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12月20日,俄國傢杜馬議員薩拉利耶夫透露,俄烏進行瞭陣亡士兵遺體交換,其中俄方換回瞭42具遺體,烏方有503具遺體被運回。單從這一數據來看,戰損比高達1比12。然而這並非個例,從近幾次遺體交換情況來看,基本都是一比十幾的比例。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11月29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移交瞭503具遺體,烏方歸還瞭48具俄軍士兵遺體,戰損比也超過瞭1比10。時間再往前推移到11月8日,當時俄烏交換的陣亡士兵遺體,分別為37具和563具,更是超過瞭1比15的戰損比。顯然,烏軍的損失要比俄軍大得多,但光憑俄烏交換的陣亡士兵遺體就下斷論,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太片面。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鮮少公佈烏軍陣亡人數,僅有的幾次表態也是有跡可循。一次是今年2月,也就是俄烏沖突爆發兩周年之際,澤連斯基首次公開披露陣亡數據,烏軍已經有3.1萬名士兵陣亡,並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稱俄軍死亡人數是烏軍的5倍。
如果真像澤連斯基說的那樣,在戰鬥中出現瞭1比5的戰損比,怎麼和陣亡遺體差距這麼大?可見澤連斯基的話有很大水分,畢竟烏軍到底陣亡瞭多少人?這問題除瞭從烏官方口中得知,還能從俄國防部公佈的數據,間接對其進行一個驗證。但顯然俄國防部公佈的烏軍陣亡人數,和澤連斯基說的出入有點大。
前不久,在俄羅斯國防部舉行的年度會議上,俄國防部部長別洛烏索夫表示,已經極大削弱烏軍戰鬥潛力,今年俄軍奪回近4500平方公裡區域,並透露烏軍今年死傷人數超56萬,僅在庫爾斯克地區的戰鬥中,烏軍就損失瞭4萬多名人員,以至於烏克蘭為瞭防禦,不得不動用預備隊,現在烏軍前線作戰人員配備率不足50%。
事實上,除瞭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數據,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也宣稱,烏軍在這場沖突中損失瞭40萬人,這話讓澤連斯基坐不住瞭,立馬就特朗普發佈的“死亡數字”,回應稱沒有那麼多,烏軍死亡人數是4.3萬。值得註意的是,澤連斯基作出此番回應時,距離2月份已經過去十個月,也就是說烏軍十個月裡,損失瞭大約1.2萬人。
這話可信嗎?
結合前線戰事來看,進入今年下半年以後,庫爾斯克的戰鬥顯得尤為激烈,俄軍在這一地區迅速推進,已經打得烏軍停止推進。盡管烏軍仍在繼續開展行動,但都處於艱難的防守狀態。面對俄軍24小時不間斷的進攻,一名叫做霍門科的前線指揮員坦言,烏軍在被認為最激烈的巴赫穆特戰鬥中,還能和俄軍人數達到1比3,而在庫爾斯克的部分戰鬥中,烏軍的人數劣勢愈發嚴重,甚至需要一個打十個。
可見烏軍前線兵力不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人數上的劣勢,導致烏克蘭不得不動員更多的兵力,以填補前線出現的人員空缺。在最新一輪軍事動員中,烏軍又征召瞭16萬人入伍。按照烏克蘭議員貢恰連科的說法,烏克蘭目前已經征召105萬人,要是和澤連斯基說的那樣,烏軍能夠1個打5個,烏克蘭又何必征召這麼多人?
換言之,就是因為前線士兵死的死、傷的傷,加上烏軍新兵戰力不足,才使得烏軍在戰場上頹勢明顯。因為現在俄軍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所以基本是俄軍在發動進攻,烏軍更多處於防禦狀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近幾次交換陣亡士兵遺體,烏軍歸還的士兵遺體都很少?很大原因是烏軍被壓著打,根本來不及收拾戰場。
話說回來,烏克蘭經過多輪征召之後,現如今已經無兵可征,如果繼續這麼打下去,隻有放寬年齡限制瞭。對此,拜登政府曾“支招”澤連斯基,建議下調烏克蘭的征兵年齡,從25歲下調至18歲,以解決烏軍兵力不足的情況,從而縮小與俄軍人數上的差距。但澤連斯基似乎也不那麼好糊弄,直言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提供可以削弱俄羅斯軍事潛力的導彈。
在澤連斯基抱怨缺少彈藥,催促西方國傢趕緊援助之際,俄羅斯率先迎來瞭強援,朝鮮士兵被證實參與作戰,而且首戰告捷,僅用2個半小時,就殲滅瞭300多名烏軍。朝軍如此高的戰鬥素養,無疑會越打越猛,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烏克蘭的處境隻會越來越艱難。
一方面,俄羅斯已經處於明顯優勢,傷亡人數遠低於烏克蘭,而且征兵方面還沒有用盡全力。另一方面,歐洲給到烏克蘭的援助越來越雷聲大,雨點小,美國也有意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一旦沒有瞭援助,烏克蘭連現在的局面都將難以維持,所以澤連斯基對於烏軍陣亡人數,一直三緘其口,若非必要都不會談及該話題,越是這樣越說明可能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