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義:紮根山鄉踐初心 傾情鋪就振興路

"李書記來之前,我們守著滿山的藥材花椒,卻沒辦法變成口袋裡的錢。現在傢傢有存款,娃們能上學,這日子真有奔頭!"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甘江頭鄉張傢山村的幸福廣場上,村民李福財摩挲著分紅存折感慨道。這個曾經貧困發生率近100%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正演繹著山鄉巨變的動人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中信銀行蘭州分行駐宕昌縣甘江頭鄉張傢山村第一書記李國義,用七年光陰譜寫瞭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破冰冷觀,融情相牽

2018年,李國義初到張傢山村時,眼前是閉塞的群山、泥濘的土路,村民們對這位“城裡來的書記”充滿懷疑。但他沒有打退堂鼓,挎著帆佈包挨傢挨戶走訪,白天幫村民收花椒,晚上蹲在火塘邊算收支賬。三個月磨破兩雙膠鞋,筆記本寫滿每戶傢庭的困境,終於用汗水叩開瞭群眾的心門。“李書記是實心人!”村民的冷臉逐漸化作笑臉,一場脫貧攻堅戰就此打響。

精準幫扶,產業振興

2019年,李國義開展精準幫扶,借助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工會、朋友圈及網絡媒體幫村民售賣農產品。在幫扶單位支持下,他獲捐資55萬元成立張傢山村辦合作社,建成扶貧車間和電商服務中心。當年,合作社收購加工村民農產品,累計銷售30多萬元,創收6萬元,獲獎補資金6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零突破。在中信銀行總行支持下,獲捐資890萬元建成光伏電站,每年穩定收入約150萬元,設立55個光伏公益性崗位。光伏扶貧項目運行平穩,符合預期收益,2024年發電約220萬度,收入165萬元。

創新模式,化解難題

2020年,張傢山村全體村民整村搬遷至謝傢壩安置區,本以為新生活就此開啟,沒想到新的挑戰卻接踵而至。“住上樓房是好,可沒地種、沒活幹、沒收入,心裡發慌啊!”村民張大爺的話語裡滿是憂慮。謝傢壩易地搬遷點啟用後,物業外包導致管理混亂,群眾怨聲載道。

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李國義沒有絲毫退縮,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直擊問題核心。2022年,在他的推動下,村兩委果斷行動,成立瞭宕昌縣思居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創新性地開創“黨建+物業”管理模式。一方面,公司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讓服務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積極開發環衛、水電維修、物業管理等23個崗位。這一舉措可謂一舉兩得,既極大地方便瞭搬遷群眾辦理日常事務,又為群眾拓寬瞭就業門路,讓大傢的生活重新有瞭奔頭。

持續發力,提升幸福

2024年,李國義深入結對關愛對象傢庭,積極開展關愛行動,共一對一結對2戶困難傢庭,入戶22次,解決困難6次。2025年,李國義計劃進一步提升易地搬遷安置點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他對小區進行硬件設施提升、環境改造及文化建設,包括完善健身器材、打造幸福廣場、建設黨建文化長廊等,進一步提升小區的整體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中信銀行蘭州分行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給老百姓辦瞭許多大好事、大實事、大難事。我們會永遠記住幫扶隊的一片真情厚意。”村民們激動地說。

“駐村更要駐心。”李國義用七年堅守詮釋初心,從產業扶貧到治理創新,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他始終與村民並肩前行。

一幅幅新舊對比的照片,無聲訴說著這場“山鄉巨變”,而李國義的故事,仍在續寫……

(融媒體中心記者:喬景怡 實習記者:祁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