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
《中國文物報》第八版考古專刊
刊發文章
《廣西防城港沿海首次發現三國墓遺物》

▲《中國文物報》報紙版面截圖。
廣西防城港沿海首次發現三國墓遺物
潘志堅 左思涵 陳啟流
2024年7月,廣西防城港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對三普文物點進行實地復查時,在箭豬籠遺址地表發現瞭受雨水沖刷裸露的多件琉璃珠、瑪瑙串飾、青瓷罐等疑似三國墓隨葬器物。箭豬籠遺址是防城港的一處沿海遺址,整體地勢西高東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群眾在該區域挖沙、采礦時發現有較為豐富的陶片青瓷罐及其他遺存,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1981-1985年)進行登記,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2011年)對該遺址進行復查並公佈為文物點。為確保文物安全、進一步瞭解遺址的文化內涵,防城港市文物部門組織開展瞭搶救性清理。

▲文物出土現場。
出土文物
箭豬籠遺址歷次調查和搶救性清理采集,出土瞭大量遺物,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銅錢、金屬殘件及各類飾件等,石器及夾砂繩紋陶的風格與東興社山等遺址相近,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以陶瓷碎片為主,可復原的器物近30件,錢幣近100枚。石器打制、磨制兼有,器類有砍砸器、石錘、礪石。陶器以灰色泥質硬陶為主,也有不少泥質軟陶和夾砂陶,可辨器形有罐,紋飾較豐富,有繩紋、方格紋、菱格紋、菱形凸點紋、葉脈紋等。瓷器包括青黃釉瓷、青灰釉瓷、青瓷、青白瓷、醬釉瓷、黑釉瓷、青花瓷,以青黃釉瓷和青灰釉瓷為主,可辨器形有罐、燈、缽、碗、杯等。銅錢有五銖錢、紹聖元寶、洪化通寶及越南的景興通寶、光中通寶、光中大寶、景盛通寶等。金屬殘件有銅器、鐵器等,較為細碎,器形不明。飾件包括琉璃珠、瑪瑙串飾及銀指環等。

▲飾品
初步結論
遺址發現的遺物有石器、陶器、瓷器、銅錢、金屬殘件及各類飾件,青黃釉瓷器和印紋陶器較多。石器及夾砂繩紋陶的風格與東興社山等遺址相近,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大宗遺物如青黃釉瓷器、印紋陶器以及伴出的少量五銖錢、銀指環和成組出現的琉璃瑪瑙串飾等,與防城港邁尾島東漢墓所見遺物在器類、器形及器物組合方面相似,同時也與合浦嶺腳等三國墓隨葬器物相仿,表明遺址的主體年代應在三國前後,同時也表明遺址內可能存在三國時期的墓葬。此外,大部分青灰釉瓷器、青釉瓷器、青白瓷器、醬釉瓷器、黑釉瓷器以及青花瓷器主要是唐宋以後的遺物,紹聖元寶為宋錢,洪化通寶為清初吳三桂孫吳世璠鑄,景興通寶、光中通寶、光中大寶、景盛通寶為清代越南錢幣。

▲青瓷罐

▲青瓷缽
箭豬籠遺址發現的遺物年代包括新石器時代、三國、唐、宋、明、清等多個時期,時間跨度大且內涵豐富。綜合各種跡象看,該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以來延續使用的聚落址, 留存有不同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三國時期人類活動最為頻繁,並有同時期的墓葬分佈, 其主體文化內涵為三國時期的聚落址和墓地。

▲景興通寶

▲紹聖元寶
值得註意的是,該遺址發現的大量三國時期陶瓷類型,在其東面的合浦,西面的越南等地也有發現,特別是遺址出土的琉璃、瑪瑙等飾件及越南錢幣,與海洋貿易密切相關,表明防城港是古代北部灣地區海上貿易的重要節點,該遺址及其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是防城港參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
(來源:中國文物報、防城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