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晚年銳評長征,如果不是毛澤東換誰領導長征都走不出1000裡

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承擔瞭莫大的壓力,直接在西安兵諫蔣介石,最後成功推動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但沒想到卻換來瞭自己被蔣介石報復,被囚禁50年的悲慘結果,直到再度恢復瞭自由之身,張學良也已經是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1991年,張學良再度回到媒體面前,當談論起自己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和事時,他竟直截瞭當的提到瞭毛主席和紅軍長征.....

這番讓人意外的說辭包含瞭張學良畢生的辛酸,那麼張學良又為何會如此欽佩主席呢?

與紅軍的對峙

隨著皇姑屯的一聲爆炸,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東北人陷入瞭群龍無首的境地,在張作相的辭讓和保舉下,26歲的張學良繼任父親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職務,成為瞭東北地區的話事人。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張學良要替父報仇,繼續帶領東北走向振興之時,張學良卻選擇和蔣介石達成協議,信奉三民主義,改安國軍為國民革命軍,更是換上瞭青天白日旗。

其實對於當時東北地區那些老一輩的高官來說,張學良的這番做法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從張學良的想法來說,日俄當時已經和自己交惡,父親常年混跡在多方勢力之中的手段自己也沒學到,為瞭鞏固自己岌岌可危的勢力他隻能選擇重新尋找合作夥伴,蔣介石隻能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而對於蔣介石來說,他的目的則更為明確,那就是要借助東北軍的勢力統一全國,尤其是制約正在不斷發展的共產黨勢力,不過面對這一切,張學良卻絲毫沒有意識到。

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張學良成為瞭民族公敵,不抵抗英雄的稱號也讓他不得不到外國暫避鋒芒。

此後近3年的時間裡,蔣介石對共產黨發動瞭一場又一場的圍剿運動,可是效果卻不大,直到1934年張學良從哥本哈根回國,蔣介石任命他為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代替自己行使長官權,張學良表面上不說什麼,心裡卻對這種打內戰的決定十分不滿。

一開始,張學良對紅軍還是充滿著輕視的,這麼一支部隊,沒裝備沒建制能有什麼威脅,所以他也想盡快完成任務好和蔣介石提出一致抗日的請求。

但讓張學良徹底沒想到的是,僅僅3個月的時間,在人數、裝備都完全領先的國民黨部隊竟然被紅軍打的體無完膚,直接折損瞭3個師的兵力。

在飛往南京開會時,機場罕見的隻有錢大鈞一個人去迎接,回顧多年前自己易幟的決定,想起蔣介石當時對自己的歡迎和拉攏,此刻的張學良也感覺到瞭“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無奈感。

而在自己匯報著全國各地災害嚴重,百姓流離失所,外寇入侵嚴重的現實問題時,蔣介石卻不耐煩的把頭扭向一邊,一旁的陳誠等人更是嘲諷道:“漢卿,你就別說瞭,仗打敗瞭說這麼多還有什麼用?”

也正是這一次在眾人嬉鬧聲中,張學良的尊嚴被狠狠的讓人踩在地上蹂躪,最後才讓他下定決心做出瞭改變。

當天晚上,馮玉祥找到張學良,談起民族大業這件事,馮玉祥說:“漢卿,改變必須做出,你父親當初是東三省的當傢人,現在外國人打進來瞭,放著好好的日本人不打,非要搞內訌,千萬不要上某人的當。”

西安事變一致抗日

1935年底,張學良再度回到西安,這段時間杜重遠等人多次和張學良談起剿共這件事,他也暫停瞭對共產黨的圍剿工作。

他和王以哲等主張一致抗日的將領在東北軍中秘密成立瞭“抗日同志會”,並開始和周恩來等我黨同志有所接觸,這些都是張學良為推動民族戰線確立作出的有益嘗試。

當聽到東北大學愛國學生宋黎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後,張學良勃然大怒,帶著衛隊就到瞭省黨部,這才發現自己早已被秘密調查,隻不過相關材料還因為證據不成熟沒有送到南京,此時的他明白瞭蔣介石早已不再信任自己,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都在挑逗撥弄著他緊張敏感的神經。

1936年4月,張學良會見瞭周恩來,在私下更是拿出20餘萬元資助紅軍渡過困難時期。

後來,這些事傳到瞭蔣介石的耳朵裡,尤其是看到東北西北軍“剿共”進展緩慢,蔣介石於當年10月親自飛往西安當面督促張學良加大“剿共”力度。

此時的張漢卿還抱著最後一絲期望,希望蔣介石能夠認清現實,盡早將矛頭一致對外,但卻換來瞭蔣介石瘋狂的嘲諷和謾罵,事到如此,張學良在和平勸諫上做出瞭自己最後的努力,無奈之下隻得發動兵變。

聽到槍聲的蔣介石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在一處山洞搜尋到,蔣介石這才發現現在的他早已不是人人擁戴的國傢領袖,而是百姓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的國傢罪人,另一邊何應欽打著營救他的幌子迫不及待的想要繼任最高領袖的職務。

不管蔣介石是否出自真心,但他最終也做出瞭讓步表示不再“剿共”,這才換來瞭他重回南京的平安,而在這一切背後的代價則是,張學良度過瞭54年的囚禁生活。

蔣介石對於“西安事變”和新中國的建立一直耿耿於懷,睚眥必報的他又怎能不把矛頭對準親手毀瞭他這一切陰謀的張學良呢,隻是可憐一代東北王淪落成政治的犧牲品。

晚年再度回憶

1991年,被囚禁50多年的張學良重新恢復瞭自由身。

對於這一天,他翹首以盼瞭大半生,要知道他被囚禁那年才36歲,這一晃大半個世紀都過去瞭,再度恢復自由身的張學良此刻確實頗有些倉皇無助,畢竟屬於他那個時期的朋友和敵人早已仙逝,如今的社會沒有當初的打打殺殺,更沒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有的隻是和平年代的發展。

其實在被囚禁的54年中,張學良和外部的愛國主義者以及民主黨派都沒有放棄爭取自由的機會,不過面對蔣介石的獨霸專權,張學良能夠平安活著也算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哪裡還敢奢求別的事情呢。

也正是如此,張學良在恢復自由身後,雖然已經是個90歲的老人,但是仍有不少媒體蜂擁而至向他詢問過往的故事,而在各大媒體中所提出的問題來說,有一個問題張學良的回答十分耐人尋味,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專訪:“張學良先生,請你談論一下過去的紅軍部隊和毛澤東同志。”

張學良沉思半響後說道:“我一輩子佩服的人不多,毛主席是一個,平心而論,紅軍若不是他領導,恐怕走1000裡都難辦到,更別說兩萬五千裡瞭,他是天生的領導者。”

對於毛主席和紅軍隊伍,張學良確實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在前文我們說到的張學良在3個月“剿共”時期折損3個師時,當時的紅軍隊伍歷經艱難險阻到達陜北從8萬餘人銳減至7000人,張學良派出5個師團對紅軍進行團團包圍,不論從人數和實力上都明顯占優,但是最後的結果卻讓張學良大為吃驚。

自己的主力師在看似不堪一擊的紅軍面前則兵敗如山倒,三次大型戰役全部以失敗而告終,其實從結果來看不怪蔣介石對他不滿意,但是除瞭東北軍外,其餘國民黨部隊對紅軍也是束手無策,當時張學良生氣怒罵手下士兵:“被俘虜的人比紅軍的人都多瞭,你們這仗是怎麼打的。”

而在冷靜下來後,張學良認真的思考瞭紅軍隊伍為什麼能在如此敵眾我寡的環境中還能保持著如此之高戰鬥力的原因。

那便是毛主席的領導指揮藝術,這萬裡長征路途艱難前途未知,又沒有什麼好處可言,這麼大的一支隊伍要是換一個人領導,或許沒走多遠在內憂外患之下早就覆滅瞭,但是毛主席就是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和領導藝術,這讓張學良佩服的五體投地。

結語:

回顧張學良的一生,早年間的他仍青澀尚在,面對蔣介石的壓迫難以反抗,但是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最為關鍵時期,張學良以大無畏之姿承擔起瞭屬於自己的歷史責任,不得不說,炎黃子孫今日的幸福生活也離不開他的付出奉獻,“爾曹身與名俱烈,不廢江河萬古流”或許是對他一生最為完美的寫照瞭吧。

史料來源:[1]侯文強:張學良和中國共產黨[J].黨史博采(紀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