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饅頭變成“土豆”,還有拿鐵、草莓、南瓜等各種風味……當西點店琳瑯滿目的面包、蛋糕不斷“上新”,傳統的中式面點——饅頭也在悄然改變。
在重慶兩江新區,一傢名為“饅頭超人”的小店將饅頭做出瞭新花樣,主理人馬娟帶著“忠於傳統,不止傳統”的創業理念,研發制作各類口味、形態的饅頭。短短3年,“饅頭超人”成功在重慶碳水市場站穩腳跟,而馬娟和饅頭的故事正漸入佳境。

馬娟。受訪者供圖
“港漂”6年
重慶妹子回傢鄉創業賣饅頭
走進兩江新區翠雲街道“饅頭超人”工廠,熱氣裊裊的麥香撲鼻而來。操作間裡,工作人員在機器幫助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打面、切面、裝盤等工序,不一會兒,一個個饅頭就要送進蒸房“變身”。
“這是雲南大理的食用玫瑰,用來做我們的紫米玫瑰饅頭。”馬娟一邊撥弄玫瑰花瓣,一邊介紹道。
頭發一絲不茍挽進發帽,一身白色工作服平整熨帖,說話幹脆利落、做事雷厲風行,80後馬娟身上有重慶妹子幹練、風風火火的特質。一手創辦“饅頭超人”品牌也源於她對美食的熱愛。

工作中的馬娟。周舒曼 攝
2011年,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完碩士學位的馬娟留在瞭香港工作。彼時的她,雖然從事金融行業,卻酷愛烘焙。平日裡,馬娟喜歡泡在書店看各種食譜書籍,也會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烘焙活動,或是自己在傢“玩面粉”。
“那時我經常把自己的作品上傳社交網絡,得到過品牌方點贊。”馬娟說,起初她做面包、蛋糕類的西點較多,而香港多元化的社會環境讓她萌發一個想法——對中國傳統面點饅頭進行革新。


馬娟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烘焙作品。受訪者供圖
2015年,結束6年“港漂”生活,馬娟回到瞭傢鄉重慶。“因為愛情。”說起回渝的原因,馬娟一臉坦率,“我以為距離是情感的阻礙,但後來明白其實是兩個人不合適,所以最終分手。”面對感情,馬娟誠實勇敢,亦如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時過境遷,如今的她已結婚生子,有瞭自己的幸福傢庭。
回到重慶後,馬娟依然在金融行業工作,但心中關於“饅頭創新”的想法仍未熄滅。2022年,不顧身邊親朋好友的“不看好”,馬娟決定創業——在照母山一小區角落開起饅頭店。

馬娟的第一傢“饅頭超人”店鋪。受訪者供圖
“一千塊錢的月租,三十平米的空間,零自然人流的區域,這是‘饅頭超人’的第一傢店。”馬娟還記得,那時候自己一人身兼數職,既是做饅頭的師傅,也是客服、雜工和美工,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深夜一兩點,日子雖然辛苦,卻幹勁滿滿。
創新融合
天南地北尋找食材“改裝”饅頭
與傳統的饅頭店鋪不同,馬娟的“饅頭超人”定位為:忠於傳統,不止傳統。“面包、蛋糕可以做得有品質有創意,饅頭為什麼不可以?”在馬娟的創新嘗試下,各類新中式饅頭“橫空出世”。
包著土豆餡的“勒是土豆”、口感豐富的“椰酥拿鐵”“草莓乳酪”,甜而不膩的“南瓜蜜薯”“芝麻平方”……三年間,馬娟推出瞭50多種口味的饅頭,單價在3元至8元不等。新奇、好看讓“饅頭超人”迅速出圈,而留住客源的是健康的食材和好的味道。

“饅頭超人”部分產品。受訪者供圖
新疆的面粉、甘肅定西的土豆,雲南墨江的紫米、法國法芙娜的巧克力……出於對美食的熱愛,馬娟對食材的要求幾近苛刻,每年都要天南地北地尋找優質食材。
“每一款產品就像我的‘孩子’,經過瞭反復打磨和研究。”馬娟說,她並非為瞭創新而創新,所有饅頭都采用傳統老面發酵,堅持不添加保鮮劑、防腐劑,而不管是包饅、卷饅還是圈饅,產品最終呈現形式都是食材與面粉經過反復測試後的最佳組合形態,目的隻有一個——保留食材的最佳口感。

工作中的馬娟。程蜜 攝
“創業的崩潰在每時每刻。”談到創業遇到的困難,馬娟脫口而出。在馬娟的手臂上,看得到米粒大小的燙傷疤痕。“這就是我們重慶人口中的‘巴倒燙’。”馬娟笑著說,創業之初,沒有機器的輔助,為瞭讓紅豆沙饅頭吃起來香甜綿密,她會堅持炒3個小時的紅豆,“紅豆從熱鍋裡跳起來,蹦到手上疼得很”。
這樣的“崩潰時刻”,讓馬娟越挫越勇。2024年,“饅頭超人”推出瞭烏米葉饅頭,這是馬娟在江蘇宜興的山裡尋得的食材。“每次滿懷期待地把饅頭送進蒸房,出爐卻不成型,很崩潰。”馬娟說,反復試驗瞭兩個多月也未能成功,後廚的員工都勸她放棄。但“較真”的馬娟不服輸,她重新調整食材的處理方法,深夜一個人在廚房裡“倒騰”,功夫不負有心人,烏米葉饅頭最終成功上市,清香口感獲得顧客的一致好評。
市場追捧
單日最高銷售額超10萬元
從30平米的小店,到如今有1000平米的工廠,從一人包攬所有,到有30多名員工,“饅頭超人”的轉折點發生在2024年。

馬娟會在工作過程中拍攝視頻,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程蜜 攝
隨著訂單量的日益增多,馬娟意識到,小店的產能和空間已經超負荷,她亟需尋找新場地。好運眷顧瞭努力的人,2024年初,通過客人介紹,馬娟認識瞭重慶梅福軒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梅明強,這個踏實做餐飲20多年的“70後”與馬娟一拍即合,表示願意提供1000平米的自有工廠。
“小馬老師和我一樣,最看重的是食材和味道,希望做客戶認可的健康、有品質的產品。”梅明強說,他將工廠交由馬娟打理,除瞭“饅頭超人”品牌,馬娟也負責其供應鏈的包點制作,甚至將這條原本虧損的產品線轉虧為盈。

“饅頭超人”直播。周舒曼 攝
在“饅頭超人”工廠,所有區間都規范整潔,蒸房、發酵室、原料庫房、化驗室……一條成熟、完整的生產線忙碌運行,一天最多能賣出數千份饅頭。“現在是內容時代,我們也要積極擁抱變化。”馬娟說,“饅頭超人”90%客源來自於線上,分佈全國各地,因此,她積極拓寬線上銷售渠道,開設品牌社交賬號,並堅持每天直播賣貨,“我們做得好的時候一天銷售額可以突破10萬元”。
除瞭賣饅頭,如今的馬娟也是大傢口中的“小馬老師”,她開設瞭培訓課程,將“饅頭超人”的制作工藝傳授給更多的人。“隻有‘授之以漁’,才能拓寬市場。”馬娟從不認同“撐死徒弟,餓死師傅”,相反,她希望以此讓新中式饅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饅頭超人”饅頭。程蜜 攝
走過3個春秋冬夏,“饅頭超人”如今在重慶擁有兩傢店鋪。從最初覺得“隻要有人買就行”,變成現在天天被客人“催更”新品,馬娟和饅頭的故事漸入佳境。今年,馬娟又有瞭新動作,她要在光環開第三傢“饅頭超人”,專註老重慶風格的面點,還原小時候爺爺奶奶的味道。
四月的重慶,陽光明媚,空氣中有瞭初夏的味道。在水汽氤氳的蒸房裡,馬娟看著新鮮出爐的饅頭,想著它們會被送往全國各地。
“做好當下,打磨出更多貼近生活所需的產品。”對於未來規劃,馬娟並沒有太多“宏圖大志”,正如她三年前決定將店鋪取名“饅頭超人”,她的目標是帶著一顆匠心,做饅頭界的“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