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閱讀量大到底是指什麼——小熊觀察

經常會看到一句話:閱讀量越大的孩子學習的後勁越足。

那麼閱讀量大,到底是指什麼呢,許多人顯然認為這還用說嘛,就是指孩子讀書多呀。

嗯,這顯然是有問題的,那些天天泡在一些書裡的孩子,他們的學習並不一定好。

閱讀,從詞意是看,是指通過視覺系統識別文字、符號、圖像等信息,並結合大腦的理解、分析和記憶,從中獲取知識、情感體驗或娛樂的過程。

看到瞭吧,說得簡潔些,閱讀就是用眼睛看,用腦子想,從而獲得認知的過程。

也就是說,不光是看書,閱盡人間滄桑、讀盡世間繁華。多看為閱,走心為讀,博閱古今,讀遍天下。

舉例來說一下吧。

除瞭看各種書籍,顯然,在電子設備看的文字、圖像、視頻也是閱讀的一部分。 重點強調,觀看經典的電影、內容豐富的記錄片是重中之中,重要的程度遠超閱讀經典的紙質書。

走在大街上,觀察周圍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看到的事物,這也是一種閱讀。

在旅行的過程中,體驗旅行的樂趣,欣賞美景,感受人間冷暖,這還是一種閱讀。

俯察人世是一種閱讀,仰望星空依然是一種閱讀……

嗯,看到這裡,是不是,突然對閱讀有瞭一個新的認知呢。

那麼閱讀的動機是什麼呢,那就是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動腦去認知我們生活的世界。

說得更進一步,閱讀量大的孩子,說明對這個世界感興趣,他們有強烈的興趣去通過自己的閱讀認知這個世界的多彩多姿。

而這就是學習的本質呀,學習就是認知世界,看到瞭沒有呢。為什麼閱讀量大的孩子,他的學習後勁十足,原因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瞭大量的對世界的認知。而這些認知就體現在瞭學習的結果上面。

那些,把學習矮化到瞭刷題得分,眼光窄縮在瞭課本上的孩子,這有多無趣,不光是孩子能夠體驗得到,傢長同樣能夠體驗得到。是的,在孩子無力反抗的時候,被強迫大量的把時間花在這上面,一時是會收獲到不錯的分數。或者還能夠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

然後呢,不是沒有然後瞭,而是,這些孩子,眼裡對學習的厭惡與日俱增,日積月累,精神抑鬱算比較輕的,一旦他有能力反抗強迫,那麼放棄學業比比皆是。至於因此失去生命,也是這些年時常聽到,見到的,特別是重要的考試前,或者考試後。

這樣的學習狀態,還會遺傳,經典的遺傳現象就是:吃瞭學習的苦,就不會吃生活的苦。

嗯,大概率是,吃完學習的苦,都不用接下來,而是一生都會吃生活的苦。因為,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如果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那麼一定是無法過好這一生的。

每次都寫一些對於教育的觀察與體悟,算是對自身工作的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傳道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認同這些理念的傢長和孩子。

我不傳小道,也就是我自己悟出來的所謂道理,有不少人這麼號稱,我不是聖人,所以,做不到傳自己悟出來的道。

我傳的是大道,這些道,是我從人生閱歷中感悟與實踐那些被廣泛認同的理念。也就是那些被我認同的主流認知。

有人講瞭,都主流認知瞭,還用我來傳啥呢。

那麼舉一個例子來講吧,主流的醫學用藥認知是:一個藥物,應該知道它的成份(達到分子極別)、藥理、藥代、毒理、附作用之後,才能夠放心的去使用。可是,你卻說它不天然,它是人工合成的,非要去吃那些說明書簡潔到:成分:一堆植物;藥理:不明;藥代:不明;毒理:沒有;附作用:不明。

那麼,雖然後面的用藥人數其實在一些地方更主流,那麼我在傳播前者,而否定後者。

再舉一個例子,這也是我在回答暖暖的問題的時候做的分享。

她看到身邊的同伴在吃飯,於是問我。

小熊,為什麼人要吃飯呢。

孩子們回答她,因為肚子餓;也有孩子說是為瞭攝入能量。

這都非常不錯,那麼我要傳遞一種理念給孩子們:

萬物生長靠太陽(恒星)!

宇宙大爆炸產生瞭氫和極少量的氦,宇宙冷卻之後,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氫聚集在一起,當這匯集在一起的氫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在它的核心就會因為巨大的壓力和溫度產生核聚變,從而產生能量,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發出,到達地球之後,被植物吸收,存儲在可以食用的部分,被動物(包括人)吃掉,這就是人為什麼要吃飯的原因。因為人需要吸收來自太陽的能量。

而地球,包括一切的生物,構成它們的元素,剛才講瞭,一開始可是隻有氫和極少量的氦喲。那麼其它的元素從哪裡來的呢。

前段提到瞭,這些元素有一部分就是在恒星的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還有一部分重元素,一般是指鐵之後的元素,它們是在恒星的生命後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產生的。

這就是我傳播的主流認知,這還是比不過,那更主流的認知,世間萬物是由神創造的。我同樣認同前者,而且隻傳播前者。

細說到今天的實驗,這看起來是虹吸實驗。不過,它的現象是,把一根管子,堵住一頭,插入水裡,再松開堵住的一頭。

水就從管子裡面流出來瞭。這和把管子裡裝滿水,再堵住兩頭放入水裡,從而引出水來的傳統虹吸實驗有一些不同。

這是上一期實驗的揭秘版,上次孩子們不容易做成功。這一次,隻要認真觀察並按照步驟來,它就會成功。

這也是我傳的道的核心之一。那就是,我所有傳播的理論,隻要按照理論要求的條件來檢驗,都會獲得一致的結果。

這和心誠則靈是非常不同的理念,無論你心誠與否,實驗條件一致就可以得到與心不誠一樣的結果,嘿嘿。

那麼,這個虹吸實驗的原理是什麼呢。我讓孩子們註意我的原理實驗演示。

把一要空心鋁管插入水中,顯然,它的中間不會噴出水來。

因為在插入的過程,水也就進入瞭空心部分,它沒有噴出來的理由。

但是,在插入水之前,把上端堵住,裡面就會有一段空氣。

在插入水中的時候,由於空心之中的空氣,不會泄漏,所以,水並不會進入空心部分(也會進入一小部分,那是因為水壓壓縮的空氣的部分。)。

此時,松開堵住的手指,空氣從上方泄漏,水也就跟著進入空心部分。

嗯,要註意瞭,此時的水是被水位差所形成的壓強壓著向上的,也就是說這段水是一直在受力向上運動的。

那麼,這段水柱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當它與水面一致的時候,就不再受到向上的推力。

此時,它達到瞭最大的速度。

也就是講,它在達到與水面一致的時候,並不會停下來。

而是像這樣,向上噴一小段,讓動能全部轉化為勢能,此時它就停下來瞭,並向下掉落。

這就是今天的實驗環節。

這樣再看到孩子們的記錄,就可以知道我們講瞭些什麼。

這些認知就是我傳播的主流認知的一部分。

它們並不一定非要在某一個年齡的教室裡才被老師教授到。

我們也並不是在提前學。

因為,這些都天天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嘗試著用主流的理論去理解它,這才是孩子們應該的學習方式。

我們不要學以致用,而像我們著名的教育傢說的,生活即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