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寧銀庫電站(裝機容量:3200kW,毛垟港幹流)
庫區鳥瞰 供圖 陳葉旺
通訊員 蔣碩漱——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南山地,水能資源豐富,是全國首個“中國農村水電之鄉”,農村小水電年均發電量10億度,產值近5億元,稅費收入占該縣縣級財政收入8%,是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撐。
2019年1月,水利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國傢能源局聯合部署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景寧迅速行動起來,立足實際,探索創新,立即啟動水電站的清理整改,開展行業整治提升,並於2020年7月底全面完成。“我們縣已經全面完成全縣水電站的清理整改,全域小水電都已實現綠色生態化運行,並形成瞭一套完善的長效化管理機制。”景寧縣水利局局長周恩介紹到。
水利部多次肯定景寧水電行業清理整改做法
水利部多次肯定景寧水電行業清理整改做法,浙江省水利廳水電中心評價景寧:景寧縣的水電工作開展高度符合上級文件要求,是全省響應度最高,行動最快的縣,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在四部委聯合部署該項工作之後,景寧縣立即按照國傢、省級的部署要求,啟動清理整改工作,第一時間邀請水利部專傢組耗時6個月編制完成全省首個縣級水能資源規劃(修編),同時編制瞭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這份規劃對合理開發利用全縣水能資源進行瞭專業性分析,為全縣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提供指引。”該縣小水電工作負責人梅榮柱說。

景寧嶺頭橋電站廠房及發電尾水
(裝機容量:6400kW,傢地溪)
(《小水電》 趙建達 攝)
對“審批手續不全”的小水電站,實行備案制水電站竣工驗收
“審批手續不全”小水電行業存在的全國性問題,也是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中的重點。
2019年4月,針對這一全國性歷史遺留問題,景寧探索創新,率全國之先對符合現行驗收標準的電站實行備案制水電站竣工驗收:
對歷史上由於審批手續不全而“未驗收”的電站進行安全檢測與評價,組織專傢審定,由水利部門簽批備案登記表後視同通過竣工驗收。
全縣先後陸續瞭開展75座電站的備案制竣工驗收,並作為先進模式在全市進行推廣。
【E小水電】小編認為備案制非常具有創造性。
積極申報「綠色水電」
基於“統籌規劃水能,綠色生態轉型”的思路,景寧對全域161個水電站科學制定改造“一站一策”實施方案。依據每個電站的點位、功能、優勢、存在問題等特性,逐站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融合生態化改造、綜合利用改造、智能化改造等手段,加速水電站綠色升級轉型。
目前,全縣161座水電站已完成綠色整改升級,其中,停運退出電站10座,整改升級151座。據統計,全縣已有8座電站成功創建國際綠色小水電,經宣傳發動,今年有24電站積極申報綠色水電。
著手建立「水電生態」運行模式
綠色轉型,久久為功。景寧以此次小水電清理整改為契機,落實長效化運行管理機制,促進小水電生態運行和綠色發展長效機制的建立。
秉持著“生態優先”的理念,景寧著手建立水電生態運行模式。
先是全域統籌調度,成立縣級調度中心,遵循“電調服從水調,水調服從生態需求”的原則,綜合考慮經濟性、河道生態需水等因素對全縣電站進行統一指揮調度。
再是逐站制定標準,依據河流生態需水量,核定每座電站生態流量下泄標準,協助建設生態流量設施,通過實時生態流量監測、在線視頻監測、靜態圖像抓拍等方式全面監測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情況,對毛垟港、標溪港、英川港等關鍵流域采取實時流量加在線視頻監測重點監管。
2020年9月初,全域151個電站169個取水口的泄放流量監測實現瞭全覆蓋,並成立瞭視頻監控中心,鏈接電站數據渠道,進行統一監管。

景寧芎岱樓電站發電廠房尾水及下遊河段
(裝機容量:4000kW,傢地溪)
(《小水電》 趙建達 攝)
編制《景寧畬族自治縣小水電安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為實現對小水電站綠色發展的長效化監管,景寧已出臺瞭《景寧畬族自治縣小水電安全管理辦法》,目前正在編制實施細則,對不同等級小水電調度規則、生態流量、年檢要求等方面進行細化,同時制定相應獎懲辦法。
啟動建設智慧水電系統
2020年,景寧通過招標委托移動運營商以租代建進行專業化監管,還將所有電站運行數據接入麗水智慧水電管理平臺,實現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監管。
行穩致遠,進而有為。目前,景寧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水電行業長效管理機制,但長效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
近年來,景寧已經啟動建設智慧水電系統,將進一步探索實現全流程、全過程、全要素的智能管理模式。下一步,景寧先將結合實際運行情況,持續優化長效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