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講的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若你沒讀過原著,甚至連電視劇也沒看過,隻是聽過那首《好漢歌》,多半會覺得這應該是個“好漢懲奸除惡”的故事,畢竟那句“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火遍瞭大江南北,幾乎是人人都能吼上幾句。
然而原著中為人配得上這句歌詞的人,也就隻有一個“花和尚”魯智深而已,他確實是有行俠仗義之舉。
(宋江、魯智深劇照)
但魯智深的好人形象深入人心,是因為施耐庵花費瞭最多的筆墨去塑造這個角色,而書中另一位好漢則因為戲份不多常被讀者忽略,那人甚至連個外號都沒有,還死在瞭宋江手中。
一、正直的魯達
魯智深確實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配得上“好漢”之名的人。
起初他遇上金老漢和金翠蓮父女,聽他們訴說瞭自己的遭遇之後便主動擔下瞭此事,跑去找那“鎮關西”鄭屠討要說法去瞭,隻是他沒把握好尺度,他隻是想教訓那屠戶,哪料那傢夥外強中幹不禁打,三拳過後便倒地不起瞭,魯智深也因此攤上事,隻能隱姓埋名,乃至最後落草。
事實上魯智深的英雄事跡還不止這一點,後來他還幫劉太公解除瞭周通強娶劉小姐這件事,他躲進劉小姐的閨房,在洞房之時痛扁瞭周通一頓,哪怕最後並沒有殺瞭周通,卻也讓周通不敢再對劉小姐動歪心思。
有人說魯智深的人生是沒有污點的,其實這話錯瞭。
至少魯智深自己也不認,比如他臨死前的那段遺言就是最好的證明:“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周通劇照)
他都說自己“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事實上他也確實幹過“搶老和尚稀粥”的事,隻能說這個角色是因為施耐庵“說多錯多”,施耐庵是將他的好和壞都展露瞭出來。
而另一位好漢則因戲份不多,而隻給讀者留下瞭正面的形象,可惜那人卻被宋江殺瞭。
二、被宋江殺死的兄弟
提到被宋江殺死的好漢,你會想到誰?
其實嚴格來說,那些上瞭梁山,後來又死於非命的好漢都可以說是被宋江害死的,畢竟是宋江接受招安的選擇帶兄弟們走上瞭一條不歸路。
他們中有不少好漢都曾經有過在朝廷賣命的經歷,也知道朝廷裡奸臣當道,那皇帝也是個昏君,他們怎能想象不到日後為皇帝征討瞭賊寇之後,他們就難逃鳥盡弓藏的命運?
不過要說被宋江親手害死的兄弟,那就不得不提李逵瞭。
到瞭故事結尾,皇帝擔心宋江還有反心,於是果斷賜他毒酒,以絕後患,此時宋江的做法則出人意料,他沒有因為皇帝的絕情而歇斯底裡的憤怒,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抗之舉,他隻是坦然接受。
這還沒完,他甚至想到自己死後,那性格暴躁的李逵可能會為自己報仇,於是他主動將李逵叫到自己身邊,喂他喝下瞭毒酒。
(宋江劇照)
還大義凜然地說瞭這麼一句:“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瞭,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隻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瞭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昨日酒中已與瞭你慢藥服瞭,回至潤州必死。”
從這裡就能看出宋江這人有多虛偽瞭,口口聲聲說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瞭兄弟,可此時他卻又為瞭一個“忠義”的虛名就要瞭兄弟的命,當真是諷刺。
不過很明顯,李逵有外號,也並非本文所指那人,本文要提到的那人,別說外號,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書中留給他的稱呼隻是“那軍校”。
三、沒有名號的硬漢
熟悉原著的人都一定知道,“那軍校”這個角色是出自原著第八十三回。
有人說七十回之後的劇情寡淡無味,甚至有些狗尾續貂的意思,但這一回的劇情就值得反復玩味,甚至可以說是後期為數不多的點睛之筆。
(軍校劇照)
那軍校就如同作者賦予他的這稱呼一般,原本並沒有什麼存在感,但上瞭梁山,就是梁山好漢,他也早已將自己視為梁山的一員,宋江是他的大哥,其餘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他的兄弟。
所以當兄弟們遭受不公的待遇時,他自然也會不爽。
宋江接受招安之後,並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他們被安排在陳橋驛安營紮寨,聽候安排,可等來的卻是無盡的冷落,甚至連軍餉也被克扣。
那軍校忍無可忍,接著書中提到這麼一段:“那軍漢中一個軍校,接得酒肉過來看時,酒隻半瓶,肉隻十兩,指著廂官罵道:‘都是你這等好利之徒,壞瞭朝廷恩賞!’廂官喝道:‘我怎得是好利之徒?’那軍校道:‘皇帝賜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減瞭。不是我們爭嘴,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佛面上去刮金!’廂官罵道:‘你這大膽剮不盡殺不絕的賊!梁山泊反性尚不改!’軍校大怒,把這酒和肉劈臉都打將去。廂官喝道:‘捉下這個潑賊!’那軍校就團牌邊掣出刀來。廂官指著手大罵道:‘醃臢草寇,拔刀敢殺誰!’軍校道:‘俺在梁山泊時,強似你的好漢,被我殺瞭萬千。量你這等贓官,何足道哉!’”
(宋江、高俅劇照)
他是條漢子,在他身上,你甚至可以看到比魯智深、武松更純粹的兄弟義氣,可那又如何?
此時的宋江鐵瞭心要招安,皇帝再怎麼冷落,他也隻能接受。
對於這軍校的英勇舉動,他口頭贊賞瞭一番,可轉頭便將他給縊死。
這位英雄好漢就這麼憋屈的被殺瞭,這個角色也可以說是梁山最後的骨氣,後來的梁山會一敗塗地,其實從這一刻起就已經出現端倪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