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城高級中學高二語文課堂上,《老人與海》的經典文本教學正經歷一場技術革命:教師通過AI視頻導入,讓學生沉浸式體驗老人桑地亞哥的艱難航程;借助龍高AI平臺,引導學生從“創作原因”“冰山理論”“主題意象”三個維度深度解構小說。這一幕,生動詮釋瞭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教學肌理。

“AI龍崗·育未來”龍崗區智慧教育場景對接會。
近日,在“AI龍崗·育未來”龍崗區智慧教育場景對接會上,政府、企業、學校近千人齊聚,共同見證瞭這場教育與科技的深度對話。作為深圳基礎教育體量最大的行政區,龍崗擁有近700傢辦學單位、57.59萬名學生和3.87萬名教師,教育體量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在全區“All in AI”戰略驅動下,一場由技術賦能的教育深水區改革正全面展開。
01
體系構建
從“黑板粉筆”到“數字基座”

頂層設計為這場變革描繪瞭清晰的路線圖。
不久前,龍崗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大會召開,會上正式宣佈全面實施“All in AI”戰略,並集中發佈《龍崗區加快創建“AI龍崗”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其中,《行動計劃》圍繞供給端推動AI產業化和需求端推動產業AI化兩大核心任務,提出瞭一系列政策舉措,為龍崗未來三年的人工智能發展擘畫瞭壯麗藍圖。
立足全區“All in AI”戰略,依托深圳教育規模最大行政區的天然優勢,龍崗教育積極響應全市建設教育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號召,開啟瞭大體量、多樣態、全貫通的實踐探索。其核心路徑,是以“人、場景、機制”三位一體推進教育生態重塑,以最“硬核”的方式推動AI在課堂深處紮根生長。

“2+6+N”AI+教育體系。
當前,龍崗區以“教育數字基座+龍崗教育大模型”為雙核基礎,打造“2+6+N”的AI+教育體系,貫通“教、學、育、評、研、管”六大場景,開放多個AI教育應用方向,在教學、管理等基本場景進行瞭積極探索,構建起區域智慧教育的“神經網絡”。技術賦能的效果在具體應用中清晰可見。以心理健康領域為例,目前,AI心理服務體系已覆蓋全區200餘所學校。系統通過先進的人臉識別及自然對話交互技術,能快速評估師生心理狀態並提供科學幹預建議。一位剛體驗完智能心理測評的教師感慨:“以往大規模心理篩查往往耗時數周,現在AI十分鐘就能完成高效初篩,還能動態跟蹤情緒變化趨勢。”
機制的創新同樣是驅動變革的關鍵引擎。龍崗區教育局采用“揭榜掛帥”機制,組建瞭150人的教育系統“人工智能攻堅隊”。這些教師先鋒按六大場景分組研發,在18所實驗校中領銜開展AI個性化作業、雙師課堂等試點。此外,政府投入力度空前。根據“All in AI”戰略,未來三年將投入100億元政府訂單支持AI技術應用。僅2025年政府投資項目“科技篇”規模就達20億元,涉及70餘項技術產品。這種“政府訂單牽引+場景反哺技術”的模式,為教育AI落地提供瞭堅實基礎。
值得期待的是,根據規劃,到2027年,龍崗計劃實現80%以上重點行業深度應用AI,落地100個智能應用標桿項目,帶動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作為民生服務的核心板塊,教育在這場宏大變革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先行者角色。
02
場景革命
AI激活課堂創新“動能”

技術的力量最終要在課堂主陣地釋放價值。
在龍城高級中學高二語文課堂上,《老人與海》的文本分析早已超越瞭傳統的教師單向講解模式。學生們借助“三問AI”平臺,得以自主、深入地探究小說的創作背景、冰山理論內涵及豐富的主題意象;AI數字人朗讀功能則讓抽象的語言情感分析變得直觀可感。“我們為66個班級都配置瞭AI自習角,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的需求。”龍城高級中學教學處負責人薑嚴介紹。該校自主開發的30多款專屬AI應用,將教學空間無縫延伸至AI自習室、視聽室等創新場景,打破瞭學習的“時空壁壘”。

智慧教育場景對接會現場,參會代表瞭解相關智能產品。
企業力量的深度註入,正加速這場場景革命的落地生根。今年春季,龍崗區教育局與國傢級教育數字化服務領軍企業飛象星球達成合作,遴選18所人工智能項目實驗校,在多個“人工智能+教育”關鍵場景開展常態化應用實踐。重點試點項目包括AI個性化作業系統、雙師課堂和AI作文批改。通過近2個月的試點實施,成效初顯,智慧教育場景的應用已在龍崗多個學校內發芽生根。
這場技術驅動的變革,其廣度遠超核心學科教學。在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AI主題教室正在通過構建虛擬場景,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問題;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龍崗學校的“小海龍”智能體成為傢校溝通橋梁;平安裡學校試點建設AI教育實驗室;深大坂田學校、深圳中學龍崗學校試點建設全屋智能智慧教室,構建起“未來教室”科技篇新場景……
技術正有效彌合著傳統學科邊界。值得一提的是,千林山小學以“AI+閱讀+科創”的深度融合為特色,目前已自主開發愛閱智能體(AI閱讀+數字人),建設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啟用AI課堂智慧課程平臺,開展雙師課程,優化“麒麟”學生數智評價系統,設計“CSMS智能體”等。憑借此類創新實踐,該校獲評廣東省智慧教育應用標桿校,成為龍崗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彰顯瞭跨界融合的獨特價值。
03
生態重塑
邁向人機共生的教育未來

技術應用的深層目標是生態的重構。
在寶龍科技城實驗學校的課堂裡,麻吉星課堂學習智能反饋系統實時捕捉著學生動態。該校黨總支書記塗源安指出:“基於AI的數智技術解決的是‘術’的問題,我們始終堅守‘最完整的教育,培養完整的人’這一‘道’的立場,借助數智技術在‘術’領域進行一系列探索和佈局。”這一觀點揭示瞭龍崗教育變革的核心理念——技術為教育賦能,而非教育被技術主導。
龍崗區正以“人、場景、機制”三位一體推進教育生態重塑:師生能力上,培養具備“數字勝任力、人機協作力、流程管控力、智能領導力”的“未來教師”和擁有“智能協同力、多元合作力、自主管理力、復雜判斷力”的未來學習者;場景建設上,打造“多方式學習、多學科協同、多終端聯通、多智能交互”的“AI+”多維應用學習場景,系統推進“AI+教學”“AI+學習”“AI+育人”等六大場景流程重構;治理模式上,探索大數據與智能體賦能的“數字化教聯體”,實現教育決策從經驗驅動向循證驅動轉變。

龍崗正以AI為筆,書寫教育未來篇章。
當然,前行的道路並非坦途。一位小學校長在智慧教育圓桌論壇上發出瞭理性提醒:“技術越先進,越需要警惕‘數字鴻溝’。”如何確保所有教師具備應用能力?怎樣防止硬件采購變成擺設?龍崗的答案是將投入轉化為“造血能力”——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積極探索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成功搭建瞭政府主導、學校與科研機構協同的機制與平臺。同時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運用AI技術的能力,培養瞭一批“數字教師”,輻射帶動全校教師隊伍能力提升,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龍崗區加快創建“AI龍崗”的行動中,教育作為服務民生的重中之重,其AI賦能探索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其獨特優勢在於其深厚的產業土壤與教育創新的緊密聯動。當龍崗中心醫院運用AI輔助中醫診療時,隔壁學校的生物課正通過AR技術進行虛擬青蛙解剖;當橫崗眼鏡工廠運用前沿的光波導技術制造智能眼鏡時,千林山小學的學生們已在創客空間設計助視器原型。這種深度的產教融合生態,賦予瞭龍崗AI教育蓬勃而獨特的生命力。
“我們的目標是搭建高效的產教融合對接平臺,深化產教融合與區域協同,推動政府、學校、企業共同構建美美與共的智慧教育生態共同體,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助力打造‘AI+教育’先鋒城區示范標桿。”龍崗區智慧教育中心主任周懷軍描繪的願景,正一步步走向現實。新疆喀什、廣西靖西等地的教育同仁紛紛前來考察交流,龍崗的“區域統籌+學校特色發展”模式正走向全國。
當龍崗師生以AI為筆
共同書寫教育的未來篇章時
他們勾勒的不僅是
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
更是人機共生的啟蒙圖景
在這幅圖景中
算法成為延伸教育可能的杠桿
教師回歸育人本質的引領者
而每個孩子
都將在個性化成長的星圖上
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當神仙湖的晨光掠過教室智能屏
照亮孩子們與AI數字人對話的笑臉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龍崗教育的未來
更是人與技術共生的全新可能
來源:龍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