大渡河修建瀘定橋。瀘定橋全長上百米,由一萬多個鐵環相扣而成,鐵索還是從滎經縣生產轉運到瀘定,整重達40噸。

如此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工程,對於當時的四川軍閥劉文輝而言,絕對是一個大難題。

再說瞭,一旦橋炸瞭,紅軍自然會在四川地區開辟根據地,並和四川軍閥長期打遊擊戰爭,而蔣氏的中央軍,剛好就有理由兵進四川。

要知道,蔣氏所率領的蔣軍,在追擊紅軍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為瞭剿滅紅軍,而是借機去吞並和削弱西南地區的其他軍閥力量,擴大南京國府的集權統治區域。

在紅軍進入貴州後不久,蔣氏表面上號召各軍閥全力圍剿紅軍,但是背地裡卻行“驅虎吞狼”之計,吞並其他軍閥力量,而王傢烈所代表的黔系軍閥,便成為其控制西南地區的犧牲品。

1935年5月3日,王傢烈飛往漢口,所部軍隊全被蔣氏改編為中央軍序列,黔系軍閥自此消亡。

所以,這橋不能炸。要不然到那時候,西康可不是劉文輝說瞭算,而是蔣氏說瞭算,劉文輝可不想再當一次王傢烈。

對於劉文輝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折中,一方面撤掉橋板,並在橋頭架設火力點,就是給南京國府一個交待;另一方面,給紅軍橫渡瀘定橋的機會,希望紅軍盡快離開自己的防區,象征地打兩槍就行。

還有一點,就是劉文輝和蔣氏的關系。在先前的四川軍閥內戰中,蔣氏所代表的南京國府,直接支持劉湘,使得劉文輝失去瞭“四川王”的寶座。

所以,劉文輝打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不願意真心誠意地攔截中央紅軍。可能就算是劉文輝知道紅軍走小路,他也會假裝不知道。

劉文輝,這一點還算是和桂系白崇禧學習的。白崇禧最初就知道自己和紅軍正面消耗,實力會大為受損,蔣軍就能趁虛而入廣西。

所以,白崇禧當時就是留出缺口,“護送”紅軍離開廣西境內,而白崇禧留的缺口,在劉文輝這裡就是瀘定鐵索橋。

這些軍閥,相互猜忌,各個心懷鬼胎,他們最大的敵人不是數萬人的紅軍,而是靠著江浙財團、四大傢族起傢的蔣系軍隊,為首的當然就是“蔣氏”!

狡兔死,走狗烹,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說一句,倘若炸毀瀘定橋,損失的就是四川軍閥的財富,白白便宜瞭南京國府,那年頭修橋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屬於超級大工程!

總結就是,我把吃飯的碗給砸瞭,拿什麼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