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最經典8句話,點醒無數人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的故事穿越千年,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他本是一個普通的商人,但能憑借超群的智慧,一躍成為大秦帝國的丞相。

他推行的“耕戰”政策,不僅提升瞭秦國的軍事實力,還加快瞭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郭沫若稱贊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數的大政治傢。”

他就是傳奇人物“仲父”呂不韋。

呂不韋不僅有治國謀略,他對我國文化的發展也做出瞭突出貢獻。

他曾組織門客編纂出雜傢著作《呂氏春秋》,內容包括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餘萬言,匯合瞭先秦各派學說,對後世文化的傳播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稱贊此書“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包含瞭百傢思想的精華,是一部先秦的百科全書,可與《易經》《春秋》等經典相提並論”。

書中的智慧啟人心智,尤其是其中最經典的這8句話,給我們帶來瞭很多思考和啟發,讀完讓人通透、清醒。

1

關於學習: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古人雲:“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自古以來,越是優秀的人,越善於向他人取長補短。

公元前521年,孔子得知老子在周朝都城,便決定親自前往拜會並向老子請教。

等見到老子後,孔子向其恭恭敬敬行瞭弟子禮。在兩人的交談中,孔子向老子請教有關“禮制”的細節,老子也抒發瞭自己的見解。

這就是“孔子問禮”的故事,孔子謙虛好學,最終成為一代聖人。

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向智慧的人請教和學習。

善於謙虛好學,便會增長智慧;樂於取長補短,必會學有所成。

很多時候,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改變,往往就是得益於向他人學習。

所以,抓住一切機會虛心向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如此,你便會在不斷地學習中,洞穿事物的本質,修煉出更好的自己。

2

關於細節:

人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

人,往往不會被高山絆倒,但卻會被小小的土堆絆倒。

正所謂,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有時候,一個微小的動作或細節,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小事不成,難成大事,不註意細節,再微小的事情都會釀成大禍。

老子曾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節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細節是成事的基礎,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註重細節。

學會細心觀察,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盡心盡力把每件小事做好,處理好每個細微之處。

將細節做到極致,成功自會向你招手。

3

關於志向: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

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石頭可以被擊碎,但它的堅硬本質不會改變;

朱砂可以被磨成粉末,但它的紅色不會褪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這些困難可能像擊打石頭一樣試圖摧毀我們的意志,但真正的堅韌和赤誠是不會被外界所奪走的。

這種品質,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我們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不失本心的關鍵。

孔子曾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強調人應當堅守內心的信仰和志向。

在現代社會,這種堅守更顯珍貴,它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不失方向。

4

關於義利:

非其義,不受其利

如果不合乎道義,就不要接受其中的利益。

當代物欲紛飛,誘惑無處不在,許多人掙紮於路口:

是捷徑得利,還是正道而行?

其實,古人早已明示:不義之財,如同巧取的肉,食之必噎。

《論語》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重義輕利者身後留芳,逐利忘義者遺臭萬年。

無數貪腐覆轍警示我們,莫要被蠅頭小利所惑,守住底線方能行穩致遠。

5

關於流言:

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

看過一句話:

“流言比謊言更為可怕,因為流言是插上翅膀的謊言,能傷人於無形之中”。

《醒世恒言》中說:“眼見方為是,傳言未必真。”

你所聽到的消息,可能會黑白顛倒,可能是空穴來風。

因此,切莫輕聽輕信。不隨意傳播流言,不肆意評判他人。

否則,便容易誤己而不自覺,傷人而不自知,活得愚鈍糊塗。

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修為,才是真正的智者。

6

關於時機:

天不再與,事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下

上天不會給人兩次機會,時機稍縱即逝,人有才能也無法同時專精兩件事,成事主要在於妥當地把握時機。

《破窯賦》有雲:“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天時地利人和,其中時機排第一,是成事的基礎和關鍵。

把握不住時機,再有能力也會事與願違,甚至竹籃打水一場空。

唯有懂得審時度勢,在時機未到時,沉淀自己,積蓄力量。

待時機到來時,一舉抓住,事半功倍,方能乘長風破萬裡浪。

7

關於底線:

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人心若失去底線,那麼其所作所為就難以預料。

《朱子語類》中說:“心者,萬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則事事皆得其正。”

萬事萬物都在人的心中,人之修行,重在修心。

若是存心沒有敬畏,做事沒有底線,人生也會隨之顛覆。

時時警醒,守住本心,不忘初衷,不失原則,方能行穩致遠。

8

關於完美:

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

世上沒有純白色的狐貍,卻有純白色的狐裘,那是從眾多白色部分的狐皮中精選而成的。

世間完美,往往是不完美的集合與升華。

如同江河匯聚成海,星星點綴成天。

一支優秀團隊,不在於個體完美,而在於互補共生;

一部偉大著作,常是集眾智而成。

俗語有雲:“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

集眾之長者方能成大器,求全之責者終將一事無成。

古人早已洞悉,成就大業者,懂得兼收並蓄,聚沙成塔。

◎本文來源:“皓然讀書”“善品堂”,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