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強化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功能。
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西至深圳坪山,東至大亞灣中心區,北至惠陽,是大亞灣開發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中心、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國內一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聚區的主陣地之一。連日來,該走廊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西側樟浦村44.89公頃的連片土地上,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項目5號架空停車樓建至6層、凱豐精密基地加速建設;東側新畬村坪山河生活廣場進入主體沖刺,6月試運營後將成為科技創新走廊首個產城融合示范配套……
近年來,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大亞灣西區街道以盤活低效土地為抓手,推動全區產業佈局、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戶致富增收三方共贏。當前,位於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兩側的樟浦村和新畬村,通過共建“產業+民生”項目的形式,實現村集體收入大幅度增長。
樟浦村
村集體收入預計增長5倍
“下個月就要封頂咯!”日前,記者走進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項目施工現場,工程車輛往來有序,機械轟鳴震耳欲聾,處處湧動著建設熱潮。此前,該項目6號動力站剛完成主體封頂,如今這裡又將迎來新的建設節點。
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是新興產業園(樟浦)項目加速推進的生動寫照。樟浦村毗鄰深圳坪山,位於大亞灣正在建設的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上,區位優勢顯著。過去,該村的土地各自分散,且一直處於閑置或低效利用狀態。面對這一土地利用難題,西區街道推動樟浦村將零散分佈的土地整合形成49.28萬平方米的連片土地,聯合國企打造新興產業園(樟浦)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引入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凱豐精密零件生產基地、德達醫療集團年產18萬套醫療設備產線、愛力智控液壓智能裝備制造等項目。

位於新興產業園(樟浦)項目內的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項目效果圖。
新興產業園(樟浦)項目采用“政府主導+村集體出地+國企出資”合作模式,以連片開發破解土地無序分散導致的低效難題。以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項目為例,該地塊收儲前為露天洗砂場,長期面臨生產設備落後與產業碎片化發展的難題。通過國企統一配建標準化廠房、引入高端產業,現已成為新能源裝備核心承載區,項目達產後預計年產值35億元。連片開發的規模化效應不僅推動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促進瞭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瞭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品質。
“隨著項目的開發實施,樟浦村的村集體收入預計將從不足1000萬元提升至6000萬元,收入增長瞭5倍。”西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興產業園(樟浦)項目不僅增加瞭產業用地、優化瞭產業佈局,還改變瞭小散亂污的市容市貌,實現瞭部門、社會、村集體和村民四方共贏。具體而言,項目達產後,村集體土地年產值預計從不足1億元增值至約64億元,年稅收預計從不足1000萬元增值至約3.18億元,同時為村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新畬村
農貿市場意向簽約已達30%
在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東面,新畬村與多個商住樓盤共同構成瞭生活聚集區,過去因缺乏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居民買菜需前往1公裡外的地方,且片區內有不少閑置土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目前,新畬村新金村民小組聯合周邊樓盤利用片區內的閑置土地共同建設坪山河生活廣場,這一舉措不僅能滿足周邊居民日常買菜、購物等生活需求,同時也為未來科技創新走廊的人才引進提供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
“坪山河生活廣場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於今年6月啟動試運營。”作為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方,廣東民宇代建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鎮忠介紹,項目一期重點圍繞居住配套功能打造,將建設農貿市場、餐飲店鋪以及各類商鋪。二期項目計劃打造鄰裡中心。兩期項目完成後將形成一個集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居住區商業中心,全方位滿足居民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閑”的居住配套需求,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務。

新畬村坪山河生活廣場效果圖。
從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該項目采用“村集體出地+民營企業出資”的合作模式,新畬村新金村民小組將2.3萬平方米的土地20年使用權出租給合作企業,企業負責建設一棟農貿市場以及一棟鄰裡配套與商業配套設施。項目落地後,將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40萬元的收入,為新畬村的蓬勃發展註入強大動力。
在項目運營方面,一期項目采用“農貿市場+餐飲服務”雙循環的創新運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餐飲商戶能夠直接在農貿市場內挑選新鮮食材用於烹飪,從而實現瞭餐飲與食材采購的無縫對接。目前,農貿市場的招商工作進展順利,意向簽約率已突破30%,眾多商戶為瞭搶占先機,早早支付瞭定金以鎖定優質攤位。周鎮忠說,後續他們會根據村民的具體情況,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為村民提供專業化的運營指導。
來源: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何躍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