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陵
位於慶城縣(原慶陽縣)東山,自1994年開發建設以來,先後建成瞭周祖文化區等六大景觀區,景點140多處,面積100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76.8%,融周祖農耕文化、岐黃中醫藥文化、慶陽民俗文化為一體,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實現瞭吃、住、行、遊、購、娛全覆蓋,融農耕文化、中醫藥文化、民俗文化、黃土風情、森林風光、隴東窯洞、風味小吃為一體的特色服務。並先後獲得“國傢中醫師承基地”“國傢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點”等稱號。
慶州古城
位於慶城縣南區,景區南北長2000米,總占地面積11.66萬平方米。以“活著的千年古城”為內涵,以周祖農耕、漢唐、宋金、明清文化為脈絡,打造的歷史文化景區。包含南門周禮廣場、歷史再現街區、周舊邦廣場、慶州老宅、鵝池洞、普照寺、鎮朔樓七大塊。
黃土地縫峽谷
位於慶城縣太白梁鄉巴山村,占地約10000畝,黃土地縫峽谷以翼龍科普為核心主題,以翼龍藝術展示為表現手法,將地縫峽谷與翼龍主題深度融合。建設遊客服務中心、翼龍公園,以翼龍神秘探索區、翼龍遊樂互動區、翼龍科普體驗區、翼龍藝術觀光區等為主,配套建成景區入口景觀大門、停車場、峽谷棧道、翼龍廣場、翼龍化石墻、翼龍3D彩繪、盤龍崖壁、翼龍沙灘樂園、翼龍VR體驗館、侏羅紀浮雕、翼龍史前巖畫、翼龍棲息谷、黑河下沉花園、史前奇幻樹、翼龍遊樂園、史前奇異花園、史前迷霧森林、叢林穿越、史前化石長廊、瑪瑙石河谷、翼龍回音谷、史前奇異森林、芝櫻花海等景點。
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位於慶城鎮,館內占地75畝,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博物館外型采用仿古建築,呈“品”字型佈局,中間為展覽區,兩側為養生體驗區,是全國唯一一座融宣傳教育、學術研究、診療咨詢、養生休閑為一體的以岐黃中醫文化為主題的開放性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岐黃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全館共分4層,設4個展廳,11個展示單元組成。第一、二展廳陳列有關岐黃中醫藥文化陶器、石器、砭石等文物、古籍1800多件,中草藥標本365件,歷代名中醫雕像30餘尊,各類展板300多個。第三展廳展出由全國中書協、中美協的100多名理事以上的書畫名傢耗時近一年繪制完成的《岐黃中醫藥歷史文化千米畫卷》,總長度1080米,寓意岐伯與黃帝論醫的1080問答,富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文物價值。第四展廳主要依托岐黃中醫藥養生展覽館,向遊客傳授健康睡眠、合理飲食等養生保健知識。輔館包括中醫養生館和中醫名醫館,通過運營傳統理療養生項目、銷售中醫藥文化旅遊產品、實現多元運營。整體展覽是博大精深的岐黃中醫文化的縮影。
中國農業博物館慶陽分館
位於慶城鎮,占地5050平方米,建築面積2012平方米。慶陽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周先祖曾在這裡拓土開疆、教民稼穡、農耕穴居、繁衍生息,開啟瞭農耕文明的先河,對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產生瞭深遠的影響。整個展館延循農耕文明的興起、發展、興旺的脈絡,分為“周人興起、削土築城、教民稼穡、殖產興業、豳地遺風、今日農業”6大展區,11個單元,陳設展板223塊,農耕器具288件,農作物樣本182件,實物1489件。以生產體驗、農器具展出、古今農作物變遷為主導,通過雕塑場景、陳列實物、圖片展示、文字說明等形式,形象逼真地再現瞭近現代農耕文明的存在狀態,生動具體地展現瞭農耕文明的發展軌跡及博大精深的厚重內涵。
長慶石油大會戰紀念館
位於慶城縣馬嶺鎮馬嶺村原鉆二公園,是一座集鄉村旅遊、教育培訓、長慶舊址保護、長慶精神傳承於一體的石油文化主題公園。長慶石油大會戰紀念館的建設是為瞭紀念長慶油田會戰的歷史,這場會戰在艱苦的歲月裡和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譜寫瞭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慶陽人民發揚老區精神,無私奉獻,像當年支援中國革命一樣支援長慶建設。紀念館內陳列有大量的圖片、實物和雕塑,生動地展現瞭石油工人的勞作場景和英雄事跡,深刻感受長慶油田會戰的歷史氛圍和精神內涵。
陜甘寧邊區隴東分區紀念館
位於慶城縣人民路61號。紀念館陳展紅色熱土、留守歲月、軍民生產、隴東教育、民主建設、紅色記憶等六個單元。慶城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著名的陜甘寧邊區隴東分區所在地,有著光輝燦爛的紅色革命歷史。1936年,紅軍長征途經慶城,播下革命的火種;1937年1月建立中共慶陽縣委,蔡暢同志為第一任書記;1940年建立革命政權。抗戰時期,慶城為隴東特委和陜甘寧邊區政府隴東分區專員公署所在地,八路軍129師三八五旅駐防慶城八年之久,與慶城人民結下瞭魚水之情。1940年,毛澤東同志親筆為隴東中學題寫瞭校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馬文瑞、耿飚、王維舟、馬錫五等都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戰鬥過,留下瞭寶貴的革命遺跡和精神財富。紀念館再現瞭隴東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信仰、披荊斬棘、拋頭顱灑熱血實現隴東解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所建立的不朽功績。
鵝池古洞
位於縣城東南古城墻外,原慶陽著名八景之“鵝池春水”。內連城墻與城內相通,外有天然屏障,與柔遠河相通,院內有一池與東河相通。昔日池水漣漪,四季不涸,翠柏森立,楊柳成蔭,與周祖陵隔河遙望。相傳為周祖養鵝之處,實為禦防外族入侵而修築以供城內軍民汲水之用。歷代均有修葺,形成瞭較大規模,曾經亭榭廟宇交映成輝,令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在底洞南壁,遺存有宋、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7方,著名的有嘉靖王藎“觀鵝池詩”石刻。
隴東中學舊址
位於慶城縣慶城中學院內(當時的慶陽城南街路東舊文廟)。1940年3月,隴東分區成立伊始,陜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在隴東分區首府創辦隴東中學,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瞭“隴東中學”校名和“為新民主主義而鬥爭”的勉詞,1940年9月18日隴東中學按期開學,成為設在陜甘寧邊區政府之外的唯一一所學校,中共隴東分區委員會書記馬文瑞兼任校長,趙長遠任副校長,陸為公任教導主任,1949年改為隴東分區幹校,為中國共產黨培養瞭大批急需的管理人才,被稱為“革命的搖籃”,為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做出瞭重要的貢獻,現舊址保存完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舊邦木坊
位於慶城縣南大街,建於明弘化年間,木質結構,共三間,高約十米,長約十二米,木坊以4根明柱通天頂,柱之上部五層鬥拱托頂,頂輔青瓦。簷下正中鑲匾題“周舊邦”三個大字。匾下橫梁題字:“弘治十八年九月慶陽知府前監察禦史郝鎰建,光緒辛巳年仲冬中浣吉旦知府倭什鑒額重修,二十八年知府慶霖重修”。柱下兩面各砌以石樁,樁中有孔,以木栓緊砌以固柱頂。歷經數千年風雨侵蝕仍完好無損,因其結構獨特,數學思維嚴密,吸引著不少建築工程人士前來研究觀光,現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慶城民政)
|編 輯:劉亞妮
|責 編:劉興存
|監 制:常毅博
|總監制:王來林
點擊下方,安裝“新慶城”,關註我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