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去年開始,去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見頂瞭,今年開始整體申請量開始周期向下瞭。但縱觀所有主流留學地區來說,中國留學生還是心系英國的。主流還是想去英國的,其次才是澳洲和港新這種。
至於美國,現在這種形勢,留學生也怕的,當地高通脹,全靠百姓自己來抗,未來可以預見的就是無窮盡的遊行,一如前年的英國。留學生都搞怕瞭,老師都去遊行去瞭,高額的學費和生活成本,虧麻瞭。有點扯遠。
今天我們聊下,中國留學生最在乎QS這種榜單,那麼問題來瞭,國內學生最想從QS2026榜單獲得什麼?

No.1 前百數量回歸,15所增加到19所甚至更多!
對國內留學生來說,英國大學的吸引力降低主要是因為排名引起的。這兩年QS本身戰略佈局澳洲這種學校,導致安州大學排名聚體上升,處於增長期,前百的也從8個變9個。
但英國瞭,處於縮量期,前百的從19個變成現在的15,很多學生其實要求沒那麼多。英國前百的大學能回歸就好瞭,這是一種止跌心理。你不能在這麼沒譜下去,在這麼跌下去,伯明翰,利茲,杜倫這種都有掉出前百的危機瞭。
當然,這三個學校掉出去的概率極低,畢竟現在的英國已經回過神來瞭。生源不能再這麼跌下去瞭,澳洲能不能進一步挖墻角都是一回事。外加,美國這邊的生源肯定會再次減少。會適當回流到英國或澳洲這些學校。

所以,中國學生所期待的QS2026版本,英國大學前百數量要從15所增加的事,今年大概率是能實現的。隻不過是增加的個數問題,到底是17個,還是更多,那就有說法瞭。個人覺得謝大今年大概率是穩的要回歸瞭。畢竟再不回來,這學校都要罵慘瞭。
No.2 創造奇跡,把100開外的拉進來,比如紐卡
中國的學生其實還隱隱有一種期待,就是僅僅讓之前掉出前百的學校回歸前百還不夠。如果能把那些焊死在前百外的學校能夠帶回前百,那又將是一場狂歡。就像澳洲的UTS都能進前百是一樣的,英國的Exeter、Newcastle、或QMUL這些是不夠努力,還是沒有獲配感?
其實在早期版本裡面,瑪麗皇後以及埃克塞特這些學校都做過前百的選手。隻不過學校不是特別綜合,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然後在100開外靠前位置定格瞭。這些學校如果拼一拼,其實完全有機會進前百的。

但這些學校進前百又會出現一個新問題,他們專業設置方面不夠全面,有些專業其實沒有。即使進入前百學校,和其他綜合學校又沒有競爭力。隻是被動的抬升這些學校排名邊際收益其實很想。學生的intake率依舊會低。相對來說,這些還是比較小眾的學校。
所以,國內學生想要qs2026創造奇跡的需求基本是完成不瞭的。因為市場來說,沒有啥意義,學校的投入和產出不會呈正比例。隻有紐卡有機會上躥下跳更進一步。畢竟這個學校相對來說更懂中國學生心態,隻搞流量,不太搞交付。先把留學生哄進來再說。
No.3 英澳學校新高,拉低港新排名!
對不少主流申請英國或澳洲的學生來說,港新的出現其實是一根倒刺。

不少學生211也好,985也罷,或者雙非高分學生,很努力的去申英澳的好學校,會發現難度沒那麼高。但申港新,各種被拒。有深深的挫敗感。
有些學生就會懷疑人生,為什麼港新的bar明明比英澳更低一些。但港三和新二為什麼難度方面這兩年更高。很多學生卷習慣瞭,突然英國沒那麼地獄難度瞭,就不適應瞭。覺得是不是英國不行瞭,去港新會更好。
怎麼說瞭,這個感覺不能說不對,說對是因為近期市場就是更偏向選港新。因為費用更低,距離傢近,風險小,而且學校排名高,感覺也不比英國差多少。所以申的人變多瞭,尤其是本科,難度就漲起來瞭。畢竟近期經濟不好,房子停擺後,中產的腰包鼓不起來瞭。也就是說,站在申請角度來說,港新反而這兩年的確變難瞭,但學校還是之前的樣子沒什麼改變。隻不過相比於英國學費寶藏,但排名又沒明顯拉升,同類型選擇,性價比偏好發生轉移瞭。

如果反過來,版本答案依舊是英國的學校更靠前,更壓制港新的學校瞭?不是說G5的這幾個學校去壓制。而是王曼愛佈這些學校起來進行壓制瞭?
總瞭個結:簡單來說,偏愛英國的學生,會希望QS2026做個人,善待英國大學多點,把排名整體拉升下。大英是不要臉的嗎?自己的榜單,前百的學校現在嚯嚯的隻有15所,這是在給誰添堵?
學校回歸後,還有個期待就是,能不能穩住,止跌下,多穩幾年,讓留子們吃顆定心丸。別瘋狂戰略部署瞭,每年波動太大。這個榜單雖然在國內統治力沒問題,現在基本用人單位都在看。甚至被排擠在一邊的美國留子也偶爾看。但你不能左一槍右一槍的,來回拉扯啊,心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