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第一大股東首次增持,最高9400萬股、承諾5年內不減持

原標題:浦發銀行第一大股東出手!首次從二級市場增持 最高9400萬股、承諾5年內不減持

12月19日,浦發銀行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通知,於12月19日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資經營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該行757.55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03%。

圖片來源:浦發銀行公告

據瞭解,這是上海國際集團歷史上首次從二級市場增持浦發銀行。浦發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第一大股東增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經營前景的信心”且還將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增持。

11月15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質量為基礎,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並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合規運用多種方式推動投資價值合理反映公司質量。記者註意到,12月以來,已有多傢銀行的股東或高管拿出“真金白銀”增持上市銀行。

隨著長短利率的下行,高股息策略受到瞭市場的持續關註,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股較高的股息率以及極低的估值成為資金的優選,疊加市場防禦需求上升,助推瞭整個銀行板塊的市場表現。

上海國資經營公司:本次增持計劃完成後5年內不減持

公告顯示,12月19日首次增持後,上海國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並持有浦發銀行股份比例由29.67%增加至29.70%。

從增持計劃來看,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計劃自12月19日起的6個月內,增持浦發銀行普通股股份不低於4700萬股,不超過9400萬股,增持數量含首次增持的股份。上海國資經營公司承諾,在本次增持計劃實施期間及實施完成後5年內不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上海國際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81年的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後更名為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2000年4月集團正式成立,註冊資本300億元,是上海重要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

據悉,上海國際集團主責主業是金融控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和投資與資產管理。集團85%以上的資產為上海地方金融資產,占市屬金融機構國有權益總量的60%以上,是國泰君安(SH601211,股價18.76元,市值1670億元)實際控制人,浦發銀行、滬農商行(SH601825,股價8.26元,市值796.6億元)第一大股東,中國太保(SH601601,股價33.00元,市值3174億元)的主要股東。

截至2023年末,集團合並報表總資產2326億元,凈資產1659億元,資產負債率29%,主體信用等級保持AAA級。華福證券在今年7月的報告中指出,浦發銀行正處於“困境反轉”的關鍵階段。資產質量方面,公司堅持“控新降舊”並舉,存量不良接近出清,不良生成率持續下行,信用成本邊際改善,利潤彈性有望釋放。在股東方面,浦發銀行大股東為上海國資,浦發銀行作為上海金融旗艦企業,上海國資有望給予公司經營發展和市值管理更多助力。

截至2024年9月末,浦發銀行資產總額達9.4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54%;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98.39億元,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權一次性因素影響後,同比增加12.65億元,增長0.98%;實現歸母凈利潤352.23億元,同比增長25.86%。從股價表現看,截至12月20日收盤,浦發銀行股價9.58元/股,年初至今該股股價漲幅達50%,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排名首位。

圖片來源:浦發銀行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

高股息銀行股近期頻獲增持,多傢機構股息率超8%

據不完全統計,12月以來,已有滬農商行、蘇州銀行(SZ002966,股價7.84元,市值295.1億元)、成都銀行(SH601838,股價16.08元,市值648.2億元)、民生銀行(SH600016,股價4.03元,市值1764億元)等多傢銀行的股東或高管增持上市銀行。

根據滬農商行公告,截至2024年12月4日,該行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和部分董事、監事在內的合計12名增持主體,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增持該行股份89.28萬股,合計增持金額601.21萬元。12月10日,成都銀行股東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宣佈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成都銀行518萬股。

多傢國資股東也紛紛出手增持上市銀行股份。12月11日,蘇州銀行公告稱,該行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發集團”)增持該行股份4892.48萬股,增持後持股比例升至13.20%,國發集團由蘇州市財政局實控;12月12日,成都銀行公告稱,股東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518萬股該行股份,欣天頤投資公司為成都國資委實控。

萬聯證券分析師在近期的研報中表示,2023年末以來,宏觀環境以及企業盈利預測持續調整的過程中,高股息策略受到瞭市場的持續關註,其中長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動高股息資產價格表現的重要因素。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以及很多投資者已經關註到瞭銀行股的防禦價值以及分紅表現。從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水平來看,銀行股整體處於低估的狀態,股價表現也偏弱。

數據顯示,2023年度,41傢A股上市銀行分紅總額達到6133.50億元。以2023年度分紅股利及平均股價計算,其中有26傢銀行的股息率在5%以上,占比超過六成。以截至12月20日的股價計算,A股42傢上市銀行中,民生銀行、上海銀行(SH601229,股價8.66元,市值1230億元)、平安銀行(SZ000001,股價11.62元,市值2254億元)、廈門銀行(SH601187,股價5.57元,市值147億元)、南京銀行(SH601009,股價10.47元,市值1128億元)等多傢銀行股息率超過瞭8%。

在股息吸引力持續提升的同時,銀行板塊安全邊際也較為充分。結合板塊目前估值來看,42傢上市銀行最新市凈率均不到1倍,如浦發銀行市凈率為0.45倍,市凈率最低的是民生銀行,最新市凈率僅為0.32倍

在楊海平看來,近期多傢銀行大股東或高管層的增持,屬於市值管理行為,與證監會發佈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有直接的關系。“該文件出臺的時間還不長,而實際上,從資本市場新‘國九條’開始,監管一直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推出瞭很多政策,這一系列政策具有一定的連續性。”

“銀行大股東或高管的增持行為,預計會對銀行股價產生積極影響,在推動估值修復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楊海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