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母艦領域,部分軍迷朋友們經常會存在某些小小的誤區。舉例來說,早年間很多人都篤定“唯有核動力航母才能運用電磁彈射器”。但“福建艦”的誕生,證明瞭常規動力“超級航母”,同樣可成為電磁彈射器的搭載平臺。還有,諸如“核動力航母一定比常規動力航母先進”一事,其實也是個誤區。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隻是動力形式和性能側重不同。僅以服役期內的在航率和大修所需時長這兩點來算,其實常規動力航母要比核動力航母有優勢得多。於是,今天要聊的也是個誤區,那就是“電磁彈射器一定比蒸汽彈射器更加優越”。

“福建艦”完全體預想圖
我們知道,在國內於早年間發展航母彈射器時,其實是把蒸汽彈射技術和電磁彈射技術作為兩個獨立的科技線並行發展,二者並不存在實質性的“誰比誰更優先或更重要”。原因很簡單,對於“全球航母俱樂部”中的年輕成員中國來說,無論是搞蒸彈還是搞電彈,咱們差不多都是“從0開始”。在“福建艦”這裡,最初也是打算上蒸汽彈射器,隻是由於電磁彈射技術的發展取得瞭較大的進展,達到瞭可裝艦運用的程度,故中國首艘彈射型航母就一步到位式地采用瞭電磁彈射器,跳過瞭蒸彈時代。

艦載機被蒸汽彈射系統放出的蒸汽所包圍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繼“福建艦”之後未來更多的國產航母,也將是彈射型航母,且幾乎100%地都搭載電磁彈射器。於是乎,當年國內同樣砸下不菲經費研發出的蒸汽彈射器技術,就隻能轉入技術儲備並在資料櫃中做永久封存嗎?答案或許也未必。一種可能性在於,我們也許可把蒸汽彈射器作為一種外貿型裝備,推銷給一些在人民海軍之後步入“全球航母俱樂部”的國傢。

蒸汽彈射器放飛艦載機
再想得誇張些,目前國內無比旺盛的造艦產能,足以滿足部分潛在用戶打造更大噸位水面作戰艦艇的能力,如可搭載彈射器的“外貿型航空母艦”。對於有這方面需求且具備付款能力的用戶,它們訂購搭載瞭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的可能性,其實還真不是0。

任何國傢都希望擁有航母
畢竟,拋開實際需求和付款能力不談,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於,“但凡是有海軍的國傢,都會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於是反過來想,要麼是對航母有較大需求的國傢,要麼就是“錢多到可以無視需求”的國傢,或將成為外貿型航母、至少是蒸汽彈射器這一子系統的潛在買傢。

法國“戴高樂”號就是中型蒸汽彈射型航母
同時應該看到,相比起科研攻關能力強大且在航母發展之路上的“心氣”極高的世界級大國中國,全球大多數國傢對航空母艦的需求,都不是為瞭去打一場“確定未來幾十年內的全球海上戰略格局的遠洋決戰”。對於它們來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區海上戰略格局的中型和輕型航母,基本就夠用瞭。

“四川艦”下水儀式
而在這方面,對艦內電力系統的佈局和先進程度要求極高,且因是全新產物故技術風險略大的電磁彈射器,其實並不適合中小噸位航母。倒是被一些人認為“不夠先進”的傳統產物蒸汽彈射器,更有可能獲得相關國傢的青睞。當然瞭,不隻是裝到航母的身上,不排除會有某些國傢受中國推出的“全球首款電磁彈射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的啟發,試圖獲得綜合戰力比航母低一個量級,但成本也更低的“蒸汽彈射型兩棲攻擊艦”。

航母或將在未來逐步普及
這樣想來,當下全球擁有蒸汽彈射器技術的國傢有且隻有兩個,即中國和美國,這就讓我們在潛在市場中有瞭不小的競爭力。正如潛艇和“神盾艦”正在全球各國海軍中逐步普及那樣,誰都不能打包票地說,未來航空母艦不會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傢中的制式裝備。待到那時,說不定中國的機會就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