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見!”美國戲迷在綿陽,與川劇結緣二十年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帶來絲絲熱氣。不斷有戲迷前來,他們熱情地與葛安喬打招呼,“美國朋友,歡迎你來看川劇”。葛安喬用滿臉的微笑回應,並送上一句,“你好”。

  這是4月8日下午,綿陽城區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當天將演出川劇大幕戲《寶蓮燈》第一集,來自美國的葛安喬吃過午飯就趕瞭過來,這也是他此次中國之行在綿陽看的第4場川劇演出。

  今年42歲的葛安喬,英文名Andrew Gorrill。從2006年在綿陽高校擔任外教期間與川劇偶遇,他與川劇結緣已有20個年頭。

二十年前的偶遇:

這是中國最精彩的藝術

  川劇打擊樂聲在14時響起,演員在幫腔聲中登臺,川劇大幕戲《寶蓮燈》第一集正式開演。舞臺上長袖飛舞,葛安喬拿出手機,錄制瞭一段小視頻。

  葛安喬與川劇的緣分始於2006年秋的一個周末。當時他是西南科技大學外教,路過鐵牛街時,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劇場傳出打擊樂、唱腔,他感覺“與美國的音樂不一樣”,就好奇地循聲而去,“聽不懂演員唱的什麼,但聲音很好聽,衣服很漂亮”。

  那之後的每個周末,葛安喬都要走進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對川劇的瞭解也越來越全面。他的傢鄉美國,“很多傳統文化,隻有在書上才能看到瞭”,而川劇“歷史悠久,藝術風格很豐富,是中國最精彩的傳統藝術”,川劇演員都很厲害,“每天要演不同的劇,扮演不同的角色”。

  此後10年間,葛安喬在綿陽從事外教工作的單位幾次變動,但川劇始終是他的周末密友。在他的眼裡,綿陽不僅有美景、美食,還有好看的川劇,為此他將微信名改為“andy-zai-mian-yang”,以此證明“我是誰”,表達綿陽在他心中的分量。

  2015年7月,葛安喬結束在綿陽的外教工作返回美國,改行從事軟件設計,但川劇一直讓他念念不忘。幾年後的春夏之際,他專程從美國飛到中國,在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看瞭一周的川劇演出”。

屬於自己的假期:

這是我的中國川劇周

  舞臺上的唱腔,間或響起的打擊樂,讓葛安喬沉醉其間。不時有戲迷跟著戲樂搖頭晃腦地輕輕哼唱,也讓他再次深刻感受到“川劇藝術在民間的影響力”。

  之後,葛安喬與川劇之約中斷瞭4年。有朋友建議他在網上搜索演出視頻“解饞”,但他果斷地拒絕瞭,“現場看最有感覺,有機會我還要去中國看川劇演出”。

  葛安喬的愛人是一名教師,知道他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喜歡看川劇。2024年4月,愛人與他商量,將4月的假期給他自由支配,到中國看川劇,這讓他特別高興,“這是屬於我自己的假期”。

  那次的假期有11天,葛安喬拿出一大半時間,到天青苑“把幾年沒看的川劇補瞭回來”。時隔4年再見川劇,他感覺自己與川劇的距離越來越近,很多戲迷也沒有忘記他,與他熱情交談,介紹當天演出劇目的劇情和角色。

  2024年4月的那次假期,葛安喬將其視為他自己的“中國川劇周”,這也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川劇迷,對川劇的真情表白。2025年4月2日,他如約再到中國,並於4月4日抵達綿陽。從4月5日開始,他每天下午都會走進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享受“等待瞭一年的川劇時光”。

中國文化很精彩:

希望更多人愛上川劇

  演出在16時結束,葛安喬與戲迷一起鼓掌,還連聲說,“非常好,很精彩”。

  不少戲迷都知道,葛安喬將在4月9日從成都返回美國,大傢問他明年會不會再來。葛安喬說,“明年還是這幾天,我們在這裡見”。一位戲迷與他相約,“明年多安排點時間,高速也通瞭,我陪你去遊九寨溝”。

  戲迷的熱情,讓葛安喬感動不已。自從2006年在綿陽與川劇結緣,他收獲的不僅僅是戲劇帶給他的感動,還有川劇故事對他內心的觸動,“很多川劇故事都很有意義,我特別喜歡《王婆罵雞》《白蛇傳》,昨天演的《高三娘上墳》我看瞭兩次”,他還用不太熟練的中文說出劇情作為證明。

  2015年7月回國前,葛安喬在天青苑川劇演藝中心登臺客串瞭一個角色。時隔10年,有好幾位戲迷都記得他的那次經歷,認為那是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葛安喬說,那次演出是他最珍貴的人生記憶。

  葛安喬的手機裡,拍攝瞭不少川劇演出劇照和短視頻,他將把這些帶回美國,與傢人和朋友分享,讓更多的美國朋友認識川劇、瞭解川劇。

  葛安喬與川劇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女兒今年剛滿4歲,他計劃再過幾年,帶著愛人和女兒加入他的“中國川劇周”,讓她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以川劇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涪江觀察記者 張登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