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12月20日報道,印度政府發佈瞭一份數據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成品鋼數量創歷史新高,在今年4月到11月這8個月時間裡,印度從中國進口瞭196萬噸鋼材,這其中包括不銹鋼、鋼管、電工鋼板等,穩坐印度鋼鐵供應國的“頭把交椅”,緊隨中國之後的是日本和韓國,一起占瞭印度成品鋼進口量的近八成。
從數據來看,印度除瞭加大從中國進口鋼材,在此期間對來自日本的成品鋼,進口數量也明顯有所增加,說明印度對進口鋼材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讓身為全球第二大粗鋼生產國的印度,搖身一變成為成品鋼的凈進口國。印度在鋼鐵產品上依賴進口,中國又是鋼材出口大國,按理說應該可以優勢互補,各取所需。
印度“盯上”中國鋼鐵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印度就“盯上”瞭中國鋼鐵,原因正是看到瞭中國鋼鐵成果喜人,僅去年4月就向印度出口瞭50萬噸成品鋼,創下5年以來最高水平,這讓印度一些鋼鐵企業開始有意見瞭,宣稱從中國進口的鋼材產品有補貼,對比印度同類產品價格上更有優勢,以至於大量湧入印度市場之後,印度企業制造的本土鋼材賣不動瞭。
對此,印度不僅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效仿美國拿關稅做文章,試圖限制中國鋼鐵的進口。印度財政部9月10日下令,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鋼鐵產品加征關稅,說是為瞭保護當地產業,但背後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路透社在報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從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後,印度就加大瞭對中國企業的審查力度,使得中國企業在印投資計劃被打亂。
盡管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口口聲聲表示,他們並沒有拒絕來自中國的商業活動,但中印邊境摩擦影響到兩國貿易,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果雙邊關系一直這麼緊張,印度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就免不瞭設有限制,但因為在印度的經濟發展中,又離不開和中國的貿易往來。所以,在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後,印度方面立馬開始有所表示。
中印兩國代表北京會晤,對外傳遞的信號不一般
12月18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3次會晤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作為中方代表,和印度代表多瓦爾就邊境問題進行瞭“實質性”討論,雙方就解決邊境問題達成瞭6點共識,包括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繼續加強跨境交流合作等。對於這次會晤,王毅特別強調“來之不易,值得珍惜”。
同時傳遞出瞭一個明確信號,中印雙方有心解決邊境問題,推動雙邊關系往好的方向發展。邊境問題一直橫在中印關系之間的肉中刺,之前印度幾次三番拿這問題做文章,就是想趁機實現其野心,奈何美國隻是一個畫餅高手,實際印度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反倒讓中印關系越來越僵。
如今印度幡然悔悟,想和中方重修舊好,而中方一直秉承著和談對話化解分歧的態度,既然印度願意談,中方自然也將積極回應。這次特代會王毅以新身份參加,高規格接待瞭印度代表,表明中方願意與鄰友好,重視與印度之間的關系,希望雙邊關系可以重回正軌,為中印關系迎來“解凍”。
中印關系回暖
隨著中印就邊境問題達成解決方案,雙邊關系開始逐漸回暖,其他領域也將有所改善。這時候印度方面突然有所表示,稱從中國進口的成品鋼材數量創歷史新高,或許不失為一個新的機會,讓印度不得不重新審視對中國企業的態度。這時候采取一些小的行動,就能促進經貿關系向前邁進一大步。
就進口中國鋼鐵來說,印度並非第一次“盯上”它,早在2017年的時候,印度就曾對中國熱軋和熱軋不銹鋼板征收反補貼稅,結果疫情後印度就頂不住瞭,為瞭降低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又放松瞭對中國鋼鐵的限制,開始大量進口來自中國的鋼鐵產品,事實證明合作才能共贏,對抗隻會兩敗俱傷。
何況印度總理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計劃,想要將印度打造成制造業大國後,印度對鋼鐵的需求快速增長,增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但印度自己又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鋼鐵需求,隻能通過進口更多的鋼鐵來填補空白。中國鋼鐵質量又好價格又便宜,自然成為瞭印度的不二之選,所以中印關系前腳開始改善,後腳印度方面就迫不及待宣佈,對華進口鋼材創歷史水平,明顯是想借此拉近經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