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季裡面有個奇怪的現象是,學校發offer發的太快瞭,錄取的太早瞭,我們都會覺得學校是不是缺學生,然後產生一種廉價感,覺得太好獲得瞭。
G5裡面UCL就是經常這樣被有些學生這麼詬病,以及今年英國大學整體調低申請門檻的時候,也被一些多國聯合申請的學生開始嫌棄。
這種心理感覺很微妙,真的會影響抉擇。其實學校好壞他們一直都沒變,變的隻是市場的選擇,行情,以及我們被各種消息面給誘導瞭,從而做出瞭不同的選擇而已。比如今年本科的學生,香港感覺bar更高,因為更難錄,港校就比英國學校好瞭嗎?理性點都知道,其實並不是,隻是大傢的選擇又被帶節奏瞭。

今天我們聊下沒有降低過門檻的五所英國大學!
No.1-2 Ox & Cam
牛劍這兩學校其實一直比較特殊,特殊的點在於,申請高峰季的時候,就21-24年期間,英國處於學生巔峰期的時候。他們的申請難度也沒有上調,當然門檻也沒下調過。
這類學校不管周期怎麼變更,能申請這兩學校,敢於申請這兩個學校的依舊是少數群體。reputation太高的好處就是,很多學生即使背景到瞭也都不敢去申。一個是覺得自己不配,另一個是信息面太少,同類甚至市面上放結果的就少。
不瞭解就更不敢去申瞭,反而牛劍之下,ic和lse的競爭難度可能有的時候大於這兩個學校,

能破開牛劍信息差的,也敢於申的其實還是那些頂級的學生,一是對自己自身背景足夠自信,無論硬背景還是學術背景都在線的,也不害怕面試和筆試的。二是財力在線的,說實話,申牛劍的確更花錢,diy的可能好點,但你稍微要輔導的,市面上的報價可能就是五花八門瞭。這個真沒上限,全看有人怎麼報,也看傢長敢不敢支付。
No.3 IC
IC這個學校今年整體來說,反而繼續逆勢增長的一個學校。就其他學校都很熊市瞭,IC自己一個學校單獨走出瞭牛市行情。
這個學校目前來說是牛劍之下,人氣最高的一個瞭,基本沒有什麼弱點,也不給你搞一些縫合的專業,你想撿漏很難。即使人氣少的專業,都可能設一道面試門檻給你。就從源頭上杜絕瞭一些學生靠材料取勝獲得offer的局面。

外加這個學校qs排名還逆周期增長,本身也吸引瞭更多優質的海外學生競技。就今年ic的申請量反而是同比繼續增長的。尤其是商學院和理工科等專業。其中和計算機以及AI,ds相關的專業就更卷瞭。
No.4 LSE
LSE這個學校也是那種不管你周期怎麼變,我都巍然不動的學校。這個學校也是和ic一樣,撿漏的機會基本沒有,不太開所謂的縫合專業的。
所以逼格lse一直在的,這個學校也是懂拉扯的。如果某個專業缺人,比如牛的師資走瞭或有其他安排。這個學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閉課程,不像其他學校,找個替補的把課程繼續開瞭,繼續創收,LSE終歸是要臉的。人傢會保持住自己的教學水準,給國際學生一個更良好的學習環境的。

其實LSE這個學校其實每年開新課比較少,反而關閉課程的消息每年比較多。學校良心是良心,但缺點是沒什麼後門可以走。
還有就是LSE其實規模也比較小,它整體課程量不多的,總課程加起來其實不如UCL的四分之一。lse搞精英教學是任何問題都沒有的。規模小,就好一直挑挑揀揀,而且學校不需要搞創收。
No.5 LBS
倫敦商學院這個學校今年的門檻也是逆向增長的。這個學校也是比較反市場的,留學生量多的時候,反而溢價不到LBS這邊,但留學生開始下降的時候,LBS反而更耀眼。因為同時期,還在給學霸發拒信的就是LBS這種學校瞭。就更醒目。

LBS這個學校之所以門檻和逼格一直比較高,主要是專業少,適合畢業生的專業一直特別少。而且隻開放碩士或往上課程給國際學生,沒有本科可以選。
尤其是這個學校很多課程是針對那些有多年工作經歷的學生開設的。你隻是應屆畢業生這個學校人傢還不要。這個適合那種積累瞭足夠工作經驗,想去學校好項目找人脈去的。而不是讓當屆畢業生刷學校鍍金再去找工作的。
LBS更反向,你在業界拿到一定結果,學校給你一個環境,資源和圈子,輔助你拿到更大更好結果去。而不是你暫時無結果,學校幫助你更好綻放這種。

總瞭個結:英國就今年來說,就這五個學校沒有降低過門檻,也不太會受到比如政策面或消息面的影響。他們對海外學生的吸引力還是一直在線的。也不用說需要靠中國學生去維系他們的申請量,用不著,根本用不著,不需要,人傢本身也每年控中國學生比例。十幾年來都一樣。
當然,好學校就是這樣,都是一票難求,也懂得維護好自己的羽毛。不搞創收,始終把持好門檻。這種學校才會抗的住歷史周期,一直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