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前防長:以色列在加沙“種族清洗”的路上狂奔

《以色列時報》報道稱,以色列前國防部部長、以色列國防軍前參謀長摩西·亞阿隆(Moshe Ya’alon,現年74歲)當地時間11月30日接受采訪時稱,以色列現任領導層被極右翼勢力支配,這些極右翼勢力極力主張讓重新在加沙建立猶太人定居點,為瞭達到這個目標,以色列現政府在加沙“種族清洗”之路上狂奔。

亞阿隆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出警告,以色列被拖進“占領、吞並和種族清洗加沙地帶”的死胡同,這條路隻會讓以色列走向“毀滅”。

畢業於英國陸軍參謀學院的亞阿隆(上圖右1)曾擔任內塔尼亞胡的國防部長(2013-2016年)、戰略事務部長兼副總理(2009-2013年)、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2002-2005年)等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軍方多個要職。

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的領導人,亞阿隆在2016年之前也是利庫德的成員。

與以色列上一任國防部長加蘭特(上圖最高的那位)一樣,亞阿隆與內塔尼亞胡最後也分道揚鑣瞭。

2016年,亞阿隆與內塔尼亞胡鬧崩,前者宣佈辭職同時退出利庫德,理由是“與內塔尼亞胡總理在道德和職業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辭職時他警告“極端和危險分子已經接管瞭以色列和利庫德黨”。

以色列記者向亞阿隆尋求確認他的觀點:“加沙地帶的種族清洗?你是這麼想的嗎?我們正在走向種族清洗?”

亞阿隆回應稱怎麼能是“正在走向”呢,他認為以色列軍隊已經在做這檔子事。他說:“拜特拉希亞(Beit Lahia,加沙北部城鎮)不在瞭,拜特哈農(Beit Hanoun,加沙北部城鎮)不在瞭,以色列軍隊正在賈巴利亞(加沙難民營)開展行動,基本上正清理該地區的阿拉伯人。”

在采訪中,亞阿隆指出,以色列極右翼勢力力推人口轉移,讓巴勒斯坦人從加沙“自願”離開,然後在他們的土地上重建猶太人定居點。

以色列媒體報道確認,以色列極右翼政客毫不掩飾他們希望看到加沙至少部分人口減少,猶太人定居點重建。

報道指出,以色列以及歐美部分政客指責內塔尼亞胡故意延長戰爭,拒絕外交解決方案,至少部分原因來自這些以色列極右翼的政客壓力,他們反復威脅說:如果戰爭結束,他們將解散政府。

內塔尼亞胡現在領導的是一個多黨聯合政府(極右翼政黨+極端正統猶太宗教政黨+右翼政黨),其中任何一支勢力退出,都將導致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崩塌。

以色列極右翼國傢安全部長本-格維爾(上圖右1)、以色列極右翼財長斯特默裡奇(上圖左1)以及他們領導的極右翼政黨政客們都多次公開叫囂,要讓巴勒斯坦人“自願移民”。

斯特默裡奇最近公開宣稱,以色列至少可以讓加沙一半的巴勒斯坦人“自願移民”,離開加沙。

聯合國數據顯示,以色列對加沙開戰之前,加沙人口240萬;以色列對加沙學校居民樓醫院難民營等民用設施的狂轟濫炸造成190萬加沙人流離失所。

“自願移民”?這話術就跟“上帝的選民”和“應許之地”一樣,愚昧至極,荒謬至極。

值得註意的是,亞阿隆本質上也是相當鷹派的以色列右翼。

2002年,亞阿隆稱巴勒斯坦人的威脅是“癌癥”,應該徹底讓巴勒斯坦人明白他們是“戰敗的民族”。

2009年,亞阿隆稱和平是“病毒”,聲稱猶太人可以生活在“以色列”的任何土地上,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2014年,亞阿隆支持禁止巴勒斯坦人乘坐猶太定居者乘坐的公交汽車,類似美國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中後期期間的種族隔離政策。

2014年底,亞阿隆與約旦河西岸非法定居的猶太人會面時,宣稱以色列應該加速推進在約旦河西岸的定居點擴建。

那麼,為什麼亞阿隆的表態大反轉瞭呢?

以色列政壇內部、利庫德內部,苦內塔尼亞胡久矣。

這位以色列歷史上時間最久的以色列總理,完全沒打算給其他同僚大展拳腳的機會,比如亞阿隆。

2016年脫離利庫德後,亞阿隆搖身一變,成瞭內塔尼亞胡及其政府政策的嚴厲批判者。

但他對巴勒斯坦的立場是一貫的。2019年,成立瞭新政黨的亞阿隆重申他反對“兩國方案”。

2020年與2021年,亞阿隆領導自己的政黨競選以色列議會席位,尋求領導以色列政壇,但以失敗告終。

自去年11月以來,以色列社會呼籲內塔尼亞胡停火和下臺的集會和抗議已經數千次,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被外界的正常人廣泛知曉。

亞阿隆,順勢而為而已。

實際上,持續不斷的巴以問題已成瞭以色列政壇內部爭鬥的一個絕佳道具。

以色列政壇自建國之前就存在這樣的特征:猶太人眾多黨派之間的爭鬥異常激烈,猶太復國主義性質的一個黨派之內的爭鬥也激烈。

比如,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裡安與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爭奪以色列建國之大權、以色列總理佩雷斯與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互不待見。

而當以色列某黨派內的權力被某人鎖住時,通常會有人退出組建一個新政黨,比如上文提到的亞阿隆(下圖右1)、下文提到的現任以色列外長吉迪恩·薩爾,以及前不久與內塔尼亞胡鬧掰的本尼·甘茨(下圖左1),這些人都曾是利庫德成員,也都有登上以色列政壇頂峰的野心,後來都另立門戶瞭。

所以,你會發現議會席位僅120個、人口不足千萬的以色列,大小政黨竟然冒出數十個,而他們中大多數希望站在以色列政壇的巔峰。

於是,被粉飾成凝結成一股繩的以色列,當矛盾積聚到一個峰值,就會變得面目全非,而這個峰值反復出現。

無論是以色列歷史學傢還是以色列政客們的自傳,似乎都暗藏著一個真相:以色列政壇內部的權力之爭遠超過以色列建國歷史。所以七十多年來,以色列各黨派分分合合分分是常態、新黨派冒出的現象在以色列政壇也再正常不過。

剛上任沒幾天的以色列外長吉迪恩·薩爾(Gideon Sa’ar ,現年57歲)在社交媒體上批評亞阿隆的言論:“這位前部長摩西·亞阿隆不負責任的言論是錯誤的,毫無根據地誹謗以色列。我呼籲他收回他的言論。”

吉迪恩·薩爾是最近被內塔尼亞胡吸納進來的政治盟友。此人曾經是利庫德成員,但在競選利庫德領導人敗給內塔尼亞胡後,於2021年退出利庫德。

此後三年時間,薩爾在兩個政黨間跳來跳去。目前,他是以色列右翼政黨“新希望”(New Hope)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