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世界環境日】守護綠水青山,繪就卓尼生態新畫卷

在甘南大地,卓尼縣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上邁出瞭堅實步伐,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效。

近年來,卓尼縣委、縣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視為“國之大者”,從政治高度出發,強化思想引領。通過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等各級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傳達中央及省州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同時,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瞭《卓尼縣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制度》等10餘項制度,編制《卓尼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等多個規劃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瞭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科學指引,全縣上下形成瞭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在生態系統治理方面,卓尼縣投入巨大努力。總投資2.23億元實施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子工程64個,修復面積達1.02萬公頃,讓礦山重披綠裝,草原恢復生機,森林生態得到改善,小流域治理成效顯著。積極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及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義務植樹92.4萬株、工程造林133.7萬株,並於2024年1月獲得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在礦山修復治理上,建立長效機制,完成6個歷史遺留礦山整治,10傢砂石料場有序整改。小流域綜合治理也穩步推進,投資2363.5萬元實施4個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52平方公裡。林草資源管護不斷強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完成巡林任務,實現草畜平衡,累計減畜17.74萬個羊單位,還實施草原生態保護改良項目,治理黑土灘、毒害草等,改良退化草原。

污染防治工作同樣成果斐然。累計投資1.26億元實施18個污染防治項目,有效改善瞭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落實燃煤鍋爐改造等6項重點任務,空氣優良比率達標。水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洮河幹流卓尼段獲評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土壤污染防治紮實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醫療危險廢物利用轉運處置率達100%,固體廢棄物監管、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也取得良好成效,土壤環境質量穩定,畜禽糞污處理率、有機肥替代化肥替代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地膜等廢棄物回收率均達到較高水平,且全縣無“兩高”項目。

面對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卓尼縣堅持標本兼治,以嚴要求推動整改。涉及中央一輪、二輪的189項問題已全部通過州級復查復核和省級銷號。中央、省級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31項問題中11項已完成整改正在申請州級復核、20項整改工作穩步推進,6個群眾舉報件全部辦結。

卓尼縣正站在新的起點上,以堅定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繼續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向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更高目標奮勇前行,讓卓尼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供稿:甘南州生態環境局卓尼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