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個國傢的外交使節前往克裡沃羅格,悼念本月4日俄羅斯導彈襲擊中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孩子們。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佈裡奇特·佈林克再次發文,這次倒是提到瞭俄羅斯,“今天,我向4月4日在克裡沃羅格發生的俄羅斯集束導彈襲擊中遇難者的親屬表示哀悼,其中包括9名兒童。這次可怕的襲擊凸顯瞭全面停火和公正持久和平的緊迫性。”

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本不在意這些“小事”,隻是不滿克裡姆林宮在“能源停火”期間屢屢違反協議,但也就這樣瞭,沒有采取任何有力的實質性行動向克裡姆林宮施壓,更不在意烏克蘭平民、孩子們的死亡,血很冷。

相關統計顯示,從3月25日到4月8日,也就是所謂“能源停火”的前15天理,死於俄軍空襲的烏克蘭人比之前同期要多:在此期間,俄軍總計對烏克蘭城市發動瞭6次大規模襲擊,造成36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兒童。

瑪格麗塔·波羅文科,烏克蘭武裝部隊第3突擊旅第2營戰鬥醫護兵,4月5日陣亡,4月11日,瑪格麗塔·波羅文科將葬在傢鄉克裡沃羅格中央公墓的榮耀巷(Alley of Glory)。

“你隻和我們一起走過瞭一段路,但在這段時間裡,你成功地成為瞭不可替代的人,成功地成為瞭自己的人——贏得瞭信任、尊重和愛。你不懼怕責任,總是信守諾言,做得比要求的更多。你在執行戰鬥任務時犧牲,你手握武器,帶著尊嚴死去。"

瑪格麗塔·波羅文科今年31歲,澤連斯基的老鄉,1位藝術傢,先後畢業於第聶伯戲劇和藝術學院、烏克蘭國立美術和建築學院,戰爭爆發前就已經頗有名氣,戰爭爆發後改變藝術風格,作品反映戰爭的殘酷。
“我畫瞭一個女孩,像天使一樣飛過房屋,她飛越瞭這個世界的醜陋,俄羅斯人是來與人類作戰的怪獸。”

2024年,這個漂亮的烏克蘭藝術傢開始參與志願活動和醫療撤離工作,尤其是撤離受傷的烏軍官兵,十分積極,最終選擇正式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戰友們說她“聰明、勤奮、有動力”,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以無私奉獻和超出職責要求的表現而著稱。
有朋友留言,以後不要發這些瞭,看瞭受不瞭,我明白這些朋友的感受,因為我在看這些東西的時候也很難受,眼睛不舒服,鼻子發酸,但我還是要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知道這些英雄的榮耀,不管是已經離開還是仍在戰鬥,英雄們保衛的不僅僅是烏克蘭,也是心中那份正義。

正義,好像是很可笑的一個東西,尤其是前兩天的文章,一些朋友轉發到瞭微信群,有支持我的,也有覺得我傻的,我承認自己是挺傻的,但要我放棄心裡這個很可笑很傻的東西,還真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如果連這個東西也丟掉,我活著還有什麼價值呢?

人活著,總得堅持些什麼,我支持烏克蘭,敬重這些英雄們,包括那些僅僅隻是在精神上支持烏克蘭的朋友們,原因無他,因為他們跟我一樣可笑一樣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