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傢媒體報道,蔚來汽車將啟動新一輪裁員,涉及售後客戶服務(UR Fellow)、PT能源部門、NIO House運營、售後門店及終端銷售團隊等多個部門,提供“N+1”賠償及調崗方案。
知情員工透露,總體裁員比例在10%左右,個別如深圳地區裁員比例高達50%。這場被內部稱為"降本手術"的行動,以近乎冷酷的效率推進:部分員工從接到通知到完成工作交接僅需20分鐘,N+1賠償方案成為這場"生死時速"的唯一緩沖。
這種裁員模式與蔚來長期標榜的"用戶企業"形象形成尖銳對立。曾幾何時,蔚來以"海底撈式服務"著稱,UR Fellow團隊配備專屬服務顧問,NIO House提供奢華體驗空間,這些構築品牌護城河的核心要素,如今卻成為成本削減的首要目標。深圳某被裁員工在社交媒體坦言:"昨天還在給用戶策劃生日驚喜,今天就成瞭優化名單上的數字。"
蔚來一直以來以“長期主義”為自身的標簽。但是目前,蔚來短期內面臨著銷量和經營狀況的多方面壓力,而今年已經是蔚來成立的第11年。“蔚小理”三傢新勢力車企中,2015年成立的理想汽車已經盈利,2014年成立的小鵬汽車在一番調整後,如今已經連續單月銷量破3萬輛。
數據顯示,2025年1-2月,蔚來累計交付27,055輛,僅完成年度44萬輛目標的6.15%。更嚴峻的是,在第10周(3月3-9日),蔚來主品牌周銷量跌至1,930臺,子品牌樂道僅1,060臺,合計不足3,000臺的周銷量已使其跌出新能源品牌前十。相較2024年同期,蔚來銷量同比下滑38%,而競爭對手理想同期交付量突破5.6萬輛,反差鮮明。
蔚來的財務報表更是觸目驚心,蔚來2024年三季度單季虧損58.7億元,連續4個季度虧損超50億,成立11年累計虧損突破1,000億元。盡管賬面仍有422億現金儲備,但應付賬款、短期借款也要三百多億,現金流安全邊際正在快速收窄。
資本市場對蔚來的姿態更為決絕:蔚來的股價從2022年港股巔峰期的199.2港元跌至2025年3月17日的31.2港元,市值蒸發超3,400億港元;創始人李斌個人財富從2021年巔峰的450億縮水至80億,幾年間370億財富灰飛煙滅。
長期主義傍身的蔚來,在花錢上從不“吝嗇”。蔚來每年都會舉辦NIO DAY,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已經7年時間,每次蔚來都會包下多架飛機、大巴、高鐵,將全國各地的蔚來準車主接到舉辦地,同時安排五星級酒店住宿,一場NIO DAY的舉辦起碼需要數百萬元的資金。
從換電網絡到手機業務,再到電池租賃、芯片研發,蔚來幾乎想要把新能源車相關的所有鏈條都抓在自己手裡。但每一項業務都需要巨額投入,而蔚來的資金鏈根本撐不起這樣的擴張。以手機業務為例,現在已經不能稱之為“紅海市場”瞭,更像是“血海市場”。前有蘋果、華為,後有小米、OPPO,蔚來拿什麼去搶市場?
主編點評
沒有技術護城河的生態佈局隻是空中樓閣,沒有規模效應的用戶體驗終將難以為繼,沒有盈利能力的“長期主義”終究是資本遊戲。當淘汰賽的槍聲響起時,那個曾經包機接送用戶、在王府井豪擲千萬開體驗店的蔚來,或將淪為智能電動化浪潮中的首個巨頭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