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涵”這件事情上,凱迪拉克還挺認真的。
半年前那場北京車展,入口處橫掛著一塊醒目的廣告牌,寫著“世界不該是一場大型的復制粘貼”,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在內涵小米。
我不知道算不算,但可以肯定,雷老板造車確實有一套,你看涉嫌“致敬”的那麼多,也就SU7沖出瞭重圍......好吧,眾泰SR9也算。
你說其他人不屑於抄?我不信他們這麼清高。
復制粘貼的另一種表現是,這兩年主機廠都喜歡搞對標:新車發佈,先像素級拉踩競品,然後加上一句“XX萬內最好的XX”,文末再把廣告文案清一色都包裝成“掀桌子”......
自戀程度之高,似乎上市第二天就能進入銷量排行榜前十的位置。相比之下,“浴皇大帝”的公關與傳播才華顯得高明多瞭。
不跟風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那倒未必,個性和走量從來就不是正比關系,本質上這不過是“小眾VS大眾”的投機行為,但博弈遊戲從來不缺玩傢,比如兩年前橫空出世的吉利RADAR。
在吉利把電動機和皮卡車到一起之前,主機廠們想必已經讓長城炮的傲人成績刺激到蠢蠢欲動,畢竟在那個時候,長城炮還隻是一臺供不應求的燃油工具車:既然電氣化轉型是趨勢,皮卡又是一片肉眼可見的藍海,那造一臺電動皮卡出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合理的,對吧?
何況,Rivian R1T在2021年的9月就已經開始正式交付,馬斯克的Cybertruck也受到熱烈追捧......種種表征都透露出“機遇”倆字。
這是吉利為什麼要造電動皮卡的重要原因,當然不是全部。
李老板向來對“多生孩子好打架”情有獨鐘,推出RADAR其實是對鋪寬集團產品線的一次有效嘗試,而從宏觀性價比的角度來看,利用自身現有的新能源技術打開皮卡市場缺口,也是一門小投入、大產出的生意。
RADAR的一個特別之處在於,種子產品主打的方向是“泛戶外”,你看RD6不就是按照乘用車思維去設計的麼?它用起來之所以比傳統皮卡舒服,根源就在這裡,包括被講爛瞭的皮質包裹座椅、氛圍燈、中控大屏等等。哪怕你是第一次坐皮卡,也能明顯感受到“這車怎麼那麼像SUV”。
這是RD6的賣點,後邊那個可升降的房箱也是。
不過正因如此,RD6成瞭一臺名副其實的“非典型性皮卡”(這算是拒絕復制粘貼的另一種表現瞭):由於“非承載式車身”有更大的承載能力和抗車身變形能力,主流皮卡產品對“非承載式車身”偏愛有加,偏偏,RD6用的是“承載式車身”,也就是說——它沒有大梁。
對於皮卡這種“人車分離”的產品,沒有比“非承載式車身”更好的選擇瞭,不然怎麼拉乘用車拉不瞭的貨、去乘用車去不瞭的地方呢?我能理解RD6用承載式車身的出發點,這是純電架構決定的,而隔壁喝92號汽油的遠程FX,多少就讓人有點想不通瞭。
沒有大梁的皮卡,就等於喪失瞭應有的越野能力,本身吉利也沒有給RD6做相應的底盤強化。
還有一點,RD6的車身尺寸偏大,甚至比不少中大型SUV還要大,在城市裡開著其實挺不方便的,網上不少RD6車主表示“經常要在一個車位來回騰挪才能停進去”。
至於驅動,當年RD6心狠到全系標配後驅......不得不說,一臺皮卡車能把“誠意”做到這份上,用承載式車身也就不奇怪瞭,難怪有人調侃“SUV能走的路它不一定能走,但四驅車能走的路它一定不能走”。
好消息是,新推出的“2024款 地平線”給瞭四驅;壞消息是,它依舊是承載式車身。
如果隻看初期的RD6,你會發覺它就是一臺有天然硬傷的四不像產品:貨是拉不多的、城市代步是不夠舒適的、硬核越野是沒什麼希望的......嚴格意義上,是有點雞肋。
反過來,你也可以認為RD6把皮卡、尤其是電動皮卡的乘用化做到瞭極致,它不是傳統觀念裡的工具皮卡or越野皮卡,關於“它要賣給誰”這個問題,我覺得它更適合熱衷露營和戶外郊遊的精英中產階級,反正這部分人不會把RD6當做首購,充其量不過就是臺精致的“大玩具”,就是價格貴瞭點。
20萬買一臺使用場景不怎麼清晰的電動皮卡,普通人確實難以理解,這預算差不多已經能把檔次不錯的B級車開回傢瞭。
說個冷知識:很長一段時間,外界普遍把RD6視為極氪001的皮卡版,其背後的綠牌以及政策福利,被認為是推動RD6走量的關鍵。
某種程度上,這種認知折射出瞭當下中國皮卡文化的缺失,講白一點,很多人並不清楚“皮卡除瞭用來拉貨還能幹嘛”。主機廠們自然明白場景化是電動皮卡能否成功的核心,但國內的客觀環境對皮卡車天然不友好,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能用皮卡來度假、通勤、搬傢、囤貨,中國人民反而沒有這樣的“覺悟”。
想要讓中國消費者為“精裝貨車”買單,難度一點也不小:沒錯,開一臺能全場景放電的“大號充電寶”去郊遊確實是件挺酷的事情,但作為特殊車輛,RD6在大部分城市仍然不能說走就走,何況它還有15年的質保期。
不管承不承認,這都是RD6繞不開的劣勢。
2023年,RD6賣瞭4681臺新車,銷量同比上漲197%,市占率超過瞭6成。來到2024年,1-8月累計銷量3053臺,而長城的銷量是90081臺。很顯然,這樣的成績,顯然無法為“把長城炮甩開一個時代”的宏偉目標提供足夠支撐點。
自始至終,我都認為吉利RADAR沒有吃透電動皮卡市場的根本需求,這一點你從剛剛上市的雷達地平線也能窺見一二:雖然最大爬坡度和最大涉水深度都號稱“中國皮卡第一”,零百加速也做到瞭“4秒”級,可對“務實”的中國車主來說,這些功能並不具備直觀的價值感受,總不至於開著它去征服深山老林吧?
皮卡這種小眾賽道,想要扭轉固有消費者群體的消費理念挺難,即使RD6不像早期競品那樣“油改電”,但比傳統油車更高的售價,很容易就讓潛在受眾敬而遠之,更重要的是,電動皮卡在使用場景方面比燃油皮卡更受限:舉個例子,在基建較差的偏僻地區,電動皮卡的“續航焦慮”是幾何級上漲,這就會對出行計劃有著極高要求;而在緯度較高的地區,純電皮卡的生存空間也會被進一步擠壓,這一點東北老鐵們應該深有體會。
把負面因素綜合起來,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為什麼不選一臺更便捷、更便宜、更可靠的燃油皮卡呢”。
有人說“共享租賃”會是吉利RADAR的新突破點,對於亟需回到“自主一哥”位置的吉利來說,從C端轉B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中國汽車市場再倒退5年。
江湖車評:
吉利選擇在風口上佈局電動皮卡,無可厚非,畢竟賽道的金字塔格局還沒有成型,參賽的選手也寥寥無幾,RADAR有機會占據先機,但也要明白,RD6並不具備足以霸榜熱搜的強大賣點,哪怕是主流皮卡所不具備的大功率外放電功能也不行。
“泛戶外”這個切入點是把雙刃劍,一線城市的精英中產們對於“露營皮卡”並沒有展現出足夠大的需求,吉利如果想調轉槍頭瞄準下沉市場,此刻也不現實。面對越來越挑剔的中國車主,凌世權恐怕暫時沒那麼快能收到掌聲。
當然,我們也得為RADAR送去掌聲,畢竟,在創新這條路上,還是有勇氣和魄力的。既然今年的銷量已經有所增長,不妨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2024年年底,RADAR能夠收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好銷量成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