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國主也敢稱“天皇”?詳解中國上古“三皇”

說到“天皇”你會想到誰?

大部分人腦子裡都會浮現咱東邊一個鄰居的樣子。

其實他這個“天皇”是抄咱們的。

他抄的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於公元674年自封“天皇”,武則天就是“天後”。

而李治的“天皇”也不是自創的,在《史記》裡,就記載瞭上古時期有“三皇”,天皇屬於上古“三皇”之一。

最初的“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又叫泰皇)。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皇,往往被視作開辟鴻蒙、主宰天地初開時世界秩序的存在。

地皇,則教會人們辨別不同的土地特點,利用土地資源來更好地生活。

人皇時期人類已經漸漸形成瞭規模較大的部落群體,人皇是人類走向有序群居生活的關鍵推動者。

但古籍中並沒有明確這“三皇”具體是誰,徒留名號。結果一不留神,“天皇”的名號就被島國人偷過去用瞭。

島國國內用“天皇”稱號是在明治時期,而正式對外稱“天皇”是1936年——歷史好的同學應該記得,這就是侵華戰爭時期。所以,侵華日軍又自稱“皇軍”。

這樣一來,咱傢一個尊貴無比的稱號就變成貶義詞瞭(至少一笑是這麼覺得)。

所以,接下來一笑要講的“三皇”,就是咱們古籍上的另一種說法瞭。

這種說法是有具體人物的,但人選有幾套陣容:

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春秋運鬥樞》;

伏羲、祝融、神農——《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莊子》、《綱鑒易知錄》

可以看出,能夠成“皇”的,基本上是為人類做出瞭N多卓越貢獻的偉大人物,他們可說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不過這麼多版本,總得有個“標準答案”吧?咱們就來理一理。

首先,伏羲、神農票數最多,穩瞭。

其次,女媧明顯不是那位造人補天的,而是跟伏羲是兄妹夫妻的那位,她的貢獻很多是和伏羲一起做出來的,一傢子占兩個位子也不好。

接下來的祝融就是個搗蛋的,而且他的資歷夠不上“皇”,他隻是個臣子。

黃帝資歷倒是夠得上,但後面的“五帝”也有他,就不來“三皇”搶名額瞭吧?

至於有巢氏、知生氏,知名度太低。

所以,“三皇”最佳人選應該是:

燧人、伏羲、神農

這三人也榮耀入選“上古五氏”。

上古五氏就是在女媧造人以後,對人類社會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五位神話人物,他們分別是: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

他們的功績,除瞭軒轅氏,我在之前的視頻中都介紹過瞭。

上古三皇之後,中國神話時代結束,傳說時代到來。

也就是說,接下來要講的五帝不再是神,頂多算是帶神性的人瞭——這個咱們下回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