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灌陽縣志》人物篇之九十六:鄧昭、戴敏琮

鄧昭號曙樓。其父錫仲構水竹莊書齋,懸額講堂,顏曰 "一經",葢以一經教子也。昭承庭訓,學問淵博,湛深經術。學使孫公欽昂梓其文於試牘中。同治丁卯鄉試,首場三藝以詩、書、易詁題,主司閱其文大加欣賞,因額滿抑置副車。嘗肄業榕城,與同邑唐公景崧三太史吟壇唱和,詩篇最夥。而其門下士則貴州學政韋業祥尤為高足雲。

譯文:

鄧昭,號曙樓。他的父親鄧錫仲建造瞭水竹莊書齋,在講堂懸掛匾額,題寫 "一經" 二字,大概是用儒傢經典來教育子弟。鄧昭秉承父親的教誨,學問淵博,精通儒傢經典。學政孫欽昂將他的文章刻版收錄在考試文集中。同治六年(丁卯年)鄉試時,首場考試題目涉及《詩經》《尚書》《周易》的訓詁,主考官閱讀他的文章後極為贊賞,但因錄取名額已滿,將他列為副榜。鄧昭曾在榕城書院求學,與同鄉唐景崧等三位翰林學士在文壇頻繁唱和,留下許多詩篇。他的學生中,貴州學政韋業祥是最為出色的弟子。

戴毓琮,字瑞卿。十餘歲工書法,能詩文。入庠甫弱冠,中光緒己卯科舉人。五上春官,丙戍、庚寅兩科房薦,卒不第。嗣主龍川講席。後以大挑二等署慶遠教授。年三十六卒,士林多惜之。著有《燕遊草》《榕城唱和集》各一卷,藏於傢。

譯文:

戴毓琮,表字瑞卿。十多歲時就擅長書法,能夠創作詩文。進入縣學時剛滿二十歲,隨後在光緒己卯年(1879年)考中舉人。五次參加京城會試,丙戌年(1886年)和庚寅年(1890年)兩次獲得考官推薦,但最終未能考中進士。後來主持龍川書院的教學工作,之後通過"大挑"選拔制度獲得二等成績,被任命為慶遠府教授。三十六歲時去世,文人群體都為他感到惋惜。著有《燕遊草》《榕城唱和集》各一卷,收藏在傢中。

編者按:

鄧昭,璃碧洞人。戴毓琮,三樹人。

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灌陽人在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