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鐘“生命拔河”,看成功救援背後的綿陽警醫聯動

  4月7日18時30分,綿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臺的電話鈴聲急促響起。電話那頭,一名男子語氣低落,稱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接警員迅速聯動心理醫生,開啟“警醫聯動”機制,一場驚心動魄的35分鐘“生命拔河”就此展開。

  爭分奪秒 聯手開展生死營救

  “警察同志,我不想活瞭,可以幫我通知我的傢人處理我的身後事嗎?”聽到對方的話,接警員董浩迅速調整狀態,溫和地安撫男子情緒,同時巧妙引導其交流,很快就鎖定男子身處高水川交大橋橋中央。董浩飛速記錄關鍵信息,向同事示意通知附近民警火速出警。過程中,董浩緊急啟動“警醫聯動”處置機制,聯動新開通的“12356”心理援助熱線,讓24小時在線值守的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醫生與報警人直接對話。

  “你身邊有沒有可以坐下的地方,有啥困難都能跟我們講,我們肯定幫你解決……”在心理醫生的疏導下,男子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為現場處置爭取到關鍵的時間。

  35分鐘後,報警臺接到處警民警反饋消息:人已救下,暫無生命危險。這場扣人心弦的救援行動圓滿落幕。

  秒級響應 構建高效救援體系

  這次成功救援的背後,是綿陽“警醫聯動”高效機制在默默發力。該機制具備秒級響應作戰鏈,一旦接到類似輕生的緊急警情,警方迅速鎖定報警人位置,周邊警力隨即趕赴現場,同時聯動心理援助熱線,實現閃電式響應,緊緊抓住救援黃金時機。

  接警員與心理醫生緊密配合,實現專業互補,激發出1+1>2的強大救援效能。民警到現場維持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心理醫生通過專線介入,彌補傳統接警中心理幹預缺失的短板,降低報警人采取極端行為的風險,彰顯“科技+心理”融合處置的優勢。

  110報警服務臺、轄區處警單位和心理援助團隊無縫對接,短時間內就能一氣呵成完成“接警—定位—幹預—救援”全流程,極大提升應急處置效率。自該機制運行以來,已成功處置多起求助警情,成為守護市民生命安全的堅固盾牌。

  持續優化 夯實生命安全保障

  “‘警醫聯動’機制是從2024年5月25日起正式推行的。”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副主任馮鏡臣介紹,機制運行後,警醫雙方除紮實做好“線上幹預、線下聯動”工作外,還在不斷拓展工作內容。心理醫生定期對110接警員開展專業培訓,提升接警員心理危機幹預能力,充分發揮公安及時性與醫護專業性的特點。

  “心理專業力量的融入,能助力更多求助者走出情緒困境,為線下應急處置創造有利條件。”馮鏡臣說,市公安局將持續探索完善“警醫聯動”機制,深度融合“12356”心理援助熱線與110報警服務臺。同時借助新媒體宣傳和舉辦講座等方式,推廣12356熱線功能,引導群眾在遭遇心理危機時主動尋求專業幫助,從源頭上減少極端事件的發生,讓這根生命救援的紐帶愈發堅韌。

(唐超 涪江觀察記者 劉晏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