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玩法也出現瞭變化。
聚焦整個機圈,除瞭國產手機廠商都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之外,蘋果也直接打出瞭“價格牌”,庫克徹底不裝瞭。

都知道,蘋果iPhone素以“保值”著稱,價格也極其穩定。在巔峰時期,蘋果iPhone的溢價也很高,基於此,蘋果對於“價格戰”十分不屑,即使進入瞭中國市場,也沒有“入鄉隨俗”,獨樹一幟,價格堅挺。

但在蘋果iPhone引領的智能手機時代,人傢的產品有創新、有技術,體驗確實更好,價格貴一點,消費者也是能夠接受的。然而,近幾年的蘋果iPhone似乎有些黔驢技窮瞭,甚至被消費者貼上瞭“缺乏創新”的標簽,這就有點諷刺瞭。

現如今,蘋果iPhone似乎有些“德不配位”,對比更具有創新力的國產手機,iPhone的優勢也越來越小瞭,在價格低則五六千,高則一萬四五的情況下,iPhone也逐漸被中國消費者“孤立”瞭。

根據Canalys公佈的數據,2025年Q1季度,蘋果甚至跌至中國第五的位置,國產手機品牌全面領先,除瞭華為繼續保持強勢上漲勢頭外,小米時隔十年,重回中國市場No.1的位置,還保持瞭約40%的增幅,反觀蘋果,同比出現瞭負增長,頹勢盡顯。

iPhone16系列發佈後,由於各方面配置遠低預期,唯一的亮點蘋果AI,國行版還不能使用,這也讓中國消費者給iPhone16系列貼上瞭“史上最拉跨”機型的標簽。結合其穩定不變的5999起步的價格,性價比實在是低,這也導致其銷量也是“史上最拉”的存在。

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之下,庫克也承受瞭巨大的壓力。為瞭可以挽回中國消費者,蘋果iPhone這次也不得不“入鄉隨俗”,主動打出瞭“價格牌”。有一點令人很意外,蘋果是今年618最先開始行動的手機品牌,官方直接調價,幅度超千元。以iPhone16 Pro系列來說,除瞭官方的調價,還有國補,最後到手價隻需要5499,比iPhone16標準版發售價格還低500,就能搞定Pro,這波真的沒得噴。

事實上,蘋果iPhone不再是“香餑餑”,主要還是因為價格和體驗不相符,但如果價格到位瞭,蘋果iPhone在消費者心中依然是“白月光”般的存在。這不,有數據有真相!在蘋果下調價格後,iPhone16 Pro、iPhone16 Pro Max以及iPhone16這三款機型,霸占瞭618京東累計銷量榜的Top3,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別是REDMI K80和REDMI Turbo 4 Pro。

很顯然,在高端手機領域,隻要蘋果iPhone的價格能夠令消費者接受或滿意,國產手機廠商就很難頂瞭。盡管REDMI的兩款機型銷量也不錯,緊跟蘋果之後,但這兩款手機都屬於中低端手機,高端手機的競爭,國產手機依然處於劣勢。那麼問題來瞭,國產手機還有機會嗎?

說實在的,如果蘋果也加入“價格戰”的話,國產手機就很被動瞭。原因是啥?首先,蘋果獨霸瞭整個手機市場超85%的利潤,也就是說,就算iPhone手機的價格下調千元,人傢依然有非常可觀的利潤。但國產手機的定價基本都是走性價比路線,以小米為例,其硬件的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這是之前雷總早就說明瞭的要求。所以說,價格戰一旦打起來,蘋果有更多的下調空間,但國產品牌則沒有,不可能做賠本買賣吧?

其次,在高端手機市場,唯一能和蘋果碰一碰的就是華為,同樣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芯片,但現在的華為,是不可能和蘋果打價格戰的,現在的華為相當於之前的蘋果,華為手機的價格是很穩定的。前兩年甚至有超iPhone的溢價率,一機難求。所以說,當iPhone下調價格,在4K-6K價位段,說實話,國產機陣營確實找不出幾款能打的,這是事實。

所以說,還是希望華為能夠早日提升芯片產能,走出陰霾。在完全獨立自主且不受限的情況下,華為和蘋果的競爭,誰輸誰贏就不好說瞭。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呢?一句話,堅持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核心技術還得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