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藥食同源”為不少調味品企業帶來瞭新的營銷熱點。中國商報記者近日發現,很多中藥材被當作原材料添加進醬油、料酒、火鍋底料等產品中。需要註意的是,目前在“藥食同源”相關產品的生產上並未形成行業統一標準。在產品中添加中藥材,就能產生對應的效果嗎?
食藥物質已有上百種
根據國傢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佈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目錄),納入目錄的物質應當是傳統上能作為食品食用的、已列入《中國藥典》的、安全性評估未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符合中藥材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物質。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立實向記者解釋,藥食同源和食藥物質是一回事。《中國藥典》中有一些中藥材,毒性和藥理活性較小,主要用於養生保健。最早的國傢認可的食藥物質是87種,包括生薑、大棗、山楂、山藥、桑葉等大傢熟知的物質。後來,目錄動態調整,增加瞭黨參、黃芪、麥冬、地黃等,現在目錄裡的食藥物質已經有上百種。目錄名單上的物質能夠食藥兩用。
添加瞭食藥物質的產品就有對應的功效嗎?張立實表示:“從食品毒理學和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食品中添加的食藥物質應在一定的劑量范圍內才能起到良好的生理保健作用同時又不會產生不良反應。添加量太少起不到食藥物質應有的作用,而過量添加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
需要註意的是,食藥物質的添加量並沒有統一標準。張立實坦言,藥食同源涉及的范圍非常廣,由於全國各地區資源分佈不均以及加工工藝差異較大等原因,很難制定出一套適用於所有情況的標準體系。
記者查詢到,目前市場上售賣“藥食同源”產品添加含量也不統一。以食醋產品為例,按照紫林旗艦店線上客服的說法,紫林黨參黃芪醋(350ml裝)中黨參、黃芪的添加量各是35ml(產品總量的10%),另一款苦蕎杜仲葉醋(350ml裝)中杜仲葉的添加量是52.5ml(產品總量的15%)。該店線上客服並未給出如此設定添加量的原因。
另外,在線上商城,一傢名為“晉特美山西特產”的店鋪中也有黃芪醋在售賣。該店鋪客服表示,黃芪的添加比例屬於配方,不能公佈。
多傢企業研發相關產品
在藥典上,黃芪補氣、紫蘇散寒,使用這些原材料的醋、醬料等產品的價格也會更貴。紫林黨參黃芪醋(350ml裝)的價格為30.89元/瓶,紫林陳醋(820ml)價格為12.9元/桶;王致和黨參料酒(500ml裝)的價格為6.9元/瓶,王致和精致料酒(500ml裝)的價格為4元/瓶;海天紫蘇醬(340g裝)的價格為14.9元/瓶;海天黃豆醬(800g裝)的價格為12.9元/瓶。
記者向調味品經銷商咨詢,對方表示:“名稱中帶有中藥材名稱的產品價格肯定會更貴一些,比較重視健康的消費者會更愛買這類產品。我們在售賣產品時不會強調刻意強調功效,因為我們也不懂具體有什麼功效。”
“目前,在國傢相關規定中,食藥物質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不允許聲稱其具有某種功能。不能僅僅添加食藥物質,就說明產品具有保健、藥理作用和功能。道地藥材非常講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中藥材的加工炮制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在食品制作過程中,添加中藥材,也必須按照藥材相應的加工工藝,例如何首烏生用和熟用效果完全不同,作用也不同。”張立實說。
需要註意的是,多傢藥企已在研發“藥食同源”的相關食品。浙江震元稱,公司藥食同源健康養生系列產品目前處於開發探索階段,銷量較低,未來將根據市場情況決定是否加大投資力度。
江中藥業也表示,公司會加快大健康產品開發,圍繞益生菌/後生元、藥食同源、康復營養三大方向,實現更多產品上市。
業內呼籲加快形成標準
有數據顯示,2024年“藥食同源”相關概念產品在電商渠道的銷量達4.7億件,同比增長27.7%。
張立實表示,目前這類概念越來越熱門,這與我國未來大健康食品賽道中的“註重預防”“用藥不如食養”等新概念的流行有關。在相關產品的開發上,業內需要參照藥典標準,食品本身也可以制定食品標準。目前有些食藥物質在不同省份制定瞭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可以作為參考。下一步國傢可能會組織制定全國性的國傢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要明確列出不能作為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負面清單,加強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獻、臨床及社會應用狀況的調查分析和評估。具體申報的藥食同源保健食品所提供的安全性資料由專傢委員會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也認為,目前,食品藥品相關法律法規銜接不順暢,存在管理模糊地帶,企業合規成本增加。大眾對藥食同源食品的功能認知不足,存在誤解與偏見,市場需求未充分釋放。希望能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對藥食同源中草藥進行食用安全性評估,擴大《藥食同源物質目錄》品種,實行動態篩查和管理,將毒性較大的列入非食用中藥材目錄;對通過限定食用方法和食用量能確保安全的,列入限制性食用中藥材目錄,並適時向國傢衛生健康委提出納入目錄的建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