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將成瞭過去,此時距離ChatGPT正式面世也過去瞭兩年時間,生成式AI從火爆逐漸回歸現實。
無數AI從業者、投資人都在尋找AI落地的載體。畢竟僅靠燒錢,終有燒完的一天。
那什麼是大模型的最佳載體?
AI PC、AI手機、智能汽車、還是人形機器人?
從現在來看,人型機器人距離“改變世界”還為時尚早,AI PC、AI手機和智駕僅僅是在原有體系內的創新。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華為、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大廠大有再次集中資源攻入AI眼鏡賽道,AR眼鏡四小龍開足馬力。
AI眼鏡或許將成瞭大模型最佳載體,創造出新的市場增量。
2025年,AI眼鏡領域將會興起新一輪百團大戰。
01 AI眼鏡的“十年懷胎”
提到AI眼鏡,自然少不瞭它最大的擁躉紮克伯格,2013年,他創立的Facebook美國已經擁有瞭1.67億用戶,全球用戶數量業超過瞭10億。
隨著Facebook的發展,紮克伯格認識到社交媒體的未來將受到終端設備的限制。出於未雨綢繆的打算,他開始考慮將軟硬件整合,將其嵌入終端設備的底層系統中,就像windows和計算機一樣。
而當時如果以智能手機為突破口,那顯然是“癡人說夢”,因為彼時安卓與iOS兩大生態系統已經確立,創建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已不切實際。
因此,在一年後,紮克伯格決定提前投資於下一個時代的國民級終端設備。他開始在多個場合宣揚:頭戴設備終將成為新一代的社交平臺。
畢竟小馬在美國一眾互聯網巨頭中有著最大的優勢——“年輕”,就算熬,也能熬到下一代智能終端。
但是體積龐大,動輒超過五六百克的VR一體機,因其重量問題、價格問題等等重重因素,最終也沒能成為最終的解決方案,即使是蘋果“十年磨一劍”的vision pro,今年全球銷量也不到50萬臺。
而這顯然不是紮克伯格所追求的,他期望的頭戴設備是能和iphone相媲美的電子產品。
而小馬最終把寶押在瞭AI眼鏡上,9月26日,在今年Meta Connect大會上,紮克伯格正式向公眾展示瞭AR眼鏡的原型機Orion。
該AR眼鏡將具備兩項核心功能:首先,能夠將虛擬影像無縫融入現實世界;其次,作為人工智能的優秀載體。
Meta表示:“憑借行業領先的視場,碳化矽透鏡,復雜的波導和投影儀等,Orion是我們迄今為止最先進,最精致的產品原型。”
實際上,早在十年前,收購Oculus之後,紮克伯格就開始構思Orion項目,十年間,該項目的研發費用已超過50億美元,Meta方才得以向外界展示這一產品。
紮克伯格也滿懷激情地表示:這樣的AR眼鏡,未來有望在使用頻率上超越智能手機,成為繼個人電腦、手機之後的第三個國民級終端產品。
盡管如此,紮克伯格並不打算立即將Orion推向市場,他為這一願景設定瞭一個新的期限:十年。
至於為何Orion眼鏡不會立即上市,國內增強現實領域的獨角獸企業Xreal的創始人徐馳在ACC 2024大會上提出瞭一個大膽的猜想:“Meta可能在Orion的規模化生產上遭遇瞭重大挑戰,Meta目前正在進行的量產AR眼鏡,已不再是Orion技術路線的延續。”
真正的AR眼鏡可能還需等待十年,那麼,當前AR眼鏡的現狀是什麼呢?
02 國內AI眼鏡成“後起之秀”
與Fassbook十年之期相對應的是,國內AR市場正處於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明星獨角獸企業正積極籌備上市,另一方面,不少供應鏈廠商卻在裁員減負,甚至有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市場頭部效應已初見端倪。
根據IDC發佈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AR市場出貨量達到26.1萬臺,Xreal、Rokid、INMO、雷鳥創新四傢廠商占據瞭超過80%的市場份額。
2024年,這四傢頭部廠商均獲得瞭大額融資,在下一階段AI眼鏡的“軍備競賽”中準備瞭充足的“彈藥”。
於此同時,今年的AR市場呈現出三個特點:
首先是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投資。
作為當前硬科技領域產品化路線相對明確的熱門領域,AR產業吸引瞭地方政府的投資關註,AR四小龍成為瞭地方政府和國資平臺的追捧對象。
其中,Rokid的發展勢頭尤為迅猛。
2024年初,Rokid宣佈與合肥市政府達成合作,合肥市向Rokid提供瞭5億元的戰略融資,而Rokid也計劃將工業元宇宙總部、生態中心、研發中心遷至合肥。
隨後在2024年9月,Rokid又宣佈與武漢市江夏區達成合作,武漢市江夏區對Rokid投資1億元,Rokid的華中區總部計劃落戶江夏區。
其次是借助傳統眼鏡品牌的渠道。
例如,國內眼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已與星紀魅族、雷鳥創新、界環、李未可、Rokid等多個品牌展開合作,借用其渠道下500傢線下門店為AR眼鏡進行線下分銷。
03 巨頭即將下場
但到此為止,“四小龍”的格局已經穩定瞭嗎?其實還為時尚早,各大巨頭也對這個市場“垂涎三尺”、“躍躍欲試”。
今年國內就有多傢互聯網領軍企業紛紛加入AR眼鏡的競爭。
4 月字節跳動收購Oladance ,希望借助Oladance在 AR 眼鏡項目的經驗積累,和音頻技術結合,推出可以和Meta Ray-Ban同一水平的的智能眼鏡.
8月8日,小米集團旗下的蜂巢科技發佈瞭集成人工智能技術的音頻眼鏡。可以接入14 個大模型(包括通義、百川、文心等),續航可以做到11小時連續音樂播放,9小時連續通話。
11月12日,百度旗下的小度科技推出瞭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小度AI眼鏡。
小度AI眼鏡,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瞭基於百度文心大模型,不僅支持視覺人工智能技術,還在自然語言交互、多模態感知、擬人化呈現等功能。
還有華為發佈的智能眼鏡2方框太陽鏡,接入華為盤古AI大模型,AI功能方面, 眼鏡支持通過敲擊鏡腿喚醒小藝助手,對話與智慧交互,支持多設備互聯。
中信證券在分析報告中指出,AI智能眼鏡是當前產業界最具性價比的AI硬件落地方案,同時預計2024年將是AI智能眼鏡行業的轉折點。
AI眼鏡之所以在今年能夠受到廣泛關註,關鍵因素是大模型的興起需要一個全新的硬件載體來落地。
從現在來看,AI手機、人型機器人還為時尚早,從視覺和聽覺更近的眼鏡和耳機入手,打一場AI應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是箭在弦上。
華為、百度、小米、字節等大廠再次集中資源攻入AI眼鏡賽道,AR四小龍也分出瞭精力開始入場。2025年,AI眼鏡領域將會興起新一輪“大戰”。
而成敗的關鍵在於,誰傢的AI大模型和硬件結合的更好,同時在理解用戶需求、融合軟硬件能力方面都獨樹一幟。
這是當下企業在AI硬件這一賽道制勝的關鍵。2025,誰能扛起AI眼鏡落地的大旗?
這個答案,或許來年這個時候就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