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哄》看影視劇創作的弊病

近日,改編自熱門小說的電視劇《難哄》一經播出,便迅速成為輿論焦點。本應是一部充滿甜蜜與浪漫的愛情劇,卻因劇情中諸多不合理的設置,尤其是女主角在短短八集內竟遭遇六次性騷擾,且後續還出現去安慰犯罪傢屬的情節,引發瞭網友們鋪天蓋地的不滿與爭議。

從劇情邏輯來看,如此高頻次的性騷擾情節,嚴重脫離現實。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性騷擾事件確實存在,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和有限的場景內密集發生,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這種為瞭制造沖突而強行拼湊的劇情,不僅沒有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反而讓觀眾感到荒誕和離譜。而女主在遭受傷害後,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憤怒、反抗或是尋求合理的解決途徑,反倒去安慰施害者傢屬,這種 “聖母” 行為無疑是對受害者心理的錯誤解讀,向觀眾傳遞瞭極為錯誤的價值觀,仿佛在暗示受害者要對傷害逆來順受、自我消化。

《難哄》的這一系列問題,深刻地反映出當下影視劇創作中普遍存在的嚴重弊病。如今,不少編劇習慣於閉門造車,缺乏對真實社會的深入體驗和調查研究。他們脫離生活實際,僅憑想象和套路來編寫劇本,使得電視劇內容空洞無物,缺乏生活的真實質感和理性的思考深度。就像一些所謂的爽劇,劇情簡單粗暴,邏輯漏洞百出,一味地迎合部分觀眾的低級趣味,讓觀眾在傻呵呵的笑聲中,逐漸忘卻瞭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這類作品無疑是一種降智的存在。

影視劇作為一種強大的文化傳播媒介,不僅僅是為瞭娛樂大眾,更應該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它應當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引導正確的價值觀,給予觀眾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為瞭追求熱度和流量,濫用敏感話題,消費女性苦難,甚至傳播扭曲的價值觀。

希望影視創作者們能夠從《難哄》的爭議中吸取教訓,走出創作的誤區。深入生活,積累素材,用心打磨劇本,用真誠和專業創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內涵、有價值的影視作品,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的啟迪和心靈的滋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