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馬斯克公開決裂,背後真相驚心動魄

還在去年7月馬斯克蹦跳著跑上特朗普的競選演講舞臺的時候,不少人都在想他們兩人什麼時候會分開。但還是沒想到這段政商婚姻居然不到一年就掰瞭。

這兩天美國輿論場上最熱鬧的莫過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億萬富翁馬斯克的公開罵戰,它在美國引發的關註甚至蓋過瞭德國總理墨茨訪美的風頭。

特朗普與馬斯克都是喜怒形於色、為人強勢、敢於冒險、做事雷厲風行、有什麼話馬上脫口而出的狠角色。不同的是,馬斯克主張全球化與技術創新,特朗普推行“美國優先”和保護主義。這樣兩個理念不同、脾氣火爆的人待在一起,遲早是個禍害。這也是我們將近1年前就不看好特朗普、馬斯克政商聯姻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與馬斯克公開罵戰的爆發與他們兩人心直口快沒遮攔的性格有關,也與兩人的政治追求不同有關,更與涉及實際利益的人和事有關。而‬兩人之所以能夠聯姻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馬斯克所在的矽谷精英階層一向來支持民主黨,與屬於共和黨的特朗普本來分屬兩個陣營。特朗普長期反對新能源政策,稱電動車“傷害美國工人”,而馬斯克以特斯拉電動車為核心資產,兩人卻走到瞭一起,原因在於政治理想與實際利益。

特朗普承諾削減行政幹預,放松企業監管契合科技公司對靈活發展環境的渴望;特朗普主張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將削弱特斯拉得到競爭對手。

拜登政府發放的補貼特斯拉沒份,特朗普主張取消補貼,特斯拉憑借成本優勢可能反獲市場份額。

特朗普公開支持馬斯克的火星計劃,SpaceX可以獲得更多政府合同。

特朗普需要馬斯克的主要是錢財及其在科技和實業界的影響力,馬斯克向特朗普團隊直接和間接捐贈的費用高達2.59億美元,並帶動其他矽谷大佬向特朗普捐款,改寫瞭特朗普競選第一任總統時隻收到小額捐款的辛酸史。

特朗普與馬斯克的聯姻其實就是政商勾結,這是西方民選機制發展到今天出現的頑疾,也是美國民選政治其實就是金援‬政治的生動寫照。

然而,馬斯克的政治投資換來的是特朗普的鐵面無情,特朗普有固定政治議程,這樣的議程不會因為馬斯克而改變。

最讓馬斯克憤恨的就是特朗普力推的被稱為“大而美”的標志性稅收與支出法案,這一法案涉及減稅與支出,預計將在未來十年為美國增加2.4萬億美元預算赤字,而這與馬斯克主張的削減政府開支,縮小政府赤字,避免美國破產的政治追求背道而馳。

馬斯克曾擔任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負責人,主導削減聯邦開支,但法案大幅增加債務上限,使其改革成果付之東流。

此外,法案包含取消對電動車、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的補貼條款,客觀上損害瞭特斯拉的利益。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罵戰就從這份法案開始瞭。

6月3日,剛離開白宮沒幾天的馬斯克在社媒平臺X首次向特朗普開炮,稱特朗普的法案令人作嘔,投票支持這項法案的人太可恥。你們心裡清楚,你們犯瞭大錯。”

特朗普反擊稱馬斯克“瘋瞭”,並威脅取消其政府合同和補貼,稱其“因電動車補貼被砍而翻臉”。

馬斯克應該是對特朗普把他為瞭自己的政治理想反對法案庸俗化為為瞭電動車補貼翻臉感到怒火萬丈,因而痛斥特朗普“忘恩負義”,稱“沒有我的支持他贏不瞭大選”,並公開支持彈劾特朗普,提議由副總統萬斯接任。

後面兩人還說瞭很多狠話,結果是特斯拉股價單日暴跌14.3%,市值蒸發超1500億美元。這場沖突對特朗普的形象、其總統任期以及整個共和黨都將造成沉重打擊。而特朗普作為一國總統公開罵大街,其負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軟實力折損不少。

對比特朗普年輕20多歲的馬斯克來說,時間在他這邊,特朗普的總統任期還剩3年半,這個把總統當成斂財工具和秀場、預計也不會有多少政績的投機分子,卸任總統後估計也不剩多少政治能量。

因此,面對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分道揚鑣,最焦慮的當屬共和黨類似副總統萬斯那樣還想更上層樓的政客,既不敢背叛特朗普,也不敢得罪未來可能的金主馬斯克。最高興的當然是民主黨和哈佛等一眾名牌大學裡的左派自由主義。

展望未來,依據兩人的脾氣,特朗普和馬斯克不太可能真正妥協,但是雙方可能因利益妥協暫時和解,而矽谷科技資本與傳統政客的結構性矛盾將持續。若馬斯克成立新黨,可能重塑美國政治格局。

特朗普與馬斯克的恩恩怨怨和激烈碰撞,其實代表著矽谷精英試圖影響美國政治進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近年來,一種技術加速主義的思潮正在矽谷精英中快速興起,它主張加速技術發展來推動社會變革,認為唯有主動加速技術(尤其是顛覆性技術)的進步,才能突破現有社會結構的局限,催生更理想的社會形態,自動解決當前資本主義發展所引發的各種問題。

馬斯克就是這一觀點的信徒,以他為代表的矽谷資本通過支持特朗普,讓技術加速主義得以影響和改造美國政治和創新生態。如今,特朗普加征關稅、擴大赤字、斬斷供應鏈的行為與矽谷精英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馳,他們改造美國政治生態的行動遭遇挫折,未來可能不會善罷甘休。

因此,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公開罵戰或許隻是未來更嚴重對峙的開始。而我們隻需靜靜地做好吃瓜群眾,好好欣賞這出政治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