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征關稅後,歐盟一通電話打過來,主動對華求合作

600架中國飛機湧入歐洲,法國卻出手,堵住歐盟努力得到的機會

在這場全球貿易角力中,特朗普總統的政策猶如一顆不斷變化的彈珠,在世界經濟的巨大機器中掀起層層波瀾。他執意推行的“對等關稅”並非簡單的數字博弈,而是攪動瞭國際貿易的暗流。

如今,隨著特朗普的政策一再變臉,歐盟領導人逐漸意識到,與其將希望寄托在這樣一個難以預測的夥伴身上,不如“向東看”,誰料,法國此時卻做出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特朗普關稅造成混亂後,歐盟更傾向於解決先前矛盾,恢復對華合作,而不是與美國結盟)

1、效仿俄羅斯,歐盟“向東看”

而在這條“向東看”的道路上,歐盟可謂是瞭借鑒俄羅斯在美國制裁下成功轉型的經驗。

幾年前,美國與西方國傢對俄羅斯采取瞭強硬的制裁與政治施壓,試圖在地緣政治上最大程度地削弱其影響力,尤其是在歐洲地區。

然而,這種激烈的策略反而促使俄羅斯調整其外交方向,開啟瞭"向東看"的新篇章。

具體來說,俄羅斯迅速與亞洲國傢加強聯系,通過發展與中國、印度等國的經貿關系,成功實現瞭經濟的穩定和多樣化。最終得以在外部壓力下,依舊穩住瞭自己在全球新格局中的位置。

事實上,歐盟會做出這樣的戰略調整,也並不難理解。

特朗普宣佈的加征關稅政策不僅意在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更是試圖重塑貿易規則,以強化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這種單邊行動不但使國際市場風聲鶴唳,也直接刺激瞭歐盟對於自身貿易多元化的迫切需求。

(歐盟正考慮設定電動汽車最低價格,來推動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

2、歐盟對華有所求?

比如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果斷行動,與中方的快速通話,標志著在面對美國反復無常的政策下,歐洲正加緊尋找新的經濟支點。

與此同時,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協商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雙方同意通過設定電動汽車最低價格的新方案來取代原有的反補貼稅。

這一創新舉措,從長遠看來,不僅可以促進歐洲新能源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也為中國電動車企業在歐洲開辟瞭新的市場空間,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

此外,也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歐盟市場的進一步拓展鋪平瞭道路。面對歐洲對中國動力電池依賴度日益加深的現狀,尤其是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使得這一合作可能為未來的中歐經濟關系奠定新的基礎,背後預示著中歐之間在高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

這無疑再一次表明,歐盟已經認識到,隻有全面加強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聯系,才能在不確定的未來中立於不敗之地。

(法國財長隆巴爾擔憂中國商品大量湧入,所以正密切監控中國貨物流動)

3、法國出手,堵住合作通道

然而,這一趨勢在歐洲內部卻引發瞭不同的聲音。

法國成為這個例外,其直接出手,堵住瞭歐盟好不容易求來的合作機會通道。《聯合早報》報道稱,巴黎方面認為,中國商品大量流入可能對歐洲市場的穩定造成沖擊,對此,他們在各個層面展開瞭監控與防堵措施。

其實,法國的顧慮並非空穴來風。鑒於特朗普增稅大棒揮向全球的同時,卻對中國保持瞭額外的高稅率,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商品,將可能大量湧向歐洲市場。

據法國財長隆巴爾列出的數據,每天將近有600架中國大飛機滿載商品飛向歐洲。因此,他建議通過分析商品流動設定配額、嚴格執行增值稅和質量標準,以抵禦可能的市場沖擊。

在此情況下,馮德萊恩的態度明確且堅定。在她看來,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經濟選擇,更是一種戰略轉向,是歐盟在全球博弈復雜化背景下的必不可少的自我調適。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特朗普實施關稅政策後,她第一時間與中方通電話,尋求新合作)

4、歐盟的轉向,隻是一個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說,歐盟轉向亞洲,隻是一個開始。

過去幾年,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和揮舞關稅大棒的策略,不僅讓歐美之間的傳統盟友關系蒙上陰影,也使歐洲開始重新審視其全球合作夥伴網絡的多樣性與穩定性。

而中國以龐大的市場潛力與穩定的經濟增長,成為瞭一個不可忽視的選項。

換言之,歐盟“向東看”,其實並非簡單復制俄羅斯的經驗,而是基於自身特有的經濟體量與市場需求進行的選擇。這樣做的最大益處在於尋求一種新的平衡——既可以繼續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又能通過亞歐合作構建一個相對獨立、穩固的經濟體系。

這樣,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歐盟都能在兩極力量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但不管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歐盟已經邁出瞭調整與轉型的重要一步,這步伐無疑會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秩序的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