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良幣時代”是這場管理盛會的主題,也是對走向一種新商業文明的呼籲和搖旗吶喊。
協同共生管理研究者陳春花老師從可持續社會與商業意義的視角出發詮釋“良幣時代”,隨著社會經營價值的變遷,良幣企業更像植物,更深地紮根,融入環境,並與環境一起繁榮,這也是今天重構企業經營理念的底層邏輯。
春暖花開
今天,我選瞭一個蠻具挑戰的話題,也是“良幣時代”主題的重要詮釋視角——商業與可持續社會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
01
企業更是植物,社會價值是其根基
我們今天要做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重構企業的經營理念。
工業時代,我們討論經營理念的重構,進入商業和社會關系中,我們也討論經營理念的重構,數字技術來瞭之後,每個行業都重做一遍,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討論今天商業空間到底延展到什麼地方,其中討論最多的方向——數字技術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1)技術環境
從2010年開始,我的研究就把數字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環境視角來討論,我稱之為數智技術的視角。在這個視角中,我發現數字技術給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瞭三個維度的變化。
第一,人類活動,從有邊界的物理世界,延伸到無邊界的數字世界,甚至是虛擬世界。
第二,社會經濟活動,從物質生產活動,疊加上人際交往活動以及自我意識活動。
第三,時間不再是一維的,數字技術讓我們發現時間可以穿越重來,時間的內涵不斷地延展呈現為“意義”,如何“定義和命名”成為時間最重要的內涵。
(2)時間價值的社會變遷
從人類活動到社會經濟活動,隨著社會的變遷,對時間的價值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1、在農耕技術的社會,時間是“上帝的時間”,人們開始學會使用工具,在資源匱乏之中祈求上帝的眷顧;
2、在工業技術的社會,打破瞭“上帝的時間”, 技術革命帶來瞭生產力的極大提升,人們可以在單位時間內產出更大的可能,因此,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生命。
3、在信息技術的社會,時間不再是一維的,可超越物質世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時間的內涵呈現為“意義”,在每個存在的當下,我們都可以不斷定義它。
接著是人類基本活動的場景變化。人類有三種基本活動的場景:物質生產活動、人際交往活動、自我意識活動。
· 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中,物質生產活動為主,人際交往活動是輔助的,他人是客體。自我意識活動也是輔助性活動。
· 數字技術來瞭之後,人際交往活動和自我意識活動都具備瞭場景,讓我們不斷實現它,因此,物質生產活動、人際交往活動和自我意識活動,都成為主要活動。
比如今天非常多商業活動以人際交往活動作為平臺來實現。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更多自我意識活動凸顯它的現實性。有人問我,下一個最大的可能性在哪裡?我說,如果你能圍繞創造、創意和體驗之間做一個組合,可能性就會得到延展。
(3)財富生產方式的變化
這裡,我們要特別關心一件事情,怎麼理解財富?財富的生產方式有瞭很大的變化,我們對財富的評價尺度與工作取向也變瞭。
比如,老一輩的人非常在意奮鬥精神,而年輕人更在意體驗,奮鬥和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因為大傢對財富的理解變瞭。很多人對財富的理解是時間的自由分配,規劃自己的生活,因此,年輕人的工作取向也變瞭,人們開始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的回歸。
財富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財富衡量尺度的變化,讓很多經營方式、經營模式的討論全變瞭。這一切讓企業經營價值活動有瞭變遷。
(4)企業經營價值活動的變遷
早期的工業時代,我們“以企業為中心”,延展產品的邏輯往前推,接下來“以顧客為中心”,再往後,我們發現領先企業的共同點“以美好生活為中心”,繼續保持領先的企業,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以可持續社會發展為中心”。
隨著社會經營價值的變遷,我們開始有一個很清醒的認知,不是機會越來越少,不是空間越來越卷,其實空間變得越來越大,最重要的是經營活動能不能延伸到可持續社會的空間裡,而不是還停留在企業的邊界裡。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討論良幣企業的概念。我引用馬化騰的一個觀點:
社會價值是企業發展的根基,隻有根紮得越深,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才能更加枝繁葉茂。通過提升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企業可以反哺社會價值,形成良性循環。(馬化騰)
所以,我們看今天的企業,我更喜歡一個引喻——企業應該是個植物,不應該是個動物。企業應該更深地紮根、融入環境,並與環境一起繁榮,這就是今天重構企業經營理念的一個底層的邏輯。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是中國古代智慧給我的幫助和啟發。
利者,義之和也。——《易傳·文言傳·乾文言》
02
實現可持續社會商業意義的5個行動
某種程度上,義利之辯一直是傳統文化的主線。經過幾千年的辯論後,先賢傳給我們的智慧是“利者,義之和也“。因此,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做出行動,來實現可持續社會的商業意義。
第一,創建向善的戰略定位。
我們必須考慮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什麼?我們不再是在商言商,而是在商言社會。同時,我們要將ESG融入企業的戰略和業務中,讓義利融合的價值觀來創造有價值的活動,不斷拓展合作共生的夥伴網絡,致力於生長而不是競爭。
第二,業績與價值的雙重關註。
最近十年,我陪伴非常多的企業,經過疫情、經濟增長模式轉化的考驗,它們保持逆勢增長,很重要的部分,在面臨價值活動重構的挑戰時,它們可以產生更直接、長期的績效衡量,提升組織與社會整體效率的解決方案,企業的經營假設回歸到業績與價值的雙重關註。
第三,共生的組織模式。
為什麼我們要強調這是一個共生的組織模式?今天的企業需要非常廣泛的契約鏈接,無論是基於員工的組織內外,產業夥伴的產業邊界內外,還是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內外,一定是多元契約鏈接,以及價值共生的安排。這樣一個整體進化的努力,企業發展才是可持續的和更具協作性的。
第四,將人視為核心資產。
我是做組織研究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組織成長過程是忽略人的,我們會特別強調組織目標。隨著個體不斷強大和個體自我意識的增強,組織開始變成組織和人並重。如果商業價值活動從物質生產活動進化到人際交往活動,再進化到自我意識活動,最重要的載體成為人,怎麼保證人從勝任力到創造力和協同力,知識與技能的更新,人-機共生,就變得非常重要。當我們把人視為核心資產,而不是資源等其他部分,企業的可持續性就會變得很重要。
第五,刷新領導素質
我們知道領導人自己是最難超越的,今天對領導人的要求中,深刻的使命感並能凝聚廣泛共識的要求會更高。在數字世界中,達成共識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我們必須能夠廣泛凝聚。今天的大會,我們就要形成一種共識——形成良幣企業。接下來,我們需要真正的以人為本並建立夥伴關系,成為生態系統的協調者和價值貢獻者。最後,我用瞭三個詞:愛、同理心、責任感。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技術帶來更大可能性的時候,同理心變得很重要,愛反而讓我們擁有瞭智慧,以及穩定性的支撐。因此,領導人需要有這些能力。
03
結束語:好好生活就是好好工作
最後,我想引用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的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值得大傢去理解。
“數字化時代帶給社會價值創新的一個機遇就是,技術和產品創新具有更內在的可擴展性和規模化加速能力。”——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事業部負責人 陳菊紅
隻要我們從這個角度認真去思考和行動,企業的空間是在變大。另外,這是我喜歡的哲學傢托馬斯·阿奎納的一個觀點。
“好好生活就是好好工作。”——托馬斯·阿奎納
我認為這個觀點在今天更具意義。祝大傢一切美好。(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