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父母去西藏後的日子
張志紅
在1959年3月之前,我父親張明華在浙江軍區政治部青年部任幹事,母親在杭州大學歷史系上大學,我們傢住在軍區大院附近杭州最著名的十大風景名勝柳浪聞鶯旁邊,那時,我還不到兩周歲。
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在美英帝國主義策動支持下撕毀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條協議》,公開發動瞭武裝叛亂。剛從長沙解放軍第一政治學校畢業準備返回浙江軍區老部隊的父親,聽從中央軍委的號召,自願報名進藏支援平叛,任西藏軍區步兵一團騎兵連副指導員。
父親出發後的第三天,母親在杭州生下瞭弟弟,因為是大學同宿舍的同學幫助把媽媽送到醫院,所以弟弟的名字叫志助,意為同志的幫助。1960年10月,父親在西藏山南平叛戰鬥,因為西藏和杭州相隔路途遙遠,信息不通,母親不知道父親是死是活?非常擔心,所以也決心去西藏。那時弟弟一周歲多一點,送到寧波讓奶奶撫養,奶奶為此辭去瞭在寧波市中心靈橋下一傢公私合營食品商店做營業員的一份不錯的工作。我滿瞭3周歲,就放到杭州汪莊浙江軍區幼兒園全托,原來隨母親生活的外婆來自江蘇江陰農村,母親走後她不識字語言不通無法在杭州生活,也就回到老傢農村,本來她是有杭州戶口的。
父母走後,我就獨自留在瞭杭州。那時軍區幼兒園的阿姨非常負責,我是邊防軍人的孩子,阿姨每個月會把我的情況寫信告訴母親,比如說我性格安靜,一把米灑在地上我會一粒一粒把它們全撿起來,這些都是母親後來告訴我的。母親回到內地後一直想謝謝幼兒園阿姨,但年代久遠人都找不到瞭,母親一直心存遺憾。
我在杭州有個堂姑媽,是我爺爺二哥的女兒,待我父親如親兄弟。我的堂姑父陳鶴亭先生是當時浙江乃至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虎跑公園滴翠崖前的石虎就是堂姑父雕塑的,去年,浙江《錢江晚報》刊登修復虎跑石虎的消息,引起杭州市民持續關註,香港報刊也給予報道,因為這是杭州市民的共同歷史記憶。最後中國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石濤采用和陳鶴亭先生完全一樣的技術手法修復瞭石虎,後人無不稱贊堂姑父的匠心傑作。
過去我知道堂姑父曾參加北京十大建築建設,現在清楚瞭當年由浙江省承建的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室、人大常委休息室、宴會廳、浙江廳內的溫州彩石鑲嵌《采茶舞》屏風裝飾是堂姑父設計的。堂姑父還按照周總理指示參加瞭杭州靈隱寺釋迦牟尼大佛佛首的修復和主持親自雕塑瞭瞭舟山菩陀山、寧波天童寺等佛教名山名剎許多佛象,為後世留下瞭瑰寶級的作品。有一年夏天我休假回寧波,母親告訴我堂姑父在菩陀山塑菩薩,姑媽在給他燒飯。塑菩薩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終日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揮汗如雨,那時堂姑父歲數也不小瞭,他的匠人精神至今被傳頌,他的工作夥伴和帶過的學生弟子後來都是中國工藝美術界的翹楚,非遺傳承人。
他留下的技藝技法後人很難超越。他雕塑的《狼牙山五壯士》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將相和》被上海博物館收藏,為成都杜甫草堂創作瞭《兵車行》浮雕四幅,他的雕塑《杜甫》是美院雕塑系學生的臨摹教材,等等。堂姑父是個非常忠厚溫良的長輩,父母進藏後,堂姑媽和他就成瞭我的監護人,節假日有時會把我接到他們傢裡。堂姑媽的傢就在杭州著名景點平湖秋月馬路對面的老民宅裡,那時堂姑媽沒有工作,在不遠的隔壁孤山公園門口幫人看自行車,好像是一角錢一輛。
但有一次在照看我時出瞭意外。那是夏天一個中午,姑媽午睡瞭,那時我三、四歲的樣子,小孩子不肯午睡就自己玩,姑媽傢沒有廚房,燒飯是在房門口的公用走廊上放瞭個煤球爐,中午把煤球爐封瞭,煤球爐上鋼精鍋燒著一鍋水,但水開瞭,我那時小,不知道,懵懵懂懂也可能想幫助大人做點事,沒去叫姑媽,就自己去端燒開瞭的一鍋水,結果可想而知,一鍋開水全倒在瞭雙腳上,我被緊急送進瞭杭州117野戰醫院,現在留下的記憶是我高高抬著雙腳,腳背上是葡萄串一樣的水泡,坐在西湖邊看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焰火的情景。
平湖秋月小路邊栽著許多一篷一篷象蘭花一樣的草,裡面有紫藍色的小果子,那是我童年經常玩的地方,到現在我還對這種草情有獨愛,現在許多公園路邊都有這種草,但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長大後到西藏參軍後有兩次休假,我都要在杭州住兩天看一下姑媽,玩兩天,姑媽給我燒的蝦仁青菜米面真是好吃極瞭!
1982年我內調回寧波,後來成傢結婚,那時候沒有辦酒席,姑媽到寧波來,送我一對非常素雅好看的杭州十字繡枕套,我一直沒舍得用,四十年過去瞭,因為枕套是白色底子泛黃的歷害沒法看瞭去年我才把它們處理瞭。我的堂姑媽一傢在我父母進藏後給予瞭幼年的我許多關愛和幫助,幫助瞭我遠在西藏高原的爸爸媽媽,我懷念他們!
在我5歲的時候,我叔叔到杭州來把我接到寧波和爺爺奶奶叔叔一起生活。聽叔叔說,在杭州火車站窗口買票時,他一轉身,發現我不見瞭,跟著一個陌生人背後走瞭,可把他急壞瞭!
寧波是魚米之鄉,靠近東海,東海的魚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寧波人吃飯不可一日無魚。那時,爺爺奶奶知道西藏艱苦吃不到魚,我們每年要曬些魚松寄給爸爸媽媽。魚松用野生大黃魚來做,那時野生大黃魚是3角5分一斤,現在1500元一斤都買不到野生大黃魚。前幾年《寧波日報》登過一個新聞,寧波象山一位漁民捕到一條5斤重的野生大黃魚,最後以5萬元價格成交被一傢高級酒店買去。做魚松先要把黃魚蒸熟,然後原汁原味把魚肉在太陽下暴曬數日曬幹,放在爺爺自己敲焊好的鐵皮筒裡,隻能在夏天做。那時我們住房都沒有衛生間浴室,夏天洗澡在房間放一個木盆,為瞭節約水,有時一盆水洗好幾個小孩。有一次不知怎麼搞的,放在房間櫃子頂上還沒來得及寄走的魚松筒掉下來瞭,正好掉進洗澡盆裡,筒蓋打開瞭,曬好的魚松全泡在水裡,曬一筒魚松要花好多錢呢!我們也舍不得丟掉,就把魚松從洗澡水裡撈出來在鍋裡弄弄幹自己吃瞭。
父母進藏後,我們也得到過很多人的關愛。我到寧波後,記得父親的戰友浙江軍區的曹偉叔叔專門從杭州來看過我們,母親當年在寧波做工時的工友姐妹也有時在節日裡把我們接去小住幾天。我退休前幾年有一天,我辦公室突然來瞭一位八十餘歲的老阿姨,我不認識,她說你媽媽不在瞭,我就是來看一下你,我也不知道這位阿姨叫什麼?當時挺感動的。辦公室沒有別的禮品,正好單位發瞭兩袋5斤裝俄羅斯面粉,我就讓老阿姨帶上。
回憶這些往事心中充滿溫情,父親當年出征西藏可能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20年多。做為老西藏,他們為西藏的解放和建設,為鞏固祖國的邊防流血流汗,付出人生最好的歲月,做為他們的傢人也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個人利益的犧牲。今天的西藏生活條件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向現代化的新西藏屹立於祖國的西南高原,我們不能忘記老西藏們的奉獻和默默支持他們的親人朋友和許多普通人!他們的傢國情懷!
(註: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張志紅:1957年出生,1972年12月入伍,曾任西藏軍區通信總站電報中隊報務員,七營二連副指導員,82年起任某艦隊航空兵通信站三中隊副指導員,俱樂部幹事、主任。97年轉業至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2017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