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航母戰鬥群一定要具備自成體系的能力,這是因為其需要在己方岸基導彈部隊和航空兵部隊火力投射范圍之外的遠海大洋上,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唯有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配齊各類護航艦艇和各型艦載機後,一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群才不會出現什麼短板,進而可與潛在對手的體系展開較量。

“遼寧艦”和“山東艦”組成雙航母戰鬥群
從這個角度來想,在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誕生前,人民海軍當下保有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這兩艘滑躍起飛型航空母艦,其實很難稱得上可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航母戰鬥群”,即由它們為核心所打造出來的航母戰鬥群,在體系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失,那就是遠距離態勢感知能力相對不足。究其原因,兩艘滑躍起飛型航母難以有效放飛和運用空警-600艦載預警機,這款機型的留空時間、雷達探測距離和作戰半徑等,均遠強於“遼寧艦”和“山東艦”所使用的艦載預警直升機。

055型萬噸大驅
那麼,在遠距離態勢感知能力不夠強的情況下,解放軍海軍是如何為“遼寧艦”和“山東艦”航母戰鬥群解決這一問題的呢?答案是讓編隊中的055型萬噸大驅等護航艦艇,以前出戰鬥群100~200公裡的方式擔任雷達哨艦,利用“中華神盾”系統強大的遠程對空探測能力,為航母戰鬥群獲得更遠距離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擴大編隊的防空作戰縱深。

“山東艦”放飛殲-15艦載機
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此前公開的名為《礪劍》的節目中,曾對“山東艦”編隊在臺島東部海域巡航期間,遭遇外軍電子戰機並與之展開“看不見硝煙的較量”一事進行過報道。其中就提到,編隊中的055型萬噸大驅“延安艦”前出偵察敵情,並迅速開啟反電子幹擾系統對外軍戰機實施壓制。隨後,坐鎮編隊後方的“山東艦”放飛瞭殲-15艦載戰鬥機前來支援,最終有力地驅離瞭外軍電子戰機。為編隊提供更大的對空預警縱深,就是當時“延安艦”在“山東艦”編隊中的一大重任。

被阿根廷空軍擊沉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但請註意,對於扮演雷達哨艦角色的護航艦艇來說,這註定是個充滿危險和悲壯色彩的任務。原因很簡單,前出編隊100~200公裡,就意味著雷達哨艦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瞭體系,隻能自行應對諸多來襲的空中、水面和水下威脅。無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的種種實戰案例,還是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因前出航母編隊並執行對空警戒,結果被阿根廷空軍擊沉的英國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都是此類任務高風險性的最佳體現。

空警-600艦載預警機試飛照
到瞭采用電磁彈射器放飛艦載機的“福建艦”這裡,得益於可搭載並放飛作戰效能遠在預警直升機之上的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福建艦”航母戰鬥群無需再以護航艦艇前出編隊的方式,獲得足夠大的防空作戰縱深,憑借空警-600強大的對空探測范圍就足以實現相關效果。如此一來,就等於給055型萬噸大驅等“中華神盾”驅逐艦實現瞭減負,護航艦艇再也不用去執行近乎“以自己送命為代價,換取編隊生存力提升”的高危任務。

“福建艦”完全體預想圖
有瞭彈射型航母,就有瞭可搭載和放飛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能力,進而可讓編隊的作戰體系愈發完整,以及為護航艦艇減輕瞭負擔,運用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就是這麼“香”。基本上,“遼寧艦”和“山東艦”將在中國海軍這裡成為“絕唱”,從“福建艦”開始的後續所有國產航母,註定都會堅定地走在彈射放飛型航母的技術路線上,人民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作戰體系,必將愈發全面且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