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提到“穿越者”,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說出“王莽”這個名字。
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篡奪西漢江山,建立瞭新朝的王莽是最像穿越者的存在。
他發明瞭跟現代“遊標卡尺”幾乎一模一樣的“青銅卡尺”,這個發明比西方早瞭整整1700年。

他上臺之後還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瞭土地改革,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中唯一一個準備把全國的土地都收歸國有的君主。
最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的是,他所推行的土地改革,跟新中國剛成立時候推行的土地政策如出一轍。
不但如此,王莽還建立瞭完善的貸款政策、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計劃經濟。
如果說這些都是巧合的話,那麼王莽支持飛行器實驗,並無緣無故的殺掉瞭很多叫劉秀的男子就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瞭。
據此一些人推斷,王莽很可能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左右突然穿越的幸運兒。
當然這都是好事之人的猜想,並沒有任何靠譜的科學依據。

就在熱心網民們不斷尋找王莽穿越的真憑實據的時候,忽然有人發出感慨,說漢武帝劉徹才是真正的穿越者。
這個觀點一出,頓時就引來瞭很多人的嘲諷。
因為漢武帝劉徹雖然讓大漢的軍威傳遍瞭四方,徹底打斷瞭匈奴人的脊梁。
但他的一些執政理念還是脫不開時代的桎梏,有很明顯的局限性。
就比如他為瞭籌集軍費所推行的“白鹿皮幣”,這種貨幣的出現完全就是單方面的掠奪,手段非常的不講究。

隻要簡單學習過課本中現代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就一定不會在經濟方面如此的小白。
這些確實是漢武帝身上的槽點,但漢武帝當年卻做瞭一件非常瞭不起的事情。
這件事情對後世的中國產生瞭巨大的影響,讓蘭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都忍不住感慨,說漢武帝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把固邊安疆的劇本給寫好瞭。
這一切還要從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說起。

為瞭對抗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時候,漢武帝封張騫為中郎將,讓他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
張騫是當時漢帝國最傑出的外交傢,能力和手段都非常的強。
他到達西域之後讓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扜彌等國展開外交活動。
在張騫使團的努力下,很多親近匈奴的勢力紛紛倒戈,加入瞭大漢的陣營。
正是在這次的出使過程中,張騫見到瞭大宛國的天馬。

這些“天馬”長得異常神俊,張騫看到它們的第一眼就覺得這麼好的馬匹應該歸大漢帝國擁有才對。
因此回國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把此事上報給瞭漢武帝劉徹。
劉徹一聽西域的小國竟然還有這等寶貝頓時就坐不住瞭,趕緊讓人去大宛把“天馬”給自己帶回來。
為瞭表示自己的誠意,劉徹專門讓工匠打造瞭和真馬同等比例的金馬,想要以此來做交換。
結果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宛國王竟然拒絕瞭漢武帝的善意。
不但如此,他還殺掉瞭大漢帝國的使節,並敲碎瞭黃金馬,聲稱“天馬”絕對不能授予外邦。
大宛國這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做法徹底惹怒瞭大漢帝國的真龍。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任命自己的小舅子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數萬人攻打大宛。
由於這一次李廣利的出征有些倉促,後勤補給沒有跟上。
所以當西域的小國傢緊閉城門不配合的時候,李廣利幾萬大軍的處境就非常艱難,越打人越少。
最後連鬱成城都沒有攻下來便大敗而歸。

早些年霍去病衛青還在的時候,大漢軍隊壓著匈奴打,連匈奴人的祖庭狼居胥山都被冠軍侯給攻破瞭。
現如今面對一個小小的大宛竟然損兵折將,這是漢武帝堅決忍受不瞭的。
於是他一邊下命令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處斬,一邊在全國范圍內再一次招兵。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漢武帝劉徹調集瞭十萬大軍,讓李廣利帶著再一次進攻大宛。
一看大漢帝國動瞭真格,當初那些不配合的西域小國驚慌失措,趕緊出城迎接,生怕動作慢點被大軍滅國。
有瞭這些“墻頭草”的全力支持,李廣利第二次征伐大宛的行動非常成功迅速,一路勢如破竹般的打到瞭大宛國城下。

大宛國在西域算是實力比較強勁的國傢,但面對認真起來的大漢帝國,他們還是不夠看。
大宛國王知道自己橫豎都是死,所以強硬的想要和大漢軍隊硬鋼。
結果戀戰連敗,眼看著就要徹底滅國瞭。
被嚇破瞭膽的大宛國群臣一商量,幹脆把殺害大漢使臣的國王毋寡綁瞭起來,然後開城投降。
之前那個桀驁不馴的大宛國就這樣拜倒在瞭大漢帝國的軍威面前。
他們視為寶貝的汗血寶馬至此被打上瞭大漢帝國的烙印。

打瞭勝仗,贏瞭面子,獲得瞭心心念念的“天馬”後漢武帝沒有得意忘形,讓文武大臣對他大肆吹捧,而是做瞭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在輪臺駐兵屯田,從而把西域諸國都真正的掌控在大漢帝國的手中。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漢武帝劉徹的做法,覺得西域距離大漢的疆土太遠,完全沒有必要勞民傷財的去經營。
但漢武帝劉徹憑借著自己無與倫比的威嚴壓服瞭所有的反對聲音,執意留下瞭一個校的兵力在輪臺駐紮。

公元前101年,大漢帝國在輪臺設使者校尉屯田,輪臺自此成為瞭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時漢武帝所設立的“輪臺屯田基地”就在今天的新疆輪臺縣,占地將近1.5萬平方公裡。
據歷史記載,輪臺屯田基地常駐有大漢校尉一名,士兵3000人左右。
這些一邊打仗一邊種田的軍隊最多的時候開墾瞭六萬多畝肥沃的土地,讓輪臺成為瞭西域的糧倉。
有瞭糧食之後,輪臺的屯田軍團開始大肆擴張,像滾雪球一般,地盤越來越大。
正是因為有漢武帝當初開創性的屯田政策,大漢帝國才開始慢慢在西域站穩瞭腳跟。

漢武帝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開疆擴土,把大漢的榮光照耀在更遠的土地上。
因此他借著輪臺的成功把大漢的兵力擴散到瞭車師、樓蘭等其他的西域小國。
這些零零散散的駐兵屯田基地交相呼應,形成瞭一道最堅固的漢軍防線。
強有力的軍事威懾不但讓絲綢之路更加的繁華,也讓大漢和西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眼看大漢軍隊在西域的發展越來越好,大漢朝廷上的重臣都想要擴大戰爭,準備靠著戰爭把西域之地全部納入大漢版圖。
公元前89年,大臣桑弘羊等人提議,加大在輪臺屯田的規模,以便蠶食西域之地。
此時的漢武帝已經到瞭晚年,接連經歷瞭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和巫蠱之禍的打擊,早已沒有瞭當年的雄心壯志。
所以他拒絕瞭這個提議,並下瞭一道《輪臺罪己詔》,否決瞭桑弘羊等人的建議。
這道詔書下達兩年之後,漢武帝劉徹駕崩,他年僅八歲的兒子劉弗陵繼承瞭皇位。
漢昭帝劉弗陵雖然隻當瞭13年的皇帝,但在位期間他做瞭很多正確的事情。

這些事情裡面就包括繼續支持朝廷往輪臺派兵,並讓傅介子出使西域,問責龜茲王和樓蘭王。
公元前72年左右,漢武帝劉徹的孫子劉洵當上瞭皇帝。
劉洵非常清楚當年祖父對西域的佈局,所以他讓校尉常惠持節在西域搞風搞雨。
常惠這個人非常有能力,最終在輪臺建立瞭西城都護府,徹底把將近200萬平方公裡的西域都納入瞭華夏版圖。
這塊巨大的地方其實就是今天新疆省所在的區域。
雖然後來在時代的變遷中西域和中原帝國的關系時近時遠,但隻要中原帝國強大起來,就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對西域之地的經營。

大唐的所設立的安西四鎮,滿清政府所設立的伊犁將軍府,其實都是沿襲瞭當年漢武帝對西域的謀劃。
由此可以看出,漢武帝不虧是西漢時期傑出的軍事傢,他的眼光真的特別長遠。
他兩千多年前深謀遠慮的佈局,不但徹底瓦解瞭匈奴的戰略同盟,讓西域成為瞭大漢帝國的疆土。
還影響瞭之後兩千多年裡中原王朝的邊疆政策,更是讓今天的中國多瞭新疆這麼一個足有166.49萬平方公裡的戰備省。

如果隻是眼光獨到,漢武帝肯定不會和“穿越者”扯上關系。
但史學傢們在反復的研究考證中發現,漢武帝當年所推行的軍屯政策,和今天新疆農墾兵團的模式非常相像。
雖然這一切和王莽穿越一樣,絲毫沒有科學依據可言。但仍不得不讓人產生一絲聯想,難道說當年那個叱吒風雲,在歷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帝王,真實身份也是個“穿越者”?